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赤術(shù)、青術(shù)、仙術(shù)、南蒼術(shù)、矛術(shù)、術(shù)
功能主治
健脾,燥濕,解郁,辟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痹,足痿,夜盲。
蒼術(shù)、藿香、佩蘭,均為芳香化濕藥,具有化濕之力,用于濕阻中焦證。但蒼術(shù)苦溫燥烈,可燥濕健脾,不僅適用于濕阻中焦,也適用于各種濕邪泛濫之癥;而藿香、佩蘭性微溫或平,以化濕醒脾為主,多用于濕邪困脾之癥。
1. 茅蒼術(shù)的根莖呈不規(guī)則節(jié)狀或略連珠狀圓柱形,長3至10厘米,直徑1至2厘米。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有細縱溝、皺紋及須根,節(jié)間有圓形莖痕,往往于一端有殘留莖基,有的表面析出白色絮狀結(jié)晶。質(zhì)堅實,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散有油室(俗稱朱砂點),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針狀結(jié)晶,香氣濃郁,味微甘而苦、辛。
2. 北蒼術(shù)根莖疙瘩塊狀,長4至10厘米,直徑0.7至4厘米,表面黑棕色,質(zhì)松疏松;斷面帶纖維性,有油室,旋轉(zhuǎn)不析出結(jié)晶,香氣較弱,味苦辛。
3.關(guān)蒼術(shù)根莖呈結(jié)節(jié)圓柱形,長4至12厘米,直徑1至于2.5厘米,表面深棕色。質(zhì)較輕,折斷面纖維性。氣特異,味辛、微苦。
均以質(zhì)堅實、斷面朱砂點多、香氣濃者為佳。
1. 蒼術(shù)可與厚樸、陳皮、甘草配伍,以燥濕運脾,行氣和胃;若脾為濕困,清濁不分,大便泄瀉,小便短少者,可與厚樸、茯苓、澤瀉等同用,以健脾燥濕,利小便而實大便;治小兒霍亂泄瀉者,可與人參、木瓜配用;若脾濕積久而成飲癖,脅痛,食減,味酸者,可單用為末,棗肉為丸,以燥濕健脾而化痰飲。
2. 感受寒濕瘟疫、癥見頭痛、身疼、寒熱無汗,狀如傷寒,且具流行性者,可與羌活、藁本、白芷等配伍;凡感受山嵐瘴癘,癥見寒熱腹脹者,可與黃岑、柴胡、羌活等同用;凡感覺四時瘧疾,癥見寒熱時發(fā)者,可與厚樸、檳榔、常山等相配;凡感受夏秋暑濕之邪,發(fā)為霍亂吐瀉者,可與藿香、半夏、厚樸等相伍。
3. 風寒挾濕襲表,癥見寒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者,可與羌活、防風、川芎、白芷等配伍。
4. 用于明目,可與豬肝或羊肝煎服。
主料:羊肝150克,蒼術(shù)苗250克,鹽3克,味精2克,大蔥4克,姜3克
做法:1.將羊肝洗凈,切條。蒼術(shù)去雜洗凈,水沸鍋氽一下,撈出洗凈切段。
2.將羊肝、蔥、姜、鹽同入鍋中,注入適量羊肉湯,煮至羊肝熟爛,投入蒼術(shù)燒至入味,點入味精,出鍋即成。
藥用價值:羊肝軟嫩,具有益血,補肝明目的功效.適用虛勞羸瘦,目暗昏花,雀盲,夜盲等病癥.健康人食用健少病,潤肝健美。
主料:蒼術(shù),黑芝麻,核桃仁,大米
做法:
1.蒼術(shù)用紗布包好,黑芝麻、核桃仁搗碎;
2.然后同放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文火煮粥;
3.待米爛粥稠,取出藥包,空腹食粥,每天1次。
藥用價值:此粥對于夜盲癥(俗稱雀眼或雞宿眼)有獨特療效,一般服用5~7天即可治愈。對視物昏花、兩目干澀亦有效驗。
主料:黃精30克,蒼術(shù)15克,枸杞子20克,羊肝250克,豬瘦肉200克,鹽5克。
做法:
1.黃精、蒼術(shù)、枸杞子洗凈,浸泡。
2.羊肝、豬瘦肉洗凈。
3.將清水2000克放入瓦煲內(nèi),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武火煲滾后,改用文火煲3小時,加鹽調(diào)味。
藥用價值:益精養(yǎng)血明目。肝腎陰血不足引起的視物不清,甚至視物昏蒙、翳障、夜盲、青盲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