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對于蜀漢有著特殊的意義,五丈原上的兩個老人,看似平和的切磋,卻決定著未來數(shù)十年的天下大勢。守衛(wèi)北原的魏將郭淮,多次打退蜀軍進攻,使得司馬懿不住竊喜;北水之畔,蜀軍弓弩手擊退魏軍,也使得諸葛亮不住點頭;有來有回的交鋒間,諸葛亮終究先沉不住氣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了,不死心的他做出了最后的嘗試——女裝。當諸葛亮的女裝,使得曹魏眾將怒火沖天時,司馬懿卻笑了:孔明做事多,吃飯少,我倒想看看他還能活多久!
最懂諸葛亮的人,莫過于司馬懿,這是曹魏的幸運,也是蜀漢的悲哀。猜到諸葛亮重病纏身后,司馬懿多次親自統(tǒng)軍進攻,斬首蜀軍500人,迫降蜀軍600人,搶走牲口千余頭。彌留之際的諸葛亮意識到:必須要交代后事了。其一,司馬懿笑著接受女裝那一刻,就擺明要耗死自己了;其二,自己病倒后,司馬懿親自襲擊后方,魏延、姜維、王平等人雖說不錯,可還是差了一線,終究難以力敵;其三,軍中文官之首楊儀,和武將之首魏延不和,更可能送給司馬懿滅國之機。
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于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孫權
孫權打仗不行,但看人卻有一套:楊儀、魏延都是有才華的人,諸葛亮用他們對當下有好處,但同樣后患無窮;這兩個人同樣持才傲物,資歷頗深,諸葛亮一死,蜀漢必定發(fā)生內亂。司馬懿同樣清楚這一點,諸葛亮死后,他率領魏軍主力窮追不舍。只要一戰(zhàn)殲滅,蜀軍北伐主力,蜀國也就完了。但諸葛亮臨終前,留下的最后一計,徹底折服了司馬懿。
病床上的諸葛亮,得知魏延、姜維、王平主事的蜀軍,多次在司馬懿手上吃虧后。看清了兩個難題:1.怎樣勸退勢不可擋的司馬懿,保全北伐主力,此為攘外;2.怎樣安撫楊儀和魏延,避免蜀漢發(fā)生內亂,保存元氣,此為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