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鳥 西周 長6.2、寬4厘米
鳥首有冠狀突起,沿頸部向后舒展,結(jié)尾向上翻卷。尾分兩支,長尾向后擴展結(jié)尾翹起,短尾向前彎卷直抵下 腹。圓眼、鉤喙、寬尖翅、粗短足,形狀古拙,立體感強。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個彎卷處鉆三個透孔,胸部 轉(zhuǎn)角處也有一個穿孔,這四個孔能夠?qū)ⅧB形飾加以固定。鳥身紋飾線條根本為比較單一的直線或曲線,但胸部 則雕琢比較特別的卷云紋。玉鳥形象簡化,圖畫與青銅器上的鳥紋具有必定共性,與殷墟出土的商晚期玉鳥形 態(tài)也很接近,但圖畫愈加生動流通。
兔形佩 西周 長4.5、寬2.7厘米
此器雙面片雕,造型稍異,但均為兔臥狀,腿前伸,長耳后伏,尾尖上翹,碩臀,圓眼,吻部穿一透孔,靈巧 心愛。兔形玉佩最早見于商代,以婦好墓出土最為典型。商代玉兔的耳也略向后抿,但做奔馳狀,眼圓睜、腿 部搖擺、尾部翹起,靈敏中透出機警,動感很強。
魚形佩 西周 長10、寬2.2、厚0.5厘米
此器璜形魚身,大圓眼,口部鏤空一小圓孔。無鱗紋,背鰭用陰線勾勒出根本概括,再以細(xì)斜線填實。腹鰭只 勾概括。尾為雙叉形,略向外撇,結(jié)尾雙面磨制,尖利如刃。西周時期,大型墓有在棺槨的帷幕上懸掛玉魚的 葬習(xí),多的可達(dá)數(shù)十件。魚是人們最早重視的動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魚紋圖畫。佩魚之風(fēng)始于商代, 玉雕中有片狀魚,多為平直狀,有些口部帶孔,尾端有長榫,似刻刀,可能是隨身攜帶的東西。周代玉魚多呈 彎形,少量玉魚還雕琢魚鱗,形象更為生動。
人龍紋玉牌飾 西周 高6.7厘米 下寬5.4厘米 上寬4.3厘米 最厚0.9厘米
玉為深綠色,形狀為梯形,上窄下寬,中心稍厚,正面以中心為界,兩邊飾對稱紋飾,用雙勾法雕琢獸面紋、 龍紋和人首紋。背面光素?zé)o紋,器上端與背部頂端有兩兩相對的透孔,共五對,器下端與背部下端有七對兩兩 相對的透孔,均為側(cè)、背斜鉆,是用來串聯(lián)其它珠管和玉佩,是組玉佩中的首要飾件。此玉牌與1992年晉侯墓 31號墓出土的周代玉牌聯(lián)珠串飾中的玉牌相相似,也為梯形,上窄下寬,上飾對稱龍紋、人首紋。上、下端有 穿孔,為側(cè)、背斜鉆。玉牌上端有6個穿孔,上連六串赤色瑪瑙珠,下端有9個穿孔,下掛九串紅瑪瑙珠、玉珠 及料珠。1994年晉侯墓地102號墓還出土了一件鏤空龍紋、人首紋玉牌飾。人首、龍首共身,身體呈“S”狀, 身體外概括線部分鏤空,構(gòu)圖對稱,線條美麗流通。上端有7個側(cè)背穿孔,下端有9個側(cè)背穿孔,用以穿系其它 質(zhì)地的珠串,是組玉佩中的首要飾件,流行于西周時期?!抖Y記·玉藻》載:“行則鳴佩玉。”“進(jìn)則揖之, 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也。”
人紋璜 西周 長7.2、寬1.9、厚0.2厘米
青白玉,璜形。一面刻人物紋,人物側(cè)立狀,頭側(cè)視,細(xì)眉,大眼,頭發(fā)曲折,細(xì)如絲,整齊排列于腦后。面 部刻勾云紋,上肢曲折,腿斜立,用勾徹法刻出肢體概括及紋飾。璜兩頭各飾二孔。上端和側(cè)頂斜穿一小孔, 下端與底側(cè)斜穿一孔。此璜是組玉佩飾件之一。此璜紋飾精美,刻一神人形象。選用勾徹等技法進(jìn)行琢刻,線 條悠揚流通,雕工精密。頭發(fā)細(xì)密有致,紊絲不亂,一側(cè)上端與下端斜穿透孔,僅在0.2厘米的范圍內(nèi)鉆刻, 體現(xiàn)出西周時期玉器雕琢水平。西周時期,上層貴族隨身佩玉,成為一種禮儀和身份等級的標(biāo)志?!抖Y記·玉 藻》云:“古之正人必佩玉?!薄盎实叟灏子穸M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 子佩瑜玉而綦織綬,士佩瓀玟而缊組綬。”在某種意義上佩玉已是上層貴族身份和道德的標(biāo)志。
夔龍紋璜 西周 長7.7、寬2厘米
璜是組玉佩中的首要飾件之一?!鞍腓禐殍保似靼葱螤铑A(yù)算,只及圓周的四分之一,有穿綴孔。器雙面雕 刻兩條夔龍,斜向?qū)ΨQ布局,頭相望、尾交織,首尾之間各有一只卷云形足。龍首頂部有脊齒,首后端翹起似 角狀?!墩f文解字》稱:“夔,一足”,夔龍為幻想性的單足神怪動物。除了玉器,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 器紋飾中,夔龍紋也是首要紋飾之一。
人龍紋環(huán) 西周 直徑12.5厘米、孔徑5.1厘米、厚0.2厘米
此器圓形,中部有圓孔,背面光素?zé)o紋,正面雕琢兩組人、龍合體共身圖畫,飾眼目紋、勾云紋和弧線紋等。 周代玉飾中人、龍合體體裁多有使用,可能是受其時“以佩象德”風(fēng)尚的影響,將現(xiàn)實與神話中的兩個對象予 以組合,然后誕生出人龍同處,合體或聯(lián)體等奇特造型。通常將這類玉器稱作璧,本書按照《爾雅·釋器》“ 肉(器體)倍好(穿孔)謂之璧”的界說定名。
玉人首紋璜 西周 長10厘米 寬1.9厘米 厚0.5厘米
玉為青黃色,有褐色沁?;⌒?,雙面雕雙人首共身紋。人首頭部毛發(fā)雕琢細(xì)密,向后披,額部微凸,目字形眼 ,闊鼻,口微張,勾云形耳。器中部雕琢身軀,兩軀體為彼此環(huán)繞狀,用雙線雕琢出身軀、肢、爪等概括及紋 飾。璜下端還雕琢雙龍首紋,長梢形圓眼,鼻上卷。龍身軀與人身軀連為一體。璜兩頭頂部各有一對象鼻橫穿 孔,便于穿系佩掛。紋飾描寫精密,造型美麗,是西周人首璜之精品,雙人首紋璜是周代新紋飾,周曾經(jīng)不見 此紋飾。周代玉璜較窄,形似半環(huán),玉璜在西周時期是重要的組玉佩飾件之一。1993年山西晉侯墓地63號墓出 土一件西周玉組佩,共由204件玉飾組成,是由玉璜、玉珩、沖牙等組成,共分三列,其間玉璜有45件,其上 紋飾為雙龍紋、雙鳥首紋、人龍合體紋等,最大璜長15.8厘米,紋飾多用雙勾技法,雕琢工藝高明,紋飾精湛 ,其間有一件雙面雕雙龍紋璜,龍紋彼此交連,每條龍一端為龍頭,另一端為人首,紋飾精絕。西周時期,佩 玉之風(fēng)開端盛行?!墩f文》云:“珮,所以象德也?!辈延駭M人化,開端把玉與正人的性格聯(lián)系在一起。《 詩經(jīng)·秦風(fēng)·小戎》云:“言念正人,溫其如玉?!?/span>
玉蠶佩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1704號墓出土 長3.2厘米 最寬1厘米 最厚0.4厘 米
玉純白色,器曲折呈弧形,上粗下細(xì)。頭部較圓,上有向外杰出的雙目。頭下方雕琢爪紋,爪前后鉆有一通透 小圓孔。從頭部向下,身體逐漸變細(xì),到尾部呈尖狀,身軀雕琢七條陰線紋,越往尾部陰線紋越密,代表身軀 。頭中部雙面臨鉆一圓孔,可供系佩。造型生動傳神,玉質(zhì)皎白,純凈光潤,應(yīng)為羊脂白玉。雕琢技法純熟。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養(yǎng)蠶和編織絲綢的國家,并且在很長的時間里是世界上唯一出產(chǎn)絲綢的國家。養(yǎng)蠶和絲織 文明在我國有悠長的前史。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現(xiàn)已知道養(yǎng)蠶和使用蠶絲。商代蠶絲業(yè)現(xiàn)已很興旺,在商 代墓葬中出土過玉雕蠶。西周、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養(yǎng)蠶業(yè)現(xiàn)已很普遍,廣泛東西南北廣闊區(qū)域。許多墓葬均出 土很多玉雕蠶,形狀有直身形,有曲折形、璜形等。有的墓還出土了絲綢殘片。這些什物資料充分說明這段時 期蠶絲業(yè)一向很興旺。
龍形玉飾 西周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1662號墓出土 高4.2厘米 寬3.7厘米 厚0.3- 0.2厘
玉為淺綠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澤。體扁平,呈“C”字形狀。龍首雕琢寬大,頭上飾一長角,頭頂起尖脊, 橢圓形眼,口部大張,上唇向上勾卷,長舌呈長條形向頸下勾卷。龍軀體卷成彎勾形,尾端平齊。龍的邊緣隨 器形雕琢單陰線概括線,身軀中部刻雙線勾云紋。此器造型美麗特別,特別是龍嘴部形狀特別。玉質(zhì)光潤亮澤 ,紋飾流通。1994年山西省晉侯墓地92號墓出土一對西周玉龍形飾,與這兩件玉龍形飾根本相似。西周玉龍形 飾龍體首尾相對,只要一小缺口,接近于商代玉龍的彎曲形狀。為橢圓形眼,上唇向上勾卷,長舌呈長方條形 ,向內(nèi)側(cè)勾卷。這種龍形飾是作為玉玦組佩中的飾件之一,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時期。
征集部擔(dān)任人:李總
手機(微信):1350963319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