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突然有一天,不管如何寫,字都覺得寫得不對頭,尤其是寫行書,就算試很多次,有些字也總是寫不好,不是筆畫出鋒不對,就是字的結(jié)構(gòu)不對,好不容易寫得差不多吧,掛到墻上又覺得沒有行氣,總覺氣滯……
是的,楷書還好說,只要用勁了氣力,集中了精神,大致寫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到哪兒去,原因何在呢?
楷書要的是工整,端莊,要的是勁力充足,要的是神完氣盛;而行書卻不是這樣,要想寫出一幅氣致貫連的神品行書,是需要一些情緒方面的內(nèi)容的。
細細考量,舉例來說,大致有如下三個方面:
1、書寫的內(nèi)容
標準的例子是《蘭亭序》,這是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神品,幾乎只要是學書法的,提到它,無不心向往之,雖說,原書真跡早已無蹤跡可考,但各種摹本為卻仍因其書法姿態(tài),為后世書家景仰。
《蘭亭序》文描繪了蘭亭集會當時的景致和文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寫《蘭亭集序》時,王羲之酒醉微熏,恰風惠風和暢佳時,與同輩文人共聚,慨嘆人生,筆墨情致所致,寫盡心中積郁,文、墨、人三者合一,遂使蘭亭一序成天下第一行書神品!
2、書寫者的心情
與心情相關而成絕佳上品的書法可以拿來作典型例子的,可以看王羲之的《喪亂帖》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我們以《祭侄文稿》來細說一下:
侄子橫遭殺戮,正當英年,且歸葬時已失身軀,僅存頭顱,以長輩而悼晚輩本已十分悲痛,而況如此景況,顏魯公書寫此稿的心情可謂悲痛之極!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郁勃。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涌,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于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間。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心情慘痛之下,短短一卷墨書,涂抹之下,幾至不能暢讀,可見氣滯之下,用筆心神不繼,卻又強忍心酸,勉力所至,悲痛難掩之情,全部發(fā)于枯墨,是謂神、情、墨合一的書法神品。
3、書寫時的情景
書寫時的情景對于書寫出來的書法水平影響經(jīng)典的例子,可以看“天下第一美行書”的《蜀素帖》?!笆袼亍笔潜彼螘r四川造的質(zhì)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制作講究。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想等名家留下墨寶,留給子孫,可是傳了祖孫三代,一因蜀素精美,二因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三代而下,竟然無人敢寫。
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受邀請,與友人結(jié)伴游覽太湖近郊的苕溪,主人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詩。
想想吧,詩是自己的,字是自己的,材料是蜀錦,更是積了三代之后都沒有人敢寫的好材料。好材料,好詩,好墨跡,一脈的自豪心情。別人不敢寫,我敢寫,這是多讓人自豪的狀態(tài)??!如此狀態(tài),如此情景,方才寫得出血脈貫通,氣勢秀美的神品。
《蜀素帖》傲氣、神韻、材料三絕合一,終成絕妙好書!
三幅佳品,無一不是情緒通透之時的上佳神品,當然,也基于書家深厚的書法素養(yǎng)和根基。當書者情緒恰好與合適的情景融合,書寫的內(nèi)容又恰好與情緒貫通,書寫時的心情又足以支撐當時的情緒,幾廂湊合,才真的能寫出神品級的書法作品。由此可見,創(chuàng)作行書佳品,還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