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香砂枳術(shù)丸的主要成分為木香、枳實(麩炒)、砂仁、白術(shù)(麩炒)[1]。具有健脾開胃,行氣消痞的功效。用于脾虛氣滯,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大便溏軟。
香砂枳術(shù)丸
香附子4兩,苡仁4兩,茅山蒼術(shù)2兩,赤茯苓2兩,蛀神曲2兩,麥芽1兩5錢,砂仁1兩,廣木香1兩,枳殼1兩,甘草8錢。
《古方匯精》卷一之香砂枳術(shù)丸主治一切食積,胸悶氣逆。
每服2錢,淡生姜湯送下。
上藥各取凈末,水泛為丸。
香砂枳術(shù)丸
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麩炒)一兩,白術(shù)(米泔炒)二兩[2]。
木香5錢,砂仁5錢,枳實(麩炒)1兩,白術(shù)(米泔浸,炒)2兩。
《景岳全書》卷五十四之香砂枳術(shù)丸具有破滯氣,消宿食,開胃進食之功效。主治食積停滯,腹痛不可近或泄瀉或頭痛。
功能健脾行氣和胃[2]。治脾虛氣滯停食,心胸滿悶,不思飲食[2]。
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術(shù)煎湯送下[2]。
每服50丸,白術(shù)湯送下。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香砂枳術(shù)丸
白術(shù)4兩,枳實2兩,陳黃米1兩5錢,姜制香附1兩5錢,神曲1兩,麥芽粉1兩,木香5錢,砂仁5錢。
《活人方》卷三之香砂枳術(shù)丸具有開郁醒脾順氣,補脾胃之元氣而復(fù)營運之機,腐熟五谷而佐健行之功效。
每服2-3錢,早晚空心生姜湯吞下。
荷葉湯為丸。
香砂枳術(shù)丸
枳實(尖,炒)1兩,白術(shù)2兩,砂仁5錢,香附子5錢。
《魯府禁方》卷一之香砂枳術(shù)丸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痞悶。
每服30丸,食遠白湯送下。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方中砂仁原缺,據(jù)《濟陽綱目》補。
香砂枳術(shù)丸
白術(shù)、枳實、制半夏、陳皮、木香、砂仁。
《醫(yī)方集解》之香砂枳術(shù)丸具有破滯氣,消飲食,強脾胃之功效。
《醫(yī)方集解》之香砂枳術(shù)丸主治飲食停滯,痞悶不消,或痰或氣阻塞。
口服
荷葉包陳米飯為丸服。
方中枳實破滯削堅,行胃中之氣,化胃中之食,能消能磨,無所不至;然必以白術(shù)補脾之元氣,助脾之健運,而贊輔之;積之所停,氣必為滯,故以香、砂理氣;氣滯則痰必聚,故以橘、半化之;用荷葉燒飯為丸者,助清陽之氣上升,藉谷氣以和脾胃耳。
香砂枳術(shù)丸
白術(shù)(炒)120兩,枳實(炒)120兩,香附(炙)72兩,橘皮48兩,山楂24兩,神曲(炒)12兩,麥芽(炒)12兩,木香12兩,砂仁12兩。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香砂枳術(shù)丸具有順氣寬胸,和胃扶脾之功效。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香砂枳術(shù)丸主治脾胃不和,飲食減少,胸中痞悶,宿食不化,痰滯停留。
每服2-3錢,溫開水送下,1日2次。
上為細粉,用冷汗水泛為小丸。
木香420g,砂仁、神曲(麩炒)、炒麥芽各720g,炒枳實、白術(shù)(麩炒)各7.5kg,橘皮3kg,香附(醋炙)4.5kg,山楂1.5kg[2]。
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服6~9g,日2次[2]。
《中藥制劑手冊》方之香砂枳術(shù)丸功能行氣和胃,健脾消食[2]。治脾胃不和,氣滯停食,胸膈脹滿,脘腹疼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2]。
香砂枳術(shù)丸
Xiangsha Zhizhu Wan
木香150g、麩炒枳實150g、砂仁150g、白術(shù)(麩炒)150g
健脾開胃,行氣消痞。用于脾虛氣滯,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大便溏軟。
口服。一次10g,一日2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