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宋元山水意境
一、緣起
若說雕塑藝術在六朝和唐達到高峰,山水繪畫的高峰則在宋元。
禪宗思想的大興,士大夫階層的崛起,審美情趣由具體的人事、仕女牛馬轉到自然對象、山水花鳥。
中國山水畫的基調便是人與自然的愉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
二、無我之境
整個中國畫的美學特色:不滿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擬和形式,要盡力表達出內在風神,這種風神又要求建立在對自然景色,對象真實而又概括的觀察,把握和描繪的基礎之上。首要便是“氣韻生動”。
北宋時期山水畫,客觀而整體地描繪自然,觀賞者“可游可居”,思緒自由而寬泛,是高度發(fā)展了的“無我之境”。所謂“無我”,不是說沒有藝術家個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說這種情感思想沒有直接外漏,主要通過純客觀的描繪對象,終于傳達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體思想。代表人物為董源和范寬。
三、細節(jié)忠實和詩意追求
從北宋至南宋,“無我之境”逐漸向“有我之境”推移。
對細節(jié)真實的追求成了宮廷畫院的重要審美標準,工筆花鳥成為獨步一時的藝壇冠冕,另一審美情趣則是對詩意的極力提倡,畫面的詩意追求,開始成為中國山水畫的自覺的重要要求。
“剩水殘山”的馬遠、夏圭為代表,北宋時渾厚整體全景的山水變成南宋精巧詩意特寫的山水,逐步進入“有我之境”。
四、有我之境
元四家中的倪云林是“有我之境”的代表,元朝時“文人畫”正式確立。
“文人畫”的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學趣味的異常突出,其次在文人畫家看來,繪畫的美不僅在描繪自然,更在于描畫本身的線條色彩,即所謂筆墨本身,筆墨本身的審美意義是自然界所不具有的。畫上題字,作詩,也由元畫大興,水墨畫壓倒青綠山水,居于畫壇統(tǒng)治地位。
“有我之境”的重點不在客觀對象的忠實再現(xiàn),而在精煉深永的筆墨意趣,只在如何借助某些自然景物景色,以筆墨意趣來傳達藝術家的主觀心緒觀念。
唐詩宋詞元曲,詩境深厚寬大,詞境精工細巧,但兩者均重含而不漏,神余言外,使人一唱三嘆,玩味無窮,曲境則不然,它以酣暢淋漓,直率痛快為能事。詩多“無我之境”,詞多“有我之境”,曲則大多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
雕塑的三類型,詩詞曲的三境界,山水畫的三意境,有某種近似相通的普遍規(guī)律。
第十章 明清文藝風潮
一、市民文藝
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表現(xiàn)了精神、思辨,唐詩宋詞,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緖。
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述的,卻是世俗人情。
小說、戲曲、版畫,相當全面的構成了明代中葉以來的文藝基礎。
二、浪漫洪流
明代中葉以來,社會醞釀著重大的變化,反映在文藝上是一種反抗思潮。
李贄是這一浪漫思潮的中心人物,他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了王陽明的心學,不服孔孟,宣講童心,大倡異端,揭發(fā)道學,提倡講真心話,反對一切虛偽矯飾,主張言私言利,成為由下層市民文藝到上層浪漫文藝的重要中介。
“公安派”的三袁兄弟的作品中,清新樸素,平易近人的特點十分鮮明。唐伯虎、歸有光、《西游記》、《牡丹亭》等作品中,反映了近代解放氣息的浪漫主義思潮。
三、從感傷文學到《紅樓夢》
清初資本主義因素被全面打壓,康雍乾時期,鞏固小農經濟,壓抑商品生產,全面閉關自守的儒家正統(tǒng)理論,成了國家的指導思想。作為明代新文藝思潮基礎的市民文藝不但沒有再發(fā)展,而且還突然萎縮,上層浪漫主義則一變而為感傷文學,《桃花扇》、《長生殿》和《聊齋志異》,則是這一變易的重要杰作,這種人生空幻的時代感傷,甚至也出現(xiàn)在納蘭詞里。
浪漫主義、感傷主義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是明清文藝思潮的三個不同階段,在文藝領域,真正作為這個封建末世總結的,要算中國文學上的無上珍寶《紅樓夢》了,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
四、繪畫與工藝
明中葉,仇英的院體青綠山水和吳派沈周、唐寅、文征明等,接近世俗生活,采用日常題材,筆法風流瀟灑,相當于文學中的市民文藝和浪漫主義;
明末清初的朱耷、石濤,直接抒寫強烈的悲痛憤恨,相當于文學中的感傷文學階段;
清中期,揚州八怪的花鳥繪畫,進一步發(fā)展感傷主義,講求鋒芒、遒勁、古拙,通過異常簡略的形象,表達出異常強烈的個性感受,筆墨情趣成了繪畫的核心。也可說是相當于文學思潮的第三階段——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個性反抗。
建筑在明清發(fā)展不大,雕塑則高峰早過,音樂舞蹈已融化在戲曲中,唯有工藝尚可提高,瓷器一直是中國工藝的代表,在明清發(fā)展到了頂峰。
結語
藝術仍有其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時,與物質直接相關的如建筑、工藝、等便昌盛發(fā)達。社會動亂,生活困難時期,某些藝術部類如文學繪畫,卻可相對繁榮,因為它們少依賴于物質,而可以作為與黑暗現(xiàn)實對抗的工具,哲學思辨也更為發(fā)達,因為時代需要探索前景。
藝術是永恒的,一方面,每個時代都應有自己時代的新作,從而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人的心理結構具有繼承性、統(tǒng)一性,所以今人仍然會與古典作品產生共鳴。
美作為感性和理性,形式與內容,真與善、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與人性一樣,是人類歷史的偉大成果。
俱往矣,美的歷程指向未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