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不往路南走,有一天走過的時候,發(fā)現(xiàn)書店成了服裝店。我多少有點受刺激。這家書店最近幾年我是沒有來,在我看書多于買書的年代,我在這里度過了相當一部分休息日。我總是在有點陽光的下午四點半左右從家里出發(fā),沿著馬路散漫地走到書店,看大約一個小時的書,然后出了書店一路向南,經(jīng)過滿是蘇式三層小樓的住宅區(qū),走到路的盡頭再折回來。在我不來書店的這幾年里,它從“新華書店”蛻變成了“XX書店”,到現(xiàn)在,書店也不見了,被一間服裝店取代。想想我沒進書店的這幾年,其實也沒斷了買書,越來越懶得動,買書就上網(wǎng),買新書上亞馬遜、當當和京東,淘舊書上淘寶。有的看了,有的沒看。是像我這樣的所謂讀書者,導致了書店的倒閉。在我們?nèi)甑臅r候,我們沒錢,只能在書店看書,因為是國營書店,店員并不會訓斥我們,在我們買得起書的時候,我們沒有心情和時間去書店了,在網(wǎng)上戳戳點點,幾天之后拿到從千里之外送到家門口的動員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的書;價格比家門口的書店要便宜。我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我們追求效率,我們希望可以在家,在午后的陽關下或者午夜的燈光下就著一杯紅茶或者一杯牛奶看書了,我們不再需要在書店看書了,書店在我們需求的變化中不可挽回地沒落直到消失。
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視,接觸外媒就靠收音機,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從收音機里知道了柴可夫斯基、貝多芬、莫扎特;我在廣播里聽完 《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也是在廣播里第一次聽到卡倫·卡朋特和麥當娜。還有個節(jié)目,講各地美食的,我記住了貓耳朵、鍋巴菜。休息的時候,我聽過一檔叫《詩歌欣賞》的節(jié)目,主持人是個女的。這個節(jié)目有詩歌的朗誦和解析,我記住了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也記住了聞一多。雖然我沒有因此成為音樂家或者詩人,甚至不是音樂或者詩歌的愛好者;仍然不可遏制地懷念,懷念主持人優(yōu)美的音色和動情的朗誦、懷念優(yōu)美的配樂;懷念聽廣播時平靜的感覺?,F(xiàn)在的廣播節(jié)目講究聽眾參與和互動。一個頻道,全天就兩三位主持人,主持人肚子里沒料,就打著互動的名義發(fā)動聽眾,再不是各路神醫(yī)借著做節(jié)目的名義賣各種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藥,主持人敬業(yè)地配合神醫(yī)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靈丹妙藥的名字、功效,聽得耳朵起繭。最討厭的是相親節(jié)目,大學剛畢業(yè)毛基礎沒有,找毛對象;當?shù)鶍尩囊舱媸堑?,你能做得了你兒女的主嗎?還有各種賣二手貨的、找工作的、租房子的。美食節(jié)目也有,聽了幾次,覺得主持人對于烹飪還沒有我有心得,就是告訴大家哪里有好吃的店,鼓勵消費的。主持人除了說話不必像過去那么辛苦地編輯,錢掙得省時省力。你問我為嘛不換臺或者干脆關了,實話告訴你,是我們家老太太聽的,我是被迫聽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