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幼波 肝硬化醫(yī)案選載十二例

案1. 周某,男,28歲,門診簡易病例,初診日期: 1963年2月27日。

患者浮腫,乏力,脅痛納差一年半。住院治療,經保肝治療,癥狀及肝功能均見好轉,出院一月后癥狀重現,肝功能又惡化。逐漸面色晦暗,無黃疸,面部及手掌出現蜘蛛痣,肝在肋下觸及,脾在肋下1厘米,中等硬度,有輕觸痛,兩下肢有輕度可凹性水腫,肝功能化驗: 谷丙轉氨酶正常,麝濁6單位,腦絮(+++),血查白細胞3200/立方毫米,血小板7.9萬/立方毫米,蛋白電泳,球蛋白29.5%,酚四溴酜鈉試驗: 30分鐘15%,肝穿刺病理證實為結節(jié)性肝硬化。食道造影: 食道下端靜脈曲張。住院經保肝治療,癥狀未減,遂來我院門診。舌苔白、舌質紅。脈沉細滑。

西醫(yī)診斷為結節(jié)性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

中醫(yī)認為是肝腎陰虧,脾失健運,氣虛血滯,瘀血阻絡。治宜滋補肝腎,健脾補氣,養(yǎng)血柔肝,活血通絡。方藥:

生芪15克,白芍30克,女貞子15克,黨參12克,菟絲子15克,川斷15克,木瓜12克,阿膠珠9克,白術9克,地榆15克,茵陳15克,藿香6克,蒲公英15克,地龍9克,香附9克,小薊15克,烏梅炭3克。

上方為主稍有加減,連續(xù)服藥4個月,1963年6月22日曾換方如下:

生芪30克,當歸12克,生地15克,鱉甲24克,何首烏30克,白芍30克,青蒿12克,川連6克,敗醬草9克,延胡索9克,木瓜12克,茵陳15克,烏梅9克,地榆15克,小薊15克,生甘草3克。

直至1965年底均以上兩方為主加減治療,癥狀好轉,肝功能逐漸恢復,兩次食道造影復查,證明靜脈曲張已消失,1966年以后中斷服藥,1970年5月復查食道造影仍未見靜脈曲張,血小板計數13.6萬/立方毫米,繼服中藥門診觀察。

案2. 吳某,男,38歲,門診簡易病歷,初診日期: 1975年4月14日。

患者于1970年下半年開始,自感乏力,腿酸,食減,腹脹,一年后肝大,查血結果,谷丙轉氨酶840單位,麝濁20單位,診為肝炎,經保肝治療肝功能恢復正常。1974年10月12日病情反復加重,疑有腹水,經治療后好轉,12月份癥狀又加重,1975年2月20日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495單位,麝濁20單位,麝絮(++),4月14日來我院門診,當時癥見納食不香,午后腹脹,兩脅脹痛,疲乏無力,二便尚調。

患者平時有胃病史,十二年前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黏膜脫垂,1969年因急性穿孔行手術治療,有失眠史已十余年。

查體: 腹軟,肝在肋下1.5厘米,劍突下3厘米,質硬,有觸痛,脾在肋下1厘米,質硬有觸痛,肩、頸、手腕部可見數個典型蜘蛛痣,有明顯朱砂掌。

化驗檢查: 血小板2.9萬/立方毫米,白蛋白/球蛋白=3.4/3.0,谷丙轉氨酶正常,麝濁20單位,麝絮(++)。苔薄白。脈沉弦。

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醫(yī)認為是肝郁血滯,脾腎兩虛。治宜健脾補腎,養(yǎng)血柔肝。方藥:

生芪12克,黨參12克,焦白術9克,藿香9克,杏仁9克,橘紅9克,赤白芍各15克,當歸12克,香附9克,澤蘭15克,阿膠9克,鱉甲12克,王不留行12克,藕節(jié)12克。

烏雞白鳳丸1丸(午服)。

以上方為主調治7個月,癥狀逐漸好轉,1975年3月18日,復查血小板升至8.5萬/立方毫米,肝功能正常,白蛋白/球蛋白=4.10/2.55,已恢復全日工作,門診隨診。

案3. 王某,男,46歲,初診日期: 1973年3月18日。

1971年7月2日因高熱寒戰(zhàn)診為“瘧疾”,大量服用伯氨奎寧及氯化奎寧治療。于10月17日查尿三膽陽性,查血谷丙轉氨酶205單位,麝濁18單位。曾疑診為急性黃疸型肝炎。12月1日來京,經某醫(yī)院門診檢查: 肝在右肋緣下6厘米,劍突下8厘米,質偏硬,表面光滑?;灒骸⊙?0毫克%,白細胞5200/立方毫米,血小板9.4萬/立方毫米,血沉69毫米/第1小時,黃疸指數12單位,谷丙轉氨酶495單位,麝濁29單位,麝絮(+++),堿性磷酸酶5單位,白蛋白2.6克%,球蛋白4.4克%,肝掃描結果: 肝增大,脾臟顯影。門診印象: 奎寧中毒性肝炎,肝硬化。收住院治療,曾用中西藥及凍干人血白蛋白等多種方法治療兩個多月,至1972年2月出院時肝功能仍未恢復正常,麝濁27單位。后在門診調治,1973年3月初復查肝功能: 谷丙轉氨酶520單位,麝濁20單位,麝絮(+++)。

患者自發(fā)病以來已達一年半,肝功能持續(xù)異常,面色黧黑,身倦腰酸,失眠多夢,心煩急躁,手腳心熱,口苦,齒鼻時常作衄不止,小溲黃短,朱砂掌明顯。3月18日來我院門診。舌苔白、質絳。脈弦。

西醫(yī)診斷為早期肝硬化。中醫(yī)認為是陰虛血熱,氣虛血滯。治宜益氣養(yǎng)陰,涼血活血。方藥:

生芪24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丹參24克,藕節(jié)12克,紅花15克,澤蘭15克,草河車15克,木瓜12克,阿膠9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2克,槐花炭12克,羚羊角粉0.6克(分沖)。

此方共用14劑,復查肝功能明顯好轉,谷丙轉氨酶142單位,麝濁6.5單位,麝絮(-)。堅持用上法調治,效不更方,藥味基本如上,共達半年余,至1973年4月復查: 谷丙轉氨酶正常,麝濁10單位,麝絮(-),白蛋白4.6克%,球蛋白3.2克%。

案4. 劉某,男,49歲,初診日期: 1972年4月4日。

患者自1963年2月患無黃疸型肝炎,多次反復。1970年10月以來,肝功能一直明顯異常,持續(xù)已達一年半之久,最近一次肝功能化驗結果: 谷丙轉氨酶350單位,麝濁18單位,麝絮(+++),血小板8.4萬/立方毫米。白、球蛋白比值=2.86/3.14,診為早期肝硬化。曾服用中西藥,癥狀及肝功能化驗無顯著變化。

1972年4月4日來我院門診,當時癥見,面色黃白無澤,氣短乏力,全身倦怠,納少,腹脹,便溏,兩足發(fā)涼。舌苔白、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中醫(yī)認為是脾腎陽虛,氣虛血滯。治宜溫補脾腎,益氣養(yǎng)血柔肝。方藥:

生芪30克,淡附片10克,焦白術10克,黨參12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紫河車12克,茵陳15克。

此方服用一個月后,癥狀有所好轉,兩足尚溫,腹脹輕減,大便仍稀,食納漸進。復查白蛋白3.42克%,球蛋白3.12克%,其后仍服原方,改生芪為45克,繼服二月之久,于7月份復查肝功能: 白蛋白3.40克%,球蛋白3.12克%,至1973年1月份復查白蛋白3.16克%,球蛋白2.82克%,后將生芪改為每劑60克,淡附片15克,服至1973年5月份復查白蛋白為3.36克%,球蛋白為2.53克%,至1973年8月份結束治療時,查白蛋白為3.85克%,球蛋白為2.13克%,谷丙轉氨酶正常,麝濁8單位,麝絮(+),患者食欲好轉,二便正常,但易疲勞,睡眠欠安,舌凈脈沉。

案5. 寧某,女,38歲,住院號1165。

患者7年來,腹部脹大,經檢查確診為肝硬化腹水,初起時服中藥,一度腹水消退,但不久腹水又起,月經斷閉,體重85公斤,腹圍最大曾達160厘米,腹脹難忍,每月須行腹腔穿刺放液一次,每次放水量不少于7000~8000毫升,至1956年12月來診時止,放腹水的次數已記不清,其后在門診治療中常服黃芪煎劑及紫河車粉,先后達三年半之久,尿量較前增多,腹脹減輕,穿刺放液延長至4~6個月進行一次,腹圍保持在100厘米以內,月經復至,身體稍胖,行動自如,食睡二便正常,舌凈,脈沉細緩,后患者要求進一步治療而收住院。

查體: 發(fā)育中等,營養(yǎng)稍差,面色黃白不澤,心音正常,心尖向左上移位,肺聽診(-),腹部臌隆,腹圍96厘米,腹壁靜脈曲張,腹水征明顯,肝脾觸不清,下肢不腫?;灆z查初來門診時,肝功能異常,至入院時已正常。

舌凈無苔。脈沉細緩。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認為是氣虛血滯,水濕停聚。治宜補氣活血,利水消脹。方藥:

生黃芪60克,黨參10克,紫河車12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2克,杏仁6克,雞內金10克,香附10克,澤蘭15克,紅花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絲瓜絡12克,茜草15克,通草3克,澤瀉12克,車前子15克,抽葫蘆15克,鮮水蔥30克。

以上方為主,基本不變,黃芪用量逐步增加,每劑一般均在30克以上。入院3周后,曾放腹水一次,放水后立即重用黃芪,最多一晝夜曾服黃芪420克,腹圍縮小至80厘米,腹水征僅見可疑,肝脾未觸及,其后未再放水,治療兩個月,精神好轉,面色潤澤,體力增加,睡眠飲食二便均正常,出院繼續(xù)觀察。

案6. 許某,男,27歲,住院號1011。

患者一年來腹?jié)u脹大,下肢浮腫,尿少,尿色茶紅,經常鼻衄,肝脾腫大因未同意行脾切除術而來診治。癥見氣外無力,食欲不振,左脅下時時疼痛,腹脹,小便黃少。

查體: 發(fā)育中等,營養(yǎng)差,面色黃,體瘦,語聲低弱而緩慢,心濁音界向左擴大,肺(-),腹部膨隆,腹圍90厘米,腹壁靜脈怒張明顯,腹水征陽性,肝未觸清,脾在肋下一掌,中等硬度,下肢有指凹性水腫。

化驗: 黃疸指數5單位,膽紅素0.4毫克%,麝濁5單位,腦絮(+),高田反應(+),血漿蛋白3.407克%,球蛋白1.898克%。舌質暗淡,苔白。脈沉細。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認為是氣血兩虛,肝郁血瘀,水濕內停。治宜補氣養(yǎng)血,理氣活血佐以利水。方藥:

黃芪30克,丹參15克,醋柴胡4.5克,當歸12克,杭白芍15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香附10克,郁金7.5克,丹皮10克,紅花6克,澤蘭15克,牡蠣15克,木瓜12克,牛膝10克,木香3克,砂仁3克,生姜皮3克,腹皮子各12克,通草3克,薏仁米12克,抽葫蘆15克,冬瓜皮子各12克,車前子(包)12克。

以上方為主,后隨證略有加減,共服藥3個月,藥后除偶有齒齦出血外,已無何不適,食睡二便均正常。查體: 腹水征消失,腹圍80厘米,脾大如前,肝未觸及,下肢不腫。

化驗: 黃疸指數4單位,膽紅素0.8毫克%,麝濁31單位,腦絮(-),高田(-),血漿蛋白3.536克%,球蛋白2.157克%。出院門診觀察,繼續(xù)治療。

案7. 史某,男,22歲,住院號,26960。

患者3個月前發(fā)現肝脾腫大,去某地醫(yī)院診為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而行脾切除術,經過順利,近一個月來腹部脹大,檢查有腹水,于1959年1月29日來診。當時癥見惡心,鼻衄,牙齦溢血,胸悶,腹脹,飯后脹甚,午后低熱,37.5℃~38.5℃,夜間燥熱不眠,大便稀,日行4~6次,小溲黃少。

查體: 發(fā)育營養(yǎng)較差,體瘦,皮膚鞏膜無黃染,心肺(-),腹部膨隆,左上腹有弧形手術瘢痕,腹圍86厘米,腹水征明顯,肝未觸清,脾已切除,下肢不腫?;灆z查: 黃疸指數6單位,膽紅素0.3毫克%,麝濁5單位,腦絮(-),高田(-),白蛋白3.536克%,球蛋白2.545克%。舌質紅。脈沉弦數。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脾切除術后。中醫(yī)認為是陰虛血熱,肝郁抑脾,運化無權,中焦水停,以致腹?jié)M便泄。治宜養(yǎng)陰涼血,柔肝理脾,行水利濕。方藥:

銀柴胡3克,青蒿4.5克,白薇10克,赤白芍各10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生知柏各10克,酒芩12克,白茅根30克,連翹15克,白僵蠶10克,蟬蛻10克,鱉甲10克,生牡蠣18克,炒枳殼6克,川樸4.5克,澤瀉10克,茯苓皮30克,豬苓10克,冬瓜皮子各15克,抽葫蘆18克,鮮水蔥24克。

以上方為主,隨證略有加減,共服藥54劑,至1959年3月23日,患者腹瀉漸止,鼻齒衄血明顯好轉,食睡正常,體溫平穩(wěn),查腹水消失,腹圍65厘米,肝未觸及。復查黃疸指數5單位,膽紅素0.7毫克%,麝濁8單位,腦絮(-),高田(-),白蛋白2.89克%,球蛋白1.70克%。出院門診繼續(xù)觀察。

案8. 程某,男,35歲。

患者3年前開始腹脹,身倦乏力,消瘦,下肢浮腫,當地醫(yī)院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 谷丙轉氨酶540單位,麝濁15單位,腦絮(++),麝絮(++),鋇劑透視未見食道靜脈曲張。1962年1月10日來我院就診。當時癥見: 腹脹胸悶,兩脅脹滿,睡眠不佳,精神不振,食納不佳,頭痛易怒。檢查: 外貌消瘦,鞏膜皮膚無黃染,蜘蛛痣(-),心肺(-),肝在劍突下三指,質中偏硬,腹圍92厘米,有明顯腹水征。腹壁靜脈怒張。血色素12克,紅細胞466萬/立方毫米,白細胞6250/立方毫米,血沉40毫米(第一小時),血小板192000/立方毫米。舌苔稍白。脈沉滑。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認為是脾虛失運,氣虛血滯,水濕內停。治宜健脾益氣,活血化痰,行氣清熱利水。方藥:

焦白術10克,黨參15克,生芪15克,當歸10克,茵陳15克,酒芩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澤蘭10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6克,紅花12克,赤白芍各12克,香附10克,青陳皮各6克,木瓜12克,大腹皮12克,蒲公英15克,敗醬草15克,生姜3克,厚樸10克,車前子(包)10克。

服藥7劑后腹脹減輕,右脅痛,精神不佳如前。按上方繼服一月后,腹圍減為80厘米,腹水征已不明顯,移動性濁音消失,精神好轉,身倦仍在,1963年2月8日在我院復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28單位,谷草轉氨酶10單位,膽紅質0.4毫克,黃疸指數6單位,麝濁17單位,腦絮(++),高田(++),按上方略加減服藥3個月后肝功復查,轉氨酶已于正常,麝濁12單位,腦絮(++),麝絮(++),白蛋白3.8克%,球蛋白2.95克%。

加減用藥: 黨參,白術,山藥,紅花,何首烏,澤蘭,王不留行,當歸,牛膝,青陳皮,川斷,女貞子,桑寄生,鱉甲等藥,共服74劑。

1963年4月24日復查時稱病情一直穩(wěn)定,目前僅覺飯后腹稍脹,腰背微酸,其他無任何不適。谷丙轉氨酶10單位,麝濁7單位,腦絮(-),麝絮(+),白蛋白4.65克%,球蛋白2.50克%,腹水消失,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又觀察半年情況穩(wěn)定。

案9. 顧某,女,64歲,門診號,1368。

患者半年來食欲不振,一月前發(fā)燒后,尿量減少,腹部脹大,下肢浮腫?,F癥: 口干口苦,食欲不振,胃脘作脹,食后更甚,輕度咳喘,氣短,胸滿而悶,兩脅肋脹痛引腋窩,時或胸腹掣痛,少腹?jié)M,尿少而黃,下肢浮腫,大便如常。

查體: 發(fā)育營養(yǎng)較差,體瘦,心(-),呼吸音弱,腹部膨隆,腹壁水腫,腹圍82厘米,有明顯移動性濁音,肝脾未觸清,腰及下肢有指凹性水腫。胸透: 左側胸腔中等量積液,心臟向右移位。化驗檢查: 血膽紅質1毫克%,麝濁12單位,腦絮(++),白蛋白2.98克%,球蛋白3.27克%。舌苔白膩。脈弦滑。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伴有左側胸腔積液。中醫(yī)認為是脾虛氣弱,氣滯血瘀,三焦氣化不利,水濕泛濫。治宜健脾益氣,疏利三焦,佐以活血化瘀軟堅。方藥:

生芪30克,云苓60克,炒白術24克,大棗4枚,茵陳30克,麻黃1.8克,杏仁10克,葶藶子7.5克,防風己各12克,薏苡米24克,冬瓜皮子各12克,川樸10克,大腹皮12克,肉桂1.5克,車前子(包)30克,木通10克,豬苓12克,赤小豆30克,王不留行12克,穿山甲3克,炙鱉甲12克,桃仁10克。

以上方為主,隨癥略有加減,服藥80劑,咳喘已平,胸腹已不脹痛,食睡均佳,二便正常,無何不適,惟下午及晚間下肢仍有輕度浮腫。檢查: 呼吸音正常,胸水征及腹水征均已消失,腹圍73厘米,肝脾均未觸及,下肢不腫。復查化驗: 血膽紅質0.2毫克%,黃疸指數4單位,麝濁4單位,腦絮(-),高田反應(-),白蛋白3.062克%,球蛋白2.031克%,繼續(xù)觀察。

案10. 劉某,男,51歲,門診號58054,初診日期: 1958年5月5日。

患者一年多來,自覺腹脹,陰囊及下肢腫脹,曾經醫(yī)院檢查確診為肝硬化腹水?,F癥: 胃脘脹滿,精神不振,食納不佳,睡眠不安,小便黃少色如濃茶。檢查有明顯腹水征,腹圍83厘米,肝脾未觸及,下肢有明顯指凹性水腫,化驗檢查: 麝濁20單位,白蛋白1.9克%,球蛋白2.9克%。苔白,舌質暗淡。脈沉弦細。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認為是肝郁血滯,水濕內停。治宜活血化痰,利濕行水消脹。方藥:

茵陳12克,赤苓15克,通草3克,澤瀉10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當歸12克,牛膝6克,生姜皮3克,杭白芍15克,丹皮12克,生芪30克。

服上方15劑后,小便量逐漸增多,精神好轉,睡眠、食納好轉,檢查腹圍75厘米,移動性濁音不明顯,下肢浮腫消失,血查: 麝濁5單位,凡登白試驗陰性,血膽紅質0.1毫克%,白蛋白3.5克%,球蛋白2.6克%,繼服上方門診觀察。

案11. 鄭某,男,33歲,住院號83552

患者于1958年9月28日因黃疸伴有腹水二個月而住院治療。癥見唇干口燥,思飲,厭油,納差,心煩急躁,上腹不適,全腹脹甚,有時體溫在38℃上下,大便正常,小溲短赤,脈弦滑數,舌苔黃厚。

查體: 發(fā)育中等,營養(yǎng)稍差,體質較弱,全身黃疸明顯,心(-),兩肺下野叩診稍濁,腹部輕度膨隆,腹圍88厘米,有明顯腹水征,肝脾未觸及,腰部及足踩踝部有指凹性水腫。

化驗: 黃疸指數80單位,凡登白迅速反應,膽紅素定量6.25毫克%,麝濁20單位,腦絮(+++),高田反應陽性,血清白蛋白3.54克%,球蛋白2.55克%。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認為是肝膽濕熱,熱重于濕,兼有氣郁血滯。治宜清熱利濕化痰,理氣活血利水。方藥:

茵陳(另煎兌服)90克,馬尾連4.5克,丹皮12克,蒲公英12克,酒芩30克,通草3克,木通10克,瞿麥10克,海金沙10克,澤瀉12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大腹皮15克,薄荷4.5克,柴胡4.5克,雞內金12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5克,澤蘭15克。

以上方為主,后隨病情變化而略有加減,中間發(fā)熱階段,并用局方至寶丹每日1丸,分2次吞服。按此法則調治半年之久,于1959年5月23日臨床痊愈出院。出院時患者除食量仍少于平常外,已無任何其他不適,睡眠二便正常。查體: 黃疸(-),腹部平坦,腹圍73.5厘米,未有腹水征,肝脾均未觸知,下肢不腫。

化驗: 肝功能在正常范圍內。后轉門診繼續(xù)觀察。

案12. 鄭某,男,67歲,住院號15241。

患者腹脹已4個月,初起下肢腫脹,而后腹脹,腹部膨隆,飯后腹脹加重,夜間不能平臥,夜間嗆咳,睡眠不安,尿短赤,下肢腫脹日益加重,經檢查確診為肝硬化腹水。

檢查: 發(fā)育中等,營養(yǎng)較差,無明顯黃疸,心肺(-),腹部膨隆、臍突,無明顯靜脈曲張,腹壁緊張堅硬,腹圍96厘米,有明顯腹水征,肝脾未觸清,下肢高度浮腫,按之有凹陷,足心腫平,陰囊稍腫。化驗檢查: 凡登白試驗(-),膽紅質0.5毫克%,黃疸指數8單位,麝濁6單位,腦絮(++),高田反應(+),白蛋白3.5克%,球蛋白1.7克%。舌苔薄白。脈象: 弦滑稍數。

西醫(yī)診斷為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認為是肝郁血滯,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治宜活血化瘀,利濕清熱,養(yǎng)血柔肝逐水。方藥:

茵陳30克,赤苓30克,萹蓄15克,木通10克,通草4.5克,半邊蓮15克,車前子12克,腹皮子各10克,冬瓜皮子各12克,杏仁10克,橘紅10克,延胡索10克,杭芍10克,當歸10克,丹皮6克,郁金6克,桃仁10克,麻仁10克,木香4.5克,厚樸10克,抽葫蘆24克,二丑15克。

另服分水丹30粒,晨起空腹2次服,白開水送下。

以上方主方,稍事加減,并配合使用分水丹,每次30粒,白開水送下,服藥90余劑后,患者精神眠食二便均正常,體力已恢復。檢查: 腹部平坦,臍突消失,腹水消失,腹圍78厘米,脾(-),肝可觸及在劍突下二指半,質中等,無壓痛,下肢浮腫消失,門診繼續(xù)觀察。

周信有醫(yī)案

【消癥利水湯】柴胡9克 茵陳20克 丹參20克 莪朮15克 黨參15克 炒白朮20克 炙黃耆20克 淫羊藿20克 醋鱉甲30克 五味子15克 大腹皮20克 豬茯苓各20克 澤瀉20克 白茅根20克。﹝主治﹞:肝硬化代償失調所出現的水腫臌脹、肝脾腫大。﹝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中晚分三次服。

﹝加減﹞:  肝病虛損嚴重,肝功障礙,絮濁試驗、血清蛋白電泳試驗異常,可加培補脾腎之品,白朮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貞子20克、鹿角膠9克(烊化)

﹝典型病例﹞:李某,男,33歲,靖遠電廠職工。1986年4月經診斷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兩次因病情惡化出現腹水、吐血住院搶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進某醫(yī)院。經住院治療3個月之久,病情未見明顯好轉。血清總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轉氨酉每325單位,血小板汁數3.8萬/立方毫升。證見:兩脅痛、脅下癥積(肝脾腫大)、觸痛、腹脹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腫、飲食不進、面色黧黑、牙齦出血、舌質暗淡、小便不利、脈弦澀,診系肝硬化失代償期,病情危急。中醫(yī)辨證為虛瘀交錯、血瘀肝硬、脾腎兩虛、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擬培補脾腎、袪瘀化癥、利水消腫。治用﹝舒肝消積丸﹞,配服﹝消癥利水湯﹞,稍施加減,連續(xù)服丸、湯藥3個月,腹脹腹水消除,諸癥悉減,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藥治療半年多,于1989年3月6日化驗,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為弱陽性外,肝功能和蛋白電泳、血小板計數已完全恢復正常,脾腫大已回縮,諸癥悉除,身體無任何不適。現已上班恢復工作。

關幼波治療肝硬化腹水萬能方

方子:車前子,生黃芪,澤蘭,白術,赤芍,茯苓,生姜,當歸,大腹皮,丹參,橘紅,白芍,茵陳,香附,木瓜,杏仁,厚樸,藕節(ji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幼波治臌脹醫(yī)案(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硬化
『名醫(yī)名方』名醫(yī)名方姜春華肝硬化腹水案
姜春華醫(yī)案(一)
名醫(yī)名方------軟肝要方(治療肝硬化)
【2019護考】肝硬化病人的護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