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KQ88
作者:Dentist-7
牙齒解剖:牙齒排列和組成
其排列如下: 1.門齒:或稱切牙,位于正中,共有8只,上下各4只。上頜2只中門齒最大,齒冠呈鑿子狀,前凸后四,各有一個齒根。 2.犬齒:位于側門齒的側方,共有4只,下各2只。其形狀與門齒相似,但齒冠較長而尖,齒根也特別長,各有一個。 3.前臼齒:或稱雙尖牙,位于犬齒的后方,共有8只,上下各4只。齒冠的咀嚼面成卵圓形,中間有一溝。齒根一般為一個,也有二個的。 4.臼齒:或稱磨牙,位于前臼齒的后方,共有12只,上下各6只。咀嚼面成圓形,有二條溝。下頜臼齒各有二個齒根,一前一后,上頜臼齒各有三個齒根。
牙齒解剖:牙齒的外形
每一牙齒分為三部,其突出在齒齦上的稱齒冠,被齒齦包圍的部分稱齒頸,在齒槽內(nèi)的稱齒根。每個齒冠分成五個面:唇面(或稱頰面)、內(nèi)面(或稱舌面)、兩個接觸面、咀嚼面。
牙齒解剖:牙齒的結構
牙齒在切面觀時,中間有一空腔,稱髓腔,其中含有齒髓。牙齒的實質部分由釉質或琺瑯質、齒質和骨質所組成。在齒根的骨質與齒槽間有一薄膜,稱齒槽骨膜或齒根膜。
牙片分類
牙片的構造與普通X線攝影用的膠片相同,包裝在黑紙上,其一面襯有鉛箔,用以吸收續(xù)發(fā)射線。
牙片依照感光速度的不同可分為低速(在膠片的一面涂有感光乳劑)、中速和高速(在膠片二面涂有感光乳劑)三種。依照應用范圍、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可分為口內(nèi)片、咬翼片和咬合片三種。
口內(nèi)片分標準片和童片二種
1.標準片(1號片):其大小為3.1 X 4厘米,專作一般牙齒攝影用。
2.童片(0號片):較標準片略小,為2.3 X 3.3厘米,專為兒童牙齒攝片時應用。
咬翼片
這種膠片為普通牙片,中間裝一突出的紙板,在投照時作咬合之用。專用于齒冠部攝影,能使上下頜牙齒的齒冠部包括在同一張照片上,但齒根不能包括在內(nèi)。常用以檢查齒冠部有無空洞、牙齒咬合面和鄰接面的關系、齲齒與充填物情況和髓腔內(nèi)的病變等。
咬合片
這種膠片用于攝取范圍較大的病變和上下頜的情況,如上頜膿腫,下頜骨骨折,阻生牙和贅生牙的位置等;有時也用以測定異物及唾液腺結石的位置。其大小為5.6 X 7.6厘米,有低速及高速二種。在此種膠片缺乏時,可將普通膠片切成同樣大小,用黑紙包裹代替應用。
膠片的放置和固定法
1.手指固定法:利用患者自己的拇指或食指固定膠片。投照時,先由投照者將膠片放于適當?shù)奈恢蒙?,膠片的感光面必須對向牙齒面,然后囑患者將手指輕輕抵住膠片。如照右側上頜牙齒時,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固定膠片,照右側下頜牙齒時,可用左手食指固定膠片,左側牙齒投照則用右手手指固定。 2.木塊咬合固定法:此法手續(xù)簡單,且位置比較正確。使用時先將膠片插于特制的木塊上,然后由投照者將木塊放于適當?shù)奈恢蒙?,再囑患者咬住,即可進行投照。插片時,膠片的感光面必須對向咬合處,因對側有鉛箔,如誤將鉛箔側對向咬合處,則不能使牙齒顯影于膠片上。
3.器械固定法:此法系利用特制的咬合固定角度器固定膠片。此種器械并能顯示出膠片咬合固定后的位置情況,使X線管中心線能準確地投射。
牙科專用X線機攝片時,患者可取坐位在坐位攝取上頜或下頜的牙齒時,投照部位牙齒的咬合面須與地面平行。
攝取上頜牙齒時,聽鼻線(上頜咬合面)必須與地面平行。
攝取下頜牙齒時頭部應稍向后仰,聽口線或下頜骨下緣(下頜咬合面)應與地面平行。
牙齒的頸部和根部為齒齦或齒槽所包圍,僅有齒冠露在外面。當牙齒與膠片相接近時,膠片與牙的長軸不可能互相平行。因此在中心線與牙齒的長軸垂直時,所得到的影象即較實物為長。相反地,如中心線與膠片垂直時,所顯示的影象則較實物為短。
所以,欲使影象的失真度降低至最小或與實物的大小相等時,在投照時中心線必須與牙齒的長軸和膠片所成角度的分角平面垂直,如此就不致有過大的失真現(xiàn)象。
一張良好的牙齒照片不僅使影象與實物大小相等而且牙與牙的鄰接面也不應互相重疊,否則就能影響診斷。為避免這種缺點,在投照時中心線的方向必須與牙齒的接觸面相平行。如中心線方向不與牙齒的接觸面平行時,所顯示的影象即能產(chǎn)生重疊現(xiàn)象。
在坐位攝取上頜牙齒時所用的X線管傾斜方向和平均角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