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元老師的紫砂藝術
返 回時間: 2008-09-19
李洪元黃龍顧景舟陶都何一李洪元的“三品”藝術人生
呂會田
江南宜興,茶陶仙洲。蠡河兩岸的捶泥聲,演奏出陶都美妙的交響曲,一敲一打的“原生態(tài)”,聲聲悅耳,百年傳承。蜀山腳下的先民,用勤勞和智慧,用上天恩賜的“富貴土”,硬是敲出了一個五彩斑斕的陶藝世界,硬是打出了方圓各異的紫砂文化。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紫砂壺,以其內斂含蓄,溫潤如玉的品性,恰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相融合,一經誕生,迅即被人們所喜愛。六百年走來,生生不息,再現(xiàn)輝煌!
今逢盛世,紫砂藝術如日中天,除用紫砂壺泡茶以外,作為藝術品,收藏紫砂壺的人越來越多。當今社會對藝術品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做壺人的藝術水準,社會誠信度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林林總總的做壺人中、發(fā)現(xiàn)心儀的陶藝高手,得幾把如意的紫砂壺,對紫砂玩家來說,是一個理想的目標。
出身紫砂陶藝世家,喝著蠡河的水、踏著黃龍山的泥土長大的李洪元先生,做人敦厚,為人真誠,幼年玩泥,少年玩陶,成年玩藝,以壺藝厚重而著稱的“名壺居”在陶都獨樹一幟。李先生是一位值得藏家信賴的藝術家。其父李長保,作為上一代的優(yōu)秀紫砂人,長期擔任黃龍山紫砂礦的礦長,不僅對黃龍山地質地貌、紫砂礦開采、礦原的分布有深入地了解,更對紫砂泥質量的識別,和紫砂泥的配置有專業(yè)精深的研究。以紫砂礦土為緣,曾和近代的七大老藝人,均有交往。尤其是
顧景舟大師與李家父子交情頗深,顧老經常親自到礦上挑選和研究泥料,身為礦長的李長保先生,經常與顧老討論礦質,和切磋泥料的配制,發(fā)現(xiàn)優(yōu)質礦源,顧老總是捷足先登,紫砂成了兩位老人聊不完的話題。成人后的李洪元,隨父開始了紫砂礦業(yè)的開采,先在“二號”井工作,后又到以生產優(yōu)質泥礦著稱的“四號”井開采,多年的礦業(yè)歷練,父輩的影響,這為日后李洪元先生的陶藝生涯,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正是由于家父的專長,和李氏父子對礦土的特殊認知,從祖上起,家中存有純正上等老泥料,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巧婦有米,自成珍饈。yishujia.findart.com.cn
作為第一要素的紫砂泥,體現(xiàn)“五色土”特色的上等純正名沙,構成了李洪元先生“三品”藝術人生的第“一品”,即:以優(yōu)質、純正的紫砂泥“品質”,保證壺出正源,好壺用好砂,“紫砂”壺名副其實。市場上“紫砂泥”不少,好泥并不多,優(yōu)質紫砂泥料更是“千斤難求”,好泥大多藏于名家之手。仔細解讀李洪元先生壺的泥質,原礦“五色”砂,陳腐有度,細中見粗,原礦中充足的臘面,保證了燒成后的紫砂陶,呈現(xiàn)出炯別的色彩效果,特殊的肌理之美,仿佛是鐵?仿佛是石?是玉嗎?還是金?盈盈一握,妙不可思。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出:“有的陰幽,有的亮麗,有的如葡萄般的甘紫,有的如橘柚樣的黃郁,有的如寶石滴翠。正可謂,燦爛如奇玉浮幻著精英”。yishujia.findart.com.cn
李洪元先生,藝術人生的第“二品”,就是他的壺藝制作,即,壺的“品質”。任何一門藝術,傳承需要刻苦,成就需要悟性。師承父輩,神出心源,把打泥制壺作為終生追求,坐住冷板凳,把泥片打實,從臨摹傳統(tǒng)經典壺型起步,在正直做人秉性的影響下,做工扎實,素貨光器,中規(guī)中矩,絲絲入扣,法度嚴謹,精益求精。對邵大亨、顧景舟傳世經典,簡潔風雅的精、氣、神、韻,在摸索中漸漸開悟。李洪元先生早期喜歡古壺的收藏,聽顧老鑒賞從中受益匪淺。從藝后,由于家父的關系,作為晚輩,虔誠討教,得到顧景舟大師的多次指點和教誨,特別是對日后李洪元先生素器的理解和制作,有極大的幫助。上世紀八十年代進中央美院深造,理論實踐相得益彰,藝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其作品頗得真?zhèn)饕馕?。起點較高,一路艱辛,一路高歌,其壺藝形成了大氣端莊,古雅溫潤,巧中見拙,師古不泥,渾然天成的個性風格。素雅的壺形配上純正的紫砂泥料,燒成后的紫砂壺外觀,胎質凝重,古樸自然,質韻低沉,肌理珠珠隱現(xiàn),難以形容的綺麗之色調,粗曠中含精細,奇詭怪譎妙不可言!紫砂壺應有的本色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酣暢,更具有的實用功能美,用以泡茶,滌煩洗塵,壺潤茶香,出水爽快,“注水七寸不泛花”。由于泥料純正,蘊香醇厚,壺胎一經泡養(yǎng)和把玩,“水色”盡顯,溫潤可人,比德如玉。這是一把茶壺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yishujia.findart.com.cn
從技術的提高到境界的提升,是作者悟性的飛躍。細細品讀,其中個味,讓人驚嘆不已。李洪元先生從藝三十余年,根紅苗正,腳步堅實,步步攀高,進入不惑之年后,更是厚積薄發(fā),真正進入了駕輕就熟創(chuàng)作階段。弘圓提梁壺、太白醉牛壺、龍?zhí)秹?、大彬如意壺、友泉爐頂壺、掇球壺、旭茂提梁壺、同福壺、平潔壺等大小幾十個品種造型,形態(tài)各異,方圓有度,盡顯其韻,作者的功力覺悟盡在其中。藝術上的成就,不僅需要功夫,還需要素養(yǎng)和靈感。由于造型之美和用土之妙,正傳之流派,在紫砂屆名聲鵲起,其作品的特色和市場空間,深得玩家的追捧,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作為一名有成就的藝術家,“人品”直接影響著作品。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頌揚。從事傳統(tǒng)藝術,弘揚傳統(tǒng)文化,品德為先,是李洪源先生家父的訓導,也是自身內心的精神追求。李先生性情爽快,善交朋友,出手闊綽,熱于助人,對青年人從不保守。爽朗大度的心態(tài),不凡的藝術作品,用德藝贏得廣泛信賴,使他的朋友遍布大江南北。
子承父業(yè),陶藝傳承。李洪元先生女兒李嬌俠,天生聰慧,熱情開朗,陽光燦爛,藝術院校畢業(yè)決然隨父,歡樂的開始了五彩靚麗的陶藝人生,現(xiàn)已承傳祖法,天賦顯現(xiàn),藝術成績受到業(yè)內的廣泛贊美。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李洪元先生創(chuàng)辦的“名壺居”,用“三品”藝術人生,精心塑造了一個泥正、壺正、人正的紫砂藝術品牌。李洪元先生也正以平和、豁達、睿智的心態(tài),閑庭信步走向紫砂藝術的未來!
戊子盛夏,寫于青州樂陶書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