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揚州相比,蘇州雖同屬江南,卻是另一種風(fēng)景??吹綋P州,就很容易想起“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十年一覺揚州夢”之類的詩句,花團錦簇,濃墨重彩。蘇州卻是一幅清淺淡然的水墨畫,就連開得正艷的夏花似乎也比別處多了幾分淡雅?!熬焦锰K見,人家盡枕河”是蘇州的風(fēng)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蘇州的內(nèi)涵,西施和夫差演繹的愛恨情仇是蘇州的歷史,在古運河的畫舫上聽評彈、吳歌是蘇州的浪漫。若說揚州是花做的,蘇州就是水做的,水做的蘇州是吳儂軟語的江南女子,有著水一樣的憂愁,水一樣的明媚,水一樣的清純……
雖然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但古代詩人們的蘇州夢,似乎遠不如揚州夢來得熱烈。詩歌蘇州,最應(yīng)該感謝的是一位藉藉無名的落魄詩人,正是他的那首《楓橋夜泊》,讓蘇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橋、一座清冷的寺院,成為千百年來的詩歌圣地和精神故鄉(xiāng)。
此外,杜荀鶴的“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xiāng)思在漁歌”;張籍的“楊柳閶門路,悠悠水岸斜。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漁家。夜月紅柑樹,秋風(fēng)白藕花”;李紳的“煙水吳都郭,閶門架碧流。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水光搖極浦,草色辨長洲”,皆以生動的筆觸,描畫出蘇州的動人風(fēng)姿。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痹姼杼K州,最不能忽略的還有白居易,在一年多的蘇州刺史任上及后來的歲月里,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描繪蘇州風(fēng)光的詩歌:“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薄伴嬮T曉嚴(yán)旗鼓出,皋橋夕鬧船舫回?!薄跋脊馐锖笠笥诨?,水色晴來嫩似煙?!薄?/p>
宋人賀鑄則以一闕《青玉案》,道出了蘇州的別樣風(fēng)流:“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雨,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p>
明代蘇州,涌現(xiàn)出了著名的“吳門畫派”和“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仇英……多少人模仿著周星馳的腔調(diào),吟詠著“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來蘇州尋找心目中的桃花塢……
拙政園: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的綜合藝術(shù)品,集自然美和藝術(shù)美于一體,構(gòu)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換景的畫面。
葉圣陶先生在《蘇州園林》中曾有精彩描寫:“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shè)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wù)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拙政園堪稱江南園林的代表,與留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綠樹紅花,蕉肥竹瘦,處處精雕細(xì)琢。
拙政園與文徵明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文徵明仕途不順,以翰墨自娛,與園主王獻臣交往甚密,常來園中宴飲賞游,拙政園便成了文徵明的創(chuàng)作藍本。流傳至今的《文待詔拙政園圖》,集詩、書、畫于一體,各美其美,被稱為“詩書畫三絕卷”。他當(dāng)年親手種植的紫藤,歷經(jīng)400余年,仍身姿矯健,綠蔭滿庭。
蘭雪堂為五楹草堂,堂名來自于李白的詩句“獨立天地間,清風(fēng)灑蘭雪”。以堂為中心,東西桂樹為屏,其后山石作畫。芙蓉榭位于蘭雪堂之北,為卷棚山頂,四角飛翹,一半在岸,一半凌空碧波之上。前有一池荷花,池水清清,鯉魚漣漣。文徵明有詩云:“云裁月縷是松風(fēng),把酒賦詩有芙蓉。青魚紅魚荷葉下,兀然一座紫蓋峰?!币箒硎⑾馁p荷,也是美煞了一輪清月。
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構(gòu)思巧妙,意趣別致。四面墻上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huán)洞,洞套洞,在不同視角可看到連圈、套圈、分圈的圈圈相扣的奇特景觀。四個洞門又仿若四幅花窗,雅致地描繪出流水人家、古橋樓宇、梧竹荷清的絕色景致。
荷風(fēng)四面亭最讓人心醉。亭臺坐落在池中小島上,池內(nèi)蓮花亭亭凈植,池岸柳枝絲絲婆娑。亭中有聯(lián):“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蓖け緹o壁,然而三面垂柳茂盛無間,四周芙蓉偎依簇?fù)?,不是密密匝匝地圍成了一道綠色之墻么?
留園:幾處樓臺畫金碧,個中花石幻靈奇
留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內(nèi)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筑,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為盛宣懷之父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
留園以建筑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著稱,所謂“幾處樓臺畫金碧,個中花石幻靈奇”。廳堂、走廊、粉墻、洞門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shù)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全園共分四個部分,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曲院回廊取勝,院內(nèi)的冠云峰是留園三絕之一,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于一身;北部以盆景、花木為美,呈田園風(fēng)貌;西區(qū)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
留園之美,在于一步一景。站在園中的任何一處,往前看是一重風(fēng)景,回頭看又生變化,連抬頭看,那高高幾重的屋脊和院內(nèi)正盛放的山茶花、幾竿翠竹、一條藤蘿,也組成別樣的風(fēng)景,處處皆蘊藏著中式美學(xué)、處世哲學(xué)。
譬如,一株海棠花,旁邊幾竿竹子,一張石桌,落花滿地,白墻斑駁,第一眼看你可能差點略過,再多看幾眼,就會突然驚覺,這不正是當(dāng)年寶黛花下看書的情境嗎?再看那邊,青苔遍布的一堵矮墻上,幾條藤蘿垂下,旁邊一扇月亮門,又是一幅意味深長的水墨畫。
清末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對留園情有獨鐘,并賦詩贊曰:“朝朝吳市踏紅塵,日日蕭齋兀欠伸。到眼名園初屬我,出城山色便迎人。奇峰頗欲作人立,喬木居然閱世新。忍放良辰等閑過,不辭歸路雨沾巾?!?/span>
虎丘: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虎丘,原名海涌山,高僅三十余米,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fēng)范,絕巖聳壑,氣象萬千。史載吳王闔閭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
唐寶歷年間,白居易任蘇州刺史,開通了閶門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筑七里長堤,堤上夾種桃李,水中栽植蓮荷,為虎丘更添秀色。古人對虎丘有“九宜”之說,即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自古以來,虎丘便商賈云集,酒肆林立,熱鬧非凡。袁宏道在《虎丘記》寫道:“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笨梢娀⑶甬?dāng)年的熱鬧景象。
《紅樓夢》中也有一段與虎丘相關(guān)的精彩情節(jié):“(薛蟠)外有虎丘帶來的自行人、酒令兒,水銀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燈,一出一出的泥人兒的戲,用青紗罩的匣子裝著;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與薛蟠毫無相差。寶釵見了,別的都不理論,倒是薛蟠的小像,拿著細(xì)細(xì)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來了?!?/p>
與一般寺廟藏在深山不同,虎丘卻是山在寺中。古人曾用詩來形容:“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薄袄仙豢稚揭迫?,日落先叫鎖寺門?!?/p>
虎丘古跡眾多,虎丘塔早已成為古老蘇州的象征;“試劍石”鐫刻著干將、莫邪鑄劍的傳奇;“劍池”演繹著闔閭墓中藏劍三千的傳說;“陸羽井”令人仿佛看到當(dāng)年“茶圣”一邊烹茶一邊著作《茶經(jīng)》的身姿……
最能勾起詩人情懷的,還要數(shù)“古真娘墓”,它和西子湖畔的“蘇小小墓”一樣,講述著一個才貌雙全的絕色妓女的故事?!按翰莼膲?zāi)?,萋萋向虎丘。死猶嫌寂寞,生肯不風(fēng)流。皎鏡山泉冷,輕裾海霧秋。還應(yīng)伴西子,香徑夜深游?!碧拼娙肆_隱的這首詩,不斷召喚前來虎丘的后人,到真娘墓前憑吊一番。
山塘街:畫船簫鼓載斜陽,煙水平分入半塘
山塘街東起“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fēng)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白居易曾作詩贊道:“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鞍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河堤上,長留一道春?!碧迫粟w嘏的《入半塘》更有詩意:“畫船簫鼓載斜陽,煙水平分入半塘。卻怪春光留不住,野花零落滿庭香?!?/p>
山塘街的繁盛景象,在明人王稺登的筆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若夫白公堤者,山郭近而輪鞅喧,水村深而帆檣集……買魚沽酒,行旅如云;走馬呼鷹,飛塵蔽日……晚村人語,遠歸白社之煙;曉市華聲,驚破紅樓之夢。草際而香車屬,水邊而麗人多。臨溪居者千家,面山行者七里?!?/p>
最好是微雨天氣,撐一把小傘,獨步山塘街。古橋、古宅、祠堂、府邸……雨霧中,麗而不媚,秀而不驕。長條青石鋪成的小路,或窄或?qū)挼匮由熘?,通向小巷的另一頭。當(dāng)街的古戲臺上,幾位古典裝束的窈窕女子,正入神地彈唱著,如天籟之音,給人心間裝滿一腔有聲有影的水江南。
站在蒼老的半塘橋上,河水緩緩流動,兩岸的過街樓鱗次櫛比。想象著曾經(jīng)的“山塘七里舊繁華,園客家家盡種花。一種清香遠近聞,半塘橋外月初斜”,更是耐人尋味。
走累了,可以走進仿古茶座,喝杯熱茶,稍稍歇息片刻。老屋斑駁的倒影在河面上顫顫巍巍,石拱橋與水面的影子構(gòu)成一個漂亮的圓,再加上一串串火紅的燈籠,以及不時穿梭的畫舫,構(gòu)成了一幅立體而動感的江南水鄉(xiāng)圖。這時,手捧一杯上好的碧螺春,斜倚在竹藤椅子上,品茗觀景,著實愜意!
入夜的山塘街,燈火闌珊,除了可以感受“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的景致外,還可以到老字號五芳齋、采芝齋、乾生元等購買蘇式特產(chǎn),到山塘昆曲館喝茶聽曲,或者找一家飯館,品嘗松鼠桂魚、碧螺蝦仁、陽澄湖大閘蟹、響油鱔糊、櫻桃肉、桂花雞頭米、莼菜湯等各式蘇州美食。
平江路: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
剌繡里的古街古巷,篆刻里的古橋古河,詩詞里的古風(fēng)古韻,書畫里的古色古香——這就是平江路,古蘇州最精致的后花園。她就像一顆蓮子偶爾落在荷塘里,傳遞出的歷史、文化、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蘇州一條歷史悠久的經(jīng)典水巷,街區(qū)格局和800多年前《平江圖》上所刻“雙棋盤”格局基本一致。以平江路為軸線,兩側(cè)依次排列著懸橋巷、大儒巷、衛(wèi)道觀前、中張家巷、大新橋巷等小巷。在平江路漫步,你不會感到疲憊,因為有橋。橋是小巷的細(xì)節(jié)之一,更是小巷的靈魂。
平江路有點老派,奢華與大氣深藏不露。聽評彈,品昆曲,或者去茶館喝茶,去老虎灶神聊,這些都是平江路的精神生活。
丁香巷也在平江路上,不知雨巷詩人是否真的到過此巷。一到雨天,那里便會突然熱鬧起來,一些外地人撐著油紙傘,一邊獨自在丁香巷里徘徊,一邊吟著“我希望逢著 / 一個丁香一樣的 /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小巷的日常生活是冬天竹桿上晾曬的咸肉咸魚;是大伏天吊在水井里的西瓜;是門口隨手種植的兩棵石榴樹;是一年四季串街走巷的叫賣聲:枇杷,楊梅,水紅菱,熟白果,桅子花,白蘭花……喝茶,聽曲,看畫,裁衣,拍小照,這些都在平江路一一幻化成了慢鏡頭:它們是水中的倒影,是云上的日子。
蘇州古運河:搖起小船輕彈唱,橋洞里面看月亮
玩賞了精巧清麗的姑蘇園林,聽罷水磨昆曲,品一壺唇齒生香的碧螺春,走出粉墻黛瓦的幽深小巷,下到烏篷船,順著運河水漂流而下。水面倒映著流云、疏影、拱橋、民居,把蘇州古運河涂上一層層夢境,余韻悠悠。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蘇州古城河猶如玉帶環(huán)繞著美麗的蘇州古城,并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輝燦爛的運河文化,除了享譽世界的評彈、吳歌外,還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如古城墻遺址、盤門、古胥門、覓渡橋等,成為一道值得追憶的歷史風(fēng)景。
都說吳儂軟語水蘇州,蘇州還真是水做的。如果沒了水,蘇州也就失去其嬌媚柔美的靈性。入夜的水城蘇州,更顯出水鄉(xiāng)的柔情和風(fēng)韻: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橋梁橫跨運河兩岸,掛在船上的紅燈籠在風(fēng)中輕輕晃動,亮著彩燈的畫舫在河中來回穿梭,一片片波光粼粼的流水駁岸,一堵堵危岸而立的城墻,一叢叢燈光迷離的翠柳……真是“船在水上走,人在畫中游”。
畫舫里,“城里有園林,城外有水鄉(xiāng)……搖起小船,輕彈柔唱,橋洞里面看月亮……”導(dǎo)游船娘《蘇州好風(fēng)光》的評彈聲聲入耳,撩人心弦;惆悵千年的《楓橋夜泊》、清新流轉(zhuǎn)的《茉莉花》、蕩氣回腸的《白蛇傳》,漣漪般在畫舫中一圈圈蕩漾開來。畫舫外,那明黃燈線勾勒出的飛檐翹角,以及輪廓燈映射出的亭臺樓閣,和著粉墻黛瓦的層層疊疊,極現(xiàn)出人間天堂的迷離柔情……此情此景,豈是朱自清筆下“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可比?
寒山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千多年前,一個秋日,湖北人張繼赴京趕考,落第而歸。于是雇一葉扁舟,來到蘇州散心。夜半時分,他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月落夜深,寒霜暗凝,點點漁火中,傳來幾聲烏啼。恰在此時,寒山寺的夜鐘撞響了,詩人不由得吟誦:“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庇纱?,一座普通的江南小橋有了詩意的美,一座幾經(jīng)興衰的小廟披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直到今天,那悠揚的鐘聲,還穿過歷史的回音壁,激蕩在我們心間。
寒山寺在楓橋鎮(zhèn),建于六朝時期。唐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臺山國清寺來此住持,因而改名寒山寺。在蘇州以外的地方,很多人知道寒山與拾得,不是因為他們高深的佛法修持,而是一次深得禪悟的著名對話。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拾得笑答:“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站在楓橋邊,你實在難以想象,它能載得動那千年漁火。然而,自張繼之后,楓橋和寒山寺便為歷代詩人所歌詠。杜牧的“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陸游的“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唐寅的“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月色迷煙霧。譙閣更殘角韻悲,客船夜半鐘聲度”,王士禎的“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無不是對張繼和《楓橋夜泊》的無限追思。明代詩人高啟不禁贊嘆道:“畫橋三百映江城,詩里楓橋獨有名。幾度經(jīng)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
斗轉(zhuǎn)星移,如今,寒山寺的鐘聲,已不再惆悵感傷,而成了美好祝愿的象征。每至除夕,都有眾多中外游客前來寒山寺聽鐘聲。據(jù)說,若能聽到寒山寺108下鐘聲,就會消去一年中的108種煩惱。日本每年都會組織“元旦聽鐘聲訪華團”,多達數(shù)千人,于除夕之夜,盤坐在寒山寺鐘樓的廣場上,一邊背誦著張繼的《楓橋夜泊》,一邊聆聽著108下鐘聲,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好運。
蘇州古鎮(zhèn):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
有人說,蘇州古鎮(zhèn)的崛起,是以蘇州古城的毀滅為代價的。除開古典園林外,蘇州早已脫掉了羅衫繡裙,盡管手里還拿著團扇,但已不是躲在深閨里的舊模樣。于是,周莊、同里、甪直、木瀆……一個個典雅秀美的蘇州古鎮(zhèn),漸漸蓋過了蘇州城本身的風(fēng)光。
蘇州古鎮(zhèn)的美,是朦朧和古樸,是樹下悠然落棋,是庭中淡然品茶。綠水縈繞著白墻,繁花灑落于青瓦,小河在晨曦和夕陽中淺吟低唱,石拱橋傾斜在清澈的水面,已磨損的雕欄印著歲月的痕跡,坐在烏篷船上任清涼的河水從指間流淌。
蘇州古鎮(zhèn)像一首詩,清新而淡雅;像一幅畫,高雅而古樸;像一支曲,悠揚而多情;更像一種禪境,一種物化了的精神家園。每一個走近她的人,都喜歡她那緩緩的腳步,喜歡她那悠悠的渡船,喜歡她那古色古香的粉墻黛瓦,喜歡她那水巷幽仄、山墻起伏、宅院四合、枕河而居、夾岸為街、水陸兩宜的小橋流水的閑適意境。
江南多雨,尤其是蘇州古鎮(zhèn)的煙雨,就像那吳儂軟語一般,透著水鄉(xiāng)特有的滋潤。古鎮(zhèn)女子也因了江南煙雨的滋潤,膚如雪凝,眉眼盈盈。當(dāng)古鎮(zhèn)女子緩緩走在青石板路上,細(xì)雨蒙蒙濕丁香,清影如夢,有著水一樣的憂愁,水一樣的明媚,水一樣的清純。
從一塊石板、一株小樹、一只燈籠,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蘇州古鎮(zhèn)美就美在這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詩意。小橋流水、青磚黛瓦、烏篷船,江南就是這味道。歷經(jīng)千年,歲月依舊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