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用心交往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比如哈佛那項持續(xù)75年的“格蘭特研究”揭示說,
“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我們更加快樂、健康,
而孤獨感會導致過早死亡?!?/p>
但有時人際交往也會產(chǎn)生一些渣滓,
比如欺凌,比如憎恨。
近日,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網(wǎng)上廣泛傳播。
作者稱,就讀于中關村二小四年級的兒子被同學扔廁所垃圾筐,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孩子一身,
孩子因此患中度焦慮、重度抑郁。
這一事件引發(fā)熱議的原因之一,
是因為每個成年人都曾遭遇或目睹過校園欺凌,
時至今日,欺凌現(xiàn)象仍然被名校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是“偶發(fā)事件”、“打鬧玩笑”沒有得到重視,
實在令人遺憾。
1
校園欺凌是普遍現(xiàn)象嗎?
是的。
日本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非常普遍,
根據(jù)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
2014年共有21,641所公立和私立中小學上報了共計188,057起校園欺凌認定事件。
美國2011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
當年有1300萬美國兒童遭到欺凌。
美國教育協(xié)會稱,每天有超過16萬孩子因為害怕被人欺侮而不敢上學。
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10個省市5864名中小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
3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會“偶爾被欺負”,6.1%的受訪者表示在?!敖?jīng)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
2
欺凌僅僅是指暴力行為嗎?
不是。
中國的報道中,
我們常常會看到《女生被30人扇耳光》、《女生在宿舍遭到圍毆》等等新聞。
但校園欺凌的形式其實是多種多樣的,
最常見的往往是被老師、家長視作“平常打鬧”的辱罵(如起外號)和捉弄。
下圖就是日本、英國、荷蘭和挪威四國的校園欺凌調(diào)查。
據(jù)欺凌問題權威專家Dan Olweus的研究,
欺凌有3個顯著因素:長期,惡意,關系不平等。
因此,長期被惡意地開玩笑、惡作劇、欺負,都算是欺凌。
美國一部關于校園欺凌的紀錄片《Bully》中,
遭到同學長期欺負的一位男生講述了他的遭遇,
這些外界看來沒什么的一連串小小事件,
讓這位男生長期感到非常痛苦。
同樣是這部紀錄片中,
一位因為遭受欺凌自殺的男生的父親,
面對鏡頭講出了兒子在學校的種種遭遇,
最后他說,“(兒子)受的是精神虐待?!?/p>
3
欺凌只會發(fā)生在學校嗎?
不是。
現(xiàn)如今的欺凌已經(jīng)從校園延伸到了網(wǎng)絡,
被排斥在班級聊天群組以外、被在網(wǎng)絡上造謠、在網(wǎng)絡上遭到同學們的持續(xù)攻擊……
已經(jīng)成為了校園欺凌的新形式。
4
孩子長期遭遇欺凌會有什么后果?
也許欺凌不會在身體上留下傷痕,
但卻是會蠶食孩子心靈的怪獸,
直到將他們打垮,
讓他們用自殺的方式以獲得解脫。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diào)查與數(shù)據(jù)中心(NSRC)設計與實施的中國教育追蹤調(diào)查(CEPS)結(jié)果顯示,
遭受到各種形式的校園暴力會使得受害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創(chuàng)傷,
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人格的正常發(fā)育。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
遭遇到校園暴力會使得受害的學生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抑郁。
2011年的日本,
共有27名初中男生和12名初中女生,
111名高中男生和46名高中女生因欺凌自殺。
學者分析說,“在感受到壓力時,女生往往傾向于對大家傾訴,所以問題容易被察覺和及早解決;
而男生則傾向于保持沉默,試圖獨自解決問題,最終被逼得走投無路,產(chǎn)生自罰型反應,進而選擇自殺?!?/p>
5
校園欺凌現(xiàn)在有完善的解決辦法嗎?
很遺憾,
不止中國,
世界各國在應對校園欺凌方面都沒有非常完善可行的解決辦法。
部分國家已經(jīng)頒布了相關法律,
但這類現(xiàn)象由于關乎人類的自然行為,
所以屢禁不絕。
目前仍只能依靠學生報告,老師、校方、家長三方介入,專業(yè)心理輔導,嚴重時由法律裁決的方式,來保護未成年人免收欺凌之苦。
而且對于校方的責任缺失,
不止中關村二小的受害同學家長感到憤怒,
美國的家長也表達了同樣看法。
7
孩子遭到欺凌時家長要如何應對?
家長應該意識到,校園交際是孩子早期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欺凌發(fā)生時,
孩子也許說不清楚自己遭遇了什么,
也不會意識到自己遭遇了欺凌,
他們只會感到受到了挫折,
內(nèi)心的壓力在一天天增大,
以至于產(chǎn)生應激反應,
比如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內(nèi)向、抗拒上學等等。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觀察和溝通此時顯得尤為重要,
發(fā)現(xiàn)孩子受到欺凌時,
家長需要第一時間尋求心理學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及時和校方、老師進行溝通,
在家中和學校中共同為孩子筑起保護網(wǎng),
避免孩子因絕望、無助走向極端。
對于農(nóng)村留守家庭來說,
上述的要求對沒有在孩子身邊的他們來說比較困難,
同時農(nóng)村留守兒童也是校園欺凌、暴力的顯著受害群體,
“上學路上”正在實施父母教育工作,
希望把留守家庭溝通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加強,
讓家長意識到關懷孩子的重要性,
從而達到改善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的目的。
強大的內(nèi)心,
將會成為他們面對、解決困難的有力武器。
家長也應作為孩子的堅強后盾,
幫助他們度過這段困難的時光。
日本知名漫畫家小池一夫說過:
“我的一位年輕朋友告訴我,
‘當我在讀小學時,遭受過很嚴重的欺凌,
不過我沒有一丁點想要自殺的念頭,
因為我看到爸媽相處融洽,
永遠看起來都很快樂的模樣,
所以我認為,只要我長大后,
也會有許多快樂的事發(fā)生在我身上。’”
最后,同在一個集體的家長們也應及早形成共識,
在集體中為孩子們構建融洽交往的氛圍。
8
作為普通人該如何看待校園欺凌現(xiàn)象?
上上君認為,人生的道路上有風雨有晴天,
但在孩子剛剛感知世界的年紀,
陰霾不應是以校園欺凌的面貌出現(xiàn)的。
日本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
年紀越大的孩子,站出來抵制欺凌的人就會越少。
沉默,成為了欺凌的幫兇。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消除校園欺凌,
所以人們在學生時代學到的東西是“自己沒有辦法抵抗欺凌”,
導致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職場的欺凌也隨處可見。
欺凌往往沒有任何有力理由,
“你不合群”、“你看起來很奇怪”、
“你太有個性,跟我們不一樣”……
誰會保證自己不是那個因為奇怪理由被所有人排擠的對象呢?
誰又會保證自己的下一代不會成為全班同學取笑的靶子呢?
希望所有人都能夠?qū)ζ哿枵f不,
也許我們沒有辦法消除它,
但是希望通過教育的手段,
讓孩子們成為一個以溫柔為武器、挑戰(zhàn)人生的王者,
而不是只會逮著弱小、抱團欺凌的懦夫。
(編/廣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