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怕特·克拉克·胡佛 Herbert Clark Hoover
生卒年月:1874.8.10~1964.10.20
總統(tǒng)任期:1929.3.4~1933.3.4
所屬政黨:共和黨
胡佛 6 歲喪父。8 歲喪母,由親戚撫養(yǎng)成人,青少年時期的孤苦自不待言。他一生經歷的幾個階段,就其個人事業(yè)而論可稱“成功”。他發(fā)跡之快,非一般人所能比擬。但在四年總統(tǒng)任內,正遇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他苦無對策,弄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局勢一發(fā)不可收拾。最后在竟選連任中慘敗于民主黨的羅斯福。自此,共和黨長期被拒白宮之外,20年未翻身。
孤兒出身
胡佛于1874年8月10日出生在衣阿華州的西布蘭奇。他的祖父是德國后裔,祖母是美國西部的拓荒者。父親杰西·胡佛是個鐵匠。母親赫爾達·蘭德爾·明索恩是個裁縫。 1880年 12 月他父親因傷寒癥去世,年僅 33 歲。留下三個孩子,胡佛是老二,當時才6歲。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親做針線活來維持。1883年2月,胡佛8歲時,母親患肺炎去世。三個孩子分別由親戚撫養(yǎng),胡佛隨當內科醫(yī)生的舅舅亨利·明索恩移居俄勒岡州的紐伯格。在那里上了小學, 1888年又遷至該州的塞勒姆。
胡佛自小喜歡看書,有段時間他白天在舅舅的辦公室當聽差,晚間上夜校,勤奮好學。他從斯科特和狄更斯的著作中學到了很多東西。1891年,17歲的胡佛到帕洛阿爾托報考斯但福大學。第一次考試未被錄取,幸好主考教授允許他隨班旁聽。入學后他加緊復習,年底通過補考成為正式生。他在斯但福大學主修地質及采礦,還是校棒球隊和足球隊隊員。
礦業(yè)富豪
1895年胡佛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加利福尼亞州和科羅拉多州幾家采礦公司工作。開始時月薪僅60美元,每天勞動10小時,并須自己推車下礦井與工人一起干活,異常辛苦。后經朋友介紹在名工程師路易斯·賈寧手下當助理工程師。1897年倫敦的比尤伊克一莫林采礦公司招聘工程師,胡佛被該公司錄用后派往澳大利亞擔任分公司的經理。他在澳大利亞工作期間發(fā)現了一處金礦。公司根據他的建議加以開采,并準許他入股。后來這處金礦開采出價值5500萬美元的黃金。這一成績使該公司充分認識了他的才能,也使胡佛成為富翁。
一年后,胡佛應清政府的聘請來中國工作。來中國前,他曾回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里,與大學地質系同學盧·亨利結婚。他們于1899 年 2 月 10日舉行婚禮,第二天即乘船前來中國,3 月間抵達北京。他在中國擔任過開灤煤礦的工程師,妻子在天津一家醫(yī)院就職。胡佛在中國住了兩年。1901年他去英國,成為比尤伊克一莫林公司的一個股東。 1908年后他在舊金山自設公司,并在紐約、倫敦、巴黎、墨西哥、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設立分公司,發(fā)跡之快,實屬罕見。此時胡佛僅30多歲,在英國和美國信譽卓著。尤其在美國,他獨樹一幟,開始成為商界的知名人士。1912年后,他是斯但福大學的校董之一。
“大慈善家”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不少美國人流落在歐洲各地無力回國。胡佛在當時美國駐英大使佩奇的支持下,出面組織“美國救濟委員會”,陸續(xù)將12萬美國人造送回國。胡佛此舉使他在美國名噪一時。不久,胡佛即被任命為“比利時難民救濟會”負責人。該會在四年中共救濟了在德國占領下的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地區(qū)的難民達100萬人?!氨壤麜r難民救濟會”組織龐大,裝備齊全,據稱有自備的運糧船70余艘,工作人員多達萬余人。在當時歐洲戰(zhàn)場上,“比利時難民救濟會”的工作人員可以通行于交戰(zhàn)國之間,不受阻礙。大戰(zhàn)結束后,胡佛受命繼續(xù)主持協約國的戰(zhàn)后救濟工作,這時他嚴然是個國際“大慈善家了”。據統(tǒng)計,到1920年,協約國的戰(zhàn)后救濟機構大約為兩億歐洲人提供了衣著和食品。1921 年至 1923 年,蘇聯烏克蘭發(fā)生饑荒,胡佛成立“美國救濟總署”,利用國會的1億美元撥款救濟烏克蘭災民。
胡佛在主持救濟工作同時,通過他的“比利時難民救濟會”等機構收集了許多國家的官方文件、秘密會議記錄以及回憶錄、傳單,小冊子等大批資料。他把這些極有價值的材料寄給他的母校斯但福大學圖書館。 1919年該校成立了“胡佛戰(zhàn)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所里存有的許多史料,記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蘇聯、德國、波蘭、中國、土耳其、埃及和日本等國重大的政治變化。有些歷史資料極為珍貴,其中包括蘇聯十月革命初期印發(fā)的宣傳材料和30年代中國紅軍反“圍剿”時期在蘇區(qū)出版的油印小報等等。
步入政界
1917年4月6日,靠戰(zhàn)爭發(fā)了大財的美國政府撕下了“中立”的面具宣布與德國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不久,在調度和管理協約國援助工作方面成績斐然的胡佛被威爾遜總統(tǒng)召回美國,出任糧食局局長。這時正值戰(zhàn)爭的關鍵時刻,糧食的生產和管理是政府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不只是供給本國及其軍隊的需要,還要供應英、法等協約國,胡佛對解決糧食問題想了不少辦法, 1918年美國盡管收成不好,食品的出口仍為1914年的兩倍,因此不少人認為胡佛在任內創(chuàng)造了“奇跡”。
1919年9月總統(tǒng)競選時,一部分政界人士想提名胡佛為總統(tǒng)候選人,但多年來胡佛從未表明他隸屬于哪個政黨。 直至1920年6月共和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前,他才宣布他是共和黨人。由于時間過于倉促,在這次會議上沒有得到黨的提名。 1921年當選總統(tǒng)哈定任命他為商務部長。 1923年8月哈定因心臟病去世,副總統(tǒng)柯立芝接任總統(tǒng),胡佛仍任商務部長。胡佛在兩屆政府中共任了八年商務部長。在此期間,他改組了商務部,擴大了該部的職權和活動,工作頗有成績。密西西比河曾一度泛濫成災,胡佛又主持救濟工作,使成萬災民得到妥善安置。胡佛的名聲日大,為他后來競選總統(tǒng)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28年柯立芝總統(tǒng)表示不參加下屆總統(tǒng)競選。 6月12日在堪薩斯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胡佛被一致推選為總統(tǒng)候選人。
胡佛與企業(yè)界的關系很深,他過去曾為杜邦、洛克菲勒和摩根等財團出過力。因此,這些財團都捐助了大筆款項作為他的競選經費。胡佛以往的 “政績”也是他參加競選的一筆財富。政界、新聞界以及其他有關各方都認為他頗罕眾望,是理想的總統(tǒng)入選。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他僅發(fā)表了七次演講,提出要使國家保持繁榮,對農產品給予補助、實行關稅保護等主張。他還主張開展禁酒運動,認為這是一項“偉大的社會實驗,具有崇高的目的和深遠的影響”。胡佛的競選對手是民主黨的艾爾費雷德·史密斯。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參加總統(tǒng)竟選的天主教徒,他反對胡佛提出的禁酒主張。一時宗教問題和禁酒問題使得這次競選變得極為復雜,雙方斗爭得非常激烈。胡佛在竟選中雖然失去了宗教界一部分人的支持, 但最后以444對87的選舉人票獲勝。1928年11月6日,他當選為美國第三十一往總統(tǒng)。
總統(tǒng)任內
1929年 3 月 4 日胡佛宣誓就職。國內經濟形勢總的說來對他十分有利,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在國會,共和黨控制著參、眾兩院的多數,這使他在立法問題上能自由行動。但好景不長,經濟危機迅猛襲來。胡佛任內的這次危機是迄今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最深刻、最劇烈、時間最長的一次。1929年 10月 21日股票開始慘跌,到 29 日股票市場即全部崩潰。股票持有人的損失據估計共達150億美元。危機的沖擊波立即擴及到各個部門。一時銀行倒閉,工廠停工,商品銷售量銳減,失業(yè)人數劇增,全國一片混亂。人們認為這已經不是什么衰退,而是一場大恐慌了。面對危機風暴,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要求銀行信用協會以互助調劑資金的辦法防止銀行破產,準許聯邦儲備銀行對私人銀行擴大貸款范圍,實行低息貸款。政府制訂了農產品銷售條例,設立聯邦農業(yè)局,向農場主發(fā)放低利貸款,并收購一部分農產品,減少市場上過剩的農產品數量以提高產品價格。為保護本國產品利益,簽署了霍利一斯穆特關稅法案,對 890項商品提高進口稅率。胡佛還建議國會撥款成立復興金融公司來救濟失業(yè)人員。但在這些措施實施過程中真正受益的是一些大企業(yè)家、大農場主、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老板,而普通工人、農民、小生產者和小企業(yè)主并沒有得到多大好處。胡佛在國內經濟政策上始終堅持“自由企業(yè)”的主張,反對聯邦政府干預。對貧苦和失業(yè)者的救濟,他始終認為應當負責賑濟的是州、縣政府以及慈善組織,而不是聯邦政府。因此,失業(yè)大軍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的境況得不到絲毫的改善。據統(tǒng)計,到1932年失業(yè)人數高達1400多萬人,而當時美國的人口總數僅為1.2億多。
在對外政策方面,胡佛標榜維持世界和平是他對外政策的基礎。他反對參加國際聯盟,僅主張與國聯保持合作,支持國際法庭的工作和參加裁軍會議。1930年4月,美、英、日三國在倫敦召開國際海軍會議,通過了限制建造戰(zhàn)艦的條約,美國是簽字國之一。
1931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占了中國東北三省,當時中國政府向美國和國際聯盟發(fā)出呼吁。美國國務卿史汀生企圖說服胡佛總統(tǒng)采取強硬態(tài)度,胡佛雖未完全接受,但表示對日本侵占中國的領土概不承認。
世界經濟危機的加劇,使德國無力按照道威斯計劃向協約國償付賠款,胡佛政府為了使德國財政免于破產,防止爆發(fā)革命,取消了道威斯計劃,代之以“揚格計劃”(揚格是摩根財團的代表,通用電氣公司經理)。按照揚格計劃,德國的賠款數額連本帶息達268億美元,在 59年內還清,揚格計劃的另一項主要內容是由美、英、法、意、比五國臺建一家國際清算銀行,并由美國在該銀行中起主導作用。銀行的任務是負責將德國給英、法、意、比的賠款及時轉給美國,作為上述國家償付所欠美國戰(zhàn)時債款之用。
揚格計劃宣布后,德國仍無力償還賠款,歐洲各國也無力向美國支付巨額戰(zhàn)債。為此,胡佛于1931年6月發(fā)表緩付債款宣言,即所謂的胡佛計劃,基本內容是國際債務(包括債款和賠款)延付一年,但戰(zhàn)債并不取消,延付時間自1931年7月起算。由于世界經濟危機日益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亂作一團,胡佛的此項計劃最后也同道威斯計劃和揚格計劃一樣遭到了夫敗。
悲慘落選
1932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6月間在芝加哥召開,推舉胡佛為總統(tǒng)候選人以圖連選連任。民主黨則選紐約州州長富蘭克林·羅斯福為該黨總統(tǒng)候選人。這一年美國經濟情況進一步惡化,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與1929年相比,工業(yè)生產減少50%,農產品價格下降了60%,出口量減少了2/3,股票價值跌至10%。全國失業(yè)人數高達1400多萬。聯邦預算出現了巨額赤字。
在嚴重經濟危機的脅迫下,受害最深的是廣大工農大眾。他們滿腔怒火,以罷工、請愿及游行示威等方式力爭取工作權利和不受貧苦威脅的生活權利而斗爭。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軍人同盟成員在美國共產黨的支持下,發(fā)動了 25 萬退伍軍人向白宮請愿。他們攜家?guī)Э趤淼饺A盛頓要求政府給予補助,結果慘遭武裝軍警的血腥鎮(zhèn)壓,釀成了死傷多人的流血事件。人們稱之為“星期四大屠殺”。那年秋天,胡佛在黑夜中從戒備森嚴的車廂里看到成干上萬衣衫襤樓的退伍軍人和流浪者露宿華盛頓的街頭,圍著堆堆篝火,等待政府救濟的情景,他深感事態(tài)的嚴重和自己的責任。
在這次選舉中,人們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他們對國家面臨恐慌,生活苦不堪言,對胡佛政府缺乏對策感到失里和不滿,寄希望于更換新的領導。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羅斯福提出了要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的主張。 11月選舉結果揭曉,羅斯福以472對59張選舉人票獲勝。
在野元老
1933年3月3日,胡佛任期屆滿,回到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致志于胡佛研究所的工作。羅斯福執(zhí)政后,胡佛一直是羅斯福新政的激烈反對者,經常發(fā)表演說和文章攻擊羅斯福的政策主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后,胡佛對羅斯福政府的對外政策持公開批評態(tài)度。胡佛主張美國應奉行下干涉政策,與納粹德國請和,反對美國和蘇聯并肩作戰(zhàn)等等。他的這些主張和活動雖然逆潮流而動,不合時宜,但卻是國內一部分輿論的代表,有一定的市場。在黨內,他被認為是個舉足輕重的元老,影響頗大,大家都叫他“老板”。
但羅斯福執(zhí)政的日子,是胡佛政治上最不得志的年代。羅斯福對他不加理睬,異常冷淡。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胡佛在杜魯門總統(tǒng)的邀請下出任歐洲糧食供應協調員,曾赴歐洲調查糧食供應和賑濟事宜。 1947年杜魯門任命他為聯邦行政改革委員會主席(又稱胡佛委員會),杜魯門期望利用他的行政管理經驗提高聯邦政府工作效率,減少官僚主義。胡佛在該委員會任職到1955年6月30日才退休。是年胡佛已80歲。
胡佛一生有過不少著作,即使在他的晚年,他仍孜孜不倦地埋頭著述。他的著作中較為人熟悉的有:《采礦原理》, 1939年著;《持久和平問題》, 1942年著;《回憶錄》,1952年著;《伍德羅。威爾遜總統(tǒng)的嚴峻考驗》, 1958年著;《美國史詩》, 1961年著。其中《伍德羅·威爾遜總統(tǒng)的嚴峻考驗》被學術界一些權威人士認為是他所有著作中寫得最好的一部書。
胡佛對共產主義、共產黨國家一貫持敵視態(tài)度。他最恨蘇聯,據說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他喪失了自 1909 年起所持有的十幾家俄國石油公司的股票和某些特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他曾主張下讓共產黨國家參加聯合國組織。
1950年初,美國政府在如何干涉我國臺灣問題上舉棋不定時,胡佛提出應派遣美國海軍“保護”臺灣。 1953年朝鮮停戰(zhàn)協定簽字后, 12月間胡佛曾表示,美國不能永遠不理睬中國,最后總要作出某種安排與中國進行貿易。
1964年 10月 20日胡佛因胃腸道出血死于紐約寓所,終年 90 歲,遺體安葬在老家衣阿華州的西布里奇。
家庭成員
胡佛的夫人盧·亨利, 1875年 3 月 29 日生于衣阿華州沃特盧。她父親查爾斯·亨利是個銀行家。她 1894年人斯坦福大學,是胡佛同班中唯一的女同學,身材苗條,一頭金發(fā),除有志于采礦專業(yè)外,對騎馬、打獵,制作動物標本等有廣泛的興趣。1895年她于斯坦福大學畢業(yè)。1899年2月10日與胡佛結婚?;楹箅S胡佛到中國、日本、緬甸、蘇聯、澳大利亞、埃及和英國等十多個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她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加利福尼亞。胡佛出任商務部長后,她忙于社交活動,并積極參與女童子軍工作,還當過全美女童子軍司令。胡佛當選總統(tǒng)后,她作為第一夫人協助胡佛參與各項政治和社會活動。她生活上十分講究,即使在國家經濟嚴重困難的大蕭條時期,她也要保持極高的生活水準。胡佛下臺后,他們回到帕洛阿爾托, 1944年1 月7日盧·亨利逝世。終年68歲。
長子小赫伯特·胡佛, 1903年8月4日生于倫敦。斯坦福大學礦冶系畢業(yè),爾后進哈佛大學,進修工商管理。曾任西方航空公司電訊工程師。 1953年9月在國務卿杜勒斯推薦下擔任伊朗石油問題特別顧問。其后創(chuàng)立聯合地球物理公司,從事石油勘探,頗有成就。
次子艾倫·胡佛,1907年生于倫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