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廣大的群眾眼中,考古是一項非常神秘的工作,甚至很多人錯誤的將考古理解成“挖墳的”,也有人抱怨:為什么總是盜墓賊先發(fā)現古墓,考古隊技術難道不如盜墓賊?對此考古專家解釋說,根據現有文物法,考古隊首要任務是保護地下古墓、文物不受破壞,不能主動發(fā)掘。
只有在兩種情況下,考古隊才能主動發(fā)掘地下古墓和文物,第一種是配合工程建設,比如鐵路、機場修建;第二種是遭到外力破壞,比如遭到盜墓賊盜挖。在這兩種情況下,為了保護地下墓葬和文物的安全,避免更多的歷史信息丟失,考古隊才會進行搶救性發(fā)掘。2012年,江蘇省揚州市考古隊就是在第一種情況下,搶救發(fā)掘了一座隋唐時期的重要墓葬……
打開WiFi萬能鑰匙,查看更多圖片這座墓葬在揚州市西湖鎮(zhèn)的曹莊村,這里本來是一片高崗地,當地村民稱其為“后頭山”,墓葬就位于高崗的頂部。根據揚州市博物館文獻記載,三十年前,考古隊曾在這座墓葬的東南不遠處,清理了一座唐朝時期的磚室墓,但當時并沒有發(fā)現這座墓的存在。
2012年的冬天,房地產開發(fā)商在此施工的時候,意外挖出了很多大型的青磚,從形制上判斷很像墓磚。考古隊得知消息后立刻趕到現場,叫停了施工。經過勘探,考古隊在工地下方發(fā)現了一座損毀嚴重的磚室墓,根據出土文物初步斷定是一座隋唐時期的貴族墓葬。
在接下來的發(fā)掘清理中,這座墓葬一共出土了大約400件文物,根據這些文物考古專家判斷,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皇室成員,因為大部分器物都是皇室甚至帝王才能使用的。為了弄清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隊加緊了清理的速度,結果在墓室的一個角落發(fā)現了被盜墓賊忽略的墓志銘。
當考古隊員見到墓志銘上“隨故煬帝墓誌”幾個大字后,才意識到他們發(fā)掘的竟然是一座帝王陵墓。墓志出現后,考古隊立刻上報了這一發(fā)現,國家文物局非常重視,立刻組建了一支專家隊伍趕到現場進行鑒定,最終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的主人就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
歷史專家稱,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詆毀他的人說他荒淫無道、窮兵黷武,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昏君,稱贊他的人說他創(chuàng)立科舉、開鑿并溝通大運河,為唐王朝及此后的朝代奠定了強大的政治、經濟、制度基礎。
按照古代禮制,皇帝的墓志銘應該以哀冊的形式出現,但隋煬帝是在揚州被叛臣殺死,草草安葬于此,從陵墓規(guī)格、隨葬品的數量都與皇帝身份不符,所以出土的墓志銘實際上代表的就是哀冊。
據考古隊領隊介紹,他們在發(fā)掘過程中曾經到附近村莊調查,大部分村民都沒有聽說過關于隋煬帝陵墓的任何傳說或是故事,更沒人知道在村子的地下還埋著一位皇帝。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村民修建房屋的時候,甚至將地基打在了陵墓的磚墻上。
雖然沒有直接的關于隋煬帝的傳說,但考古隊還是聽到了一些具有價值的消息。有村民說,在村子的外面曾經有兩個大水塘,西面的叫明塘,東面的叫焦塘,兩個水塘相互對稱成陰陽互補的形狀,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干枯過,就算天氣大旱這兩個水塘中的水也是滿滿的,而且怎么抽都不會干。
考古專家認為兩個水塘很可能是隋煬帝和蕭皇后陵墓的一部分,因為隋煬帝也被人稱為“明帝”,與明塘相對應,而“焦”字與“蕭”字發(fā)音相近,很可能是流傳年代久遠產生的誤解。對于兩個水塘為何不會干枯,專家表示很可能和地下水脈有聯系,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參考文獻:《揚州隋煬帝陵墓考古發(fā)掘報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