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央視《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播出中,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外賓時,經常會有一件紅雕漆地屏作為背景在鏡頭中閃過。對很多人而言,或許并沒有太多的意義,但對很多揚州的漆藝人而言,這卻是一個讓人雀躍的鏡頭,因為那一閃而過的紅雕漆地屏正是由揚州漆藝人制作的。 紅雕漆地屏 這件在中南海紫光閣保持著極高上鏡率的紅雕漆地屏有著一個非常端莊大氣的名字——《江山入畫圖》。其創(chuàng)作于1994年,作品高2.6米、寬3.2米,以西岳華山為型,髹以黃漆底做錦文,用紅漆雕刻出山形與亭臺樓閣之形狀。其中地屏中間部分由高級技師方開玲全面負責雕刻。方師傅回憶道,“作品在創(chuàng)作之初,所面臨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作品面積比較大,雕刻的時候不能像普通產品那樣順勢雕刻,很多時候都是趴在產品上進行操作。考慮到要保持作品的連貫性,在操作中還需時不時地整體對照,注重山水、石頭、樹木的一致性,就這樣一會上一會下的,練的不僅是手上的功夫,同時還很考驗體力?!?/p> 而為了凸顯作品的藝術效果,作品還采用了雙色漆,即以黃漆髹飾做底,紅色漆凸顯立體,給髹漆工序無形中也增加了難度。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空調還沒有普及,只能靠陰房本身進行溫度和濕度的調節(jié),技術要求較高。 耗工費時技術要求高的雕漆技藝 紅雕漆,古稱剔紅,是指在經過加工的漆胎上髹涂數(shù)十道乃至幾百道的中國大漆,然后按照設計的要求,用刀雕剔出各種花卉、房廊、山水、人物等圖案和錦文的傳統(tǒng)漆器制作工藝。 雕漆工藝是純正的漆工藝,所選用材料除內胎外,雕刻全部在中國大漆髹涂的漆層上進行。作為最基礎的髹漆工序,漆層的髹涂也是作品制作中花費周期相對較長的一道工序。一般一件純雕漆作品至少需要300道至500道漆,因此僅是髹漆就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雕漆,重在一“雕”字。操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各種雕刻技法,只有這樣才能雕刻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形象生動、線條流暢的人物、山水、花鳥等各類圖案。目前揚州雕漆常用的技法有疊(音)和搪(音)。所謂疊一般用平刀壓起,即在平面漆層上壓低處,起高處。搪是用凹刀在凹面處起陽線、陽面。搪是雕漆技法中難度較大的技法,主要為了凸顯高點和高面,在山石、樹本中應用比較廣泛。雕刻手法主要有:低浮雕、中浮雕、高浮雕、鏤雕、鏤空雕和薄意浮雕。薄意浮雕是指在很薄的厚度(一般在2個米粒以下的高度)上雕刻出人物、山水、房廊等。而一件好的作品,很多時候都是幾種雕刻手法并用,而不是孤立的一種。 雕刻工作完成以后,一件雕漆作品并沒有完成。還需要細致地打磨,這也是揚州雕漆能夠展現(xiàn)細致圓潤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經過不同規(guī)格的砂紙打磨,雕刻的刀鋒被磨得圓潤光滑,也就是藏鋒不露。最后作品再經過瓦灰沖刷,增加光澤度。 現(xiàn)代揚州雕漆制品傾向民俗化 談到現(xiàn)代揚州雕漆,不得不提著名的“三國一孔”中的梁國海。他不僅對揚州雕漆的恢復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為揚州雕漆藝術風格的形成和技藝傳承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雕漆嵌玉松鶴蒜頭瓶是梁國海先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遺作。作品規(guī)格為高90,直徑76。作品在脫胎的漆坯上,髹涂三百多層中國精制大漆,瓶身雕刻了牡丹、玉蘭等名花,反映了春意濃濃的一派氣象,瓶口、瓶頸、瓶底雕有回紋、唐草紋等裝飾圖案,選用了珊瑚、白玉、瑪瑙、孔雀玉、黑墨玉等高檔玉料,經過細心雕琢成優(yōu)美浮雕圖案,鑲嵌在精細的雕漆錦紋之上?;ㄆ吭煨凸艠愣睾瘢衿峁に嚲?。 現(xiàn)代揚州雕漆制品從梁國海開始,突破了傳統(tǒng)的雕漆制品,對稿面沒有太多要求,更多傾向于民俗化和復制的特點。 將現(xiàn)代設計風格如散點透視等引進雕漆工藝,長于表現(xiàn)薄意浮雕的雕刻,體現(xiàn)了更高的雕刻水平。與其他工藝表現(xiàn)手法不同的是,在雕漆工藝當中有著“上不留天,下不留地”的說法,再不明顯的地方也有雕刻,多以錦文為主,不會出現(xiàn)空白,這也是雕漆技藝一個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 孫衛(wèi)華 文/圖 揚州晚報 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