《脾胃論》卷下。
黃耆補胃湯(《蘭室秘藏》卷下)。
柴胡 益智仁 當歸身 橘皮各三分 升麻六分 甘草二錢 黃耆三錢 紅花少許
上[--dp_img_replace_0--]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泄瀉,腹中鳴,小便黃。
《脾胃論注釋》:升陽湯,即補中益氣湯去參、術(shù)的守補,重用黃耆,佐以升、柴,使清陽上升;橘皮導滯降濁;甘草和中護胃;加紅花助當歸以活血。溏瀉屬大腸有寒,加益智仁溫中止瀉,瀉止則小便自利。
《蘭室秘藏》卷下。
升陽瀉濕湯(原書同卷)、升陽瀉熱湯(《醫(yī)學正傳》卷六)。
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各三分 當歸身 甘草梢各四分 蒼術(shù)五分 升麻七分 黃耆一錢 桃仁十個(另研)
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稍熱服。膈咽不通,逆氣里急,大便不行。
《蘭室秘藏》卷下。
炙甘草五錢 麻黃(不去節(jié)) 防風各八錢 羌活一兩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稍熱服之。升陽氣。
足太陽經(jīng)寒,恐則氣下行,發(fā)為陽
癇疾。《傷寒全生集》卷四。
人參 當歸 麥冬 五味子 白術(shù) 甘草
加生姜,入金首飾,水煎服。
傷寒因汗下致虛,大便自利,逆冷,譫語,撮空,循衣摸床,脈小者。
瀉不止,加豬苓、木通、肉果;身不熱,口不渴,瀉利,脈沉,足冷者,加姜、附、白術(shù)、升麻少許;若身有熱,口燥渴者,加柴、芩、知母。
《證治匯補》卷一。
羌活 藿香 蒼術(shù) 蘇葉 厚樸 陳皮 干葛 生姜
①《證治匯補》:夏月感寒證。②《醫(yī)略六書》:陰暑感寒,身熱吐瀉,脈弦。
《醫(yī)略六書》:避暑求涼,風寒外束,抑遏暑邪,故身熱,腹痛,吐瀉交作焉。羌活散太陽之寒,葛根散陽明之暑,蘇葉散肌表之風,蒼術(shù)燥太陰之濕,厚樸疏利腹中,陳皮調(diào)和胃氣,甘草緩中,生姜散表,藿香快胃氣以散暑邪也。俾風寒外解則暑邪亦散,而身熱痛瀉有不愈者乎?此升陽疏利之劑,為身痛熱瀉之專方。
《醫(yī)略六書》有甘草六分。其它各藥用量:羌活錢半,葛根錢半,蘇葉錢半,蒼術(shù)錢半(炒),厚樸錢半(制),陳皮錢半,藿香三錢,生姜三片。用法:水煎去滓,溫服。
《辨證錄》卷二。
人參 蔓荊子各一錢 半夏一錢 黃耆二錢 白術(shù)五錢 甘草五分 白芍 川芎各三錢 升麻六分 白芷三分
水煎服。
氣弱之人,陽氣不能隨春氣上升于頭,遇春而頭痛,晝夜不得休息,昏悶之極,惡風惡寒,不喜飲食。
《仙拈集》卷二。
人參一錢 黃耆 川芎 當歸各一錢半 升麻五分
水二碗,煎八分,食前服。
氣虛脫肛。
血虛,加白芍、地黃;血熱,加炒黃柏;虛熱,加炒干姜。
《雜病源流犀燭》卷九。
連節(jié)麻黃 防風各八錢 蒼術(shù)一兩半 炙甘草五錢
空心服。
陽
癇證,晝?nèi)瞻l(fā)作者。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