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有云:“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
點一柱清煙,得一份閑悠,在歷史的演進中,香文化慢慢滲透在時間里,一直延續(xù)到今時今日。
香,既能雅玩在書齋琴房間,又可縹緲于廟宇神壇。孟子言:“香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長壽”,正是由于深諳此理,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才競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隨著香文化的演進,存香的香具也被文人雅士追捧。
從經(jīng)典的宣德爐,到新興的印香爐,依古而仿,卻又融入了當代的審美,胡慶松做出的香具別有意蘊,經(jīng)得起推敲。
9年前,他創(chuàng)辦“慶松堂”,將自己的情感寄存于香具之中,化作縷縷香靄彌漫于他人的心中。
▼
從廣東到蘇州
胡慶松與香爐結下不解之緣
五福印香爐
1994年,胡慶松還和香具一點也也搭不上邊。那時的他還在廣東從事電腦雕刻工作,略顯單一乏味。
他毅然決然來到蘇州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古都,精進自己的技藝。
胡慶松說,雖然自己之前是從事電腦雕刻,但對于設計工作卻十分喜愛。
都說藝術是相通的,滿懷一腔熱血,胡慶松來到銅爐鑄造大師陳巧生的工作室,一切從頭學起,開始與銅爐結下不解之緣。初出茅廬,胡慶松對于這一項工藝認識得淺,以為只是與古玩有關,也無再深入的探究。
為什么會鐘情于古玩?他坦言,自己平日里最喜歡在古玩市場里兜轉(zhuǎn),見識多了,也就對收藏起了興趣。如今他自己能在香具制造上開辟一片天地,自然是離不開在陳巧生門下的努力與栽培。胡慶松自己說,如果當初沒有陳巧生,自己也不會進入這個行業(yè)。
香具能在近年來受到關注,自然是離不開香文化的復蘇和興起。
在胡慶松看來,如今很多工藝門類在市場的紅火,離不開它的實用價值,所以諸如刺繡、玉雕、核雕、紅木家具能在蘇州生根立足,成為全國的收藏熱點?,F(xiàn)在越來越多人熱衷于焚香玩香,才促成了香具的日益發(fā)展。
▼
從形似到神似逐漸
將香具做出人文情懷
太平有象爐
剛開始,胡慶松還只是依葫蘆畫瓢,看重技術層面,如何把仿古爐做得更為精致和完美,只要能完成一件像樣的成品,自己就會興奮上好幾天。
但隨著技藝上的提高,審美上的進步,胡慶松的想法開始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
他不再追求形式,而把更多精力放在香爐的內(nèi)在精神。
正如古代文人求銅爐四德——正、堅、妙、雅一樣,胡慶松在香爐的制作上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讓香爐在耐看的同時,更要兼具當代人的審美與訴求,胡慶松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
“現(xiàn)在,我把整個宣德爐系列做了一個調(diào)整,有更多自己的特色?!?/span>
提到特色,胡慶松拿出了一尊“五岳爐”。
通體四方的香爐四面印刻著對應四大名山道教標志,頂端雕刻有八卦圖案,賦予了更濃重的文化氣息。打開香爐,里面隔有兩層,一層燃香,一層放置小工具。
“其實按以前的設計應該有三層,我把放香粉的那層給省去了”。胡慶松解釋道,因為把香粉存于銅爐內(nèi),或多或少會沾染銅的味道,所以把香粉添入瓷盒里更為合適。有這樣的考慮,使得器物間都透著些人文關懷。
▼
從研山銘到研山爐
如何在香爐上“做文章”
研山爐
在胡慶松制作的香爐里,印香爐是他在近幾年尤為下功夫的系列,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研山爐”。
胡慶松介紹,研山是北宋米芾收藏的一方靈璧石山形硯臺,硯與研諧音,所以古稱“研山”。
據(jù)考證,此石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舊物,幾經(jīng)流傳,到了米芾手里。
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五:“江南李氏后主,寶一研山,徑長尺逾咫,前聳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則兩阜坡陀,而中鑿為研”。
米芾《寶晉齋研山圖》》:“右此石是南唐寶石,久為吾齋研山,今被道祖易去?!?/span>
米芾得到研山后,《志林》記載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極,即興揮毫,留下了傳世珍品《研山銘》。
《研山銘》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三十九字:“研山銘。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云。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第二段手繪研山圖,篆書提款:“寶晉齋研山圖,不假雕飾,渾然天成”。
正是受到米芾《研山銘》的啟發(fā),胡慶松和南京林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歷時半年設計研發(fā)而成,是傳統(tǒng)手工藝與學界現(xiàn)代設計的一次融合。
“研山爐”整套材料為紫銅,表面做仿古處理。在設計理念上,研山爐融入傳統(tǒng)文化淵源,結合傳統(tǒng)博山爐、印香爐造型結構與工藝,運用現(xiàn)代設計手法創(chuàng)作而成。
“研山爐”造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山形爐蓋,以米芾《研山銘》所繪研山圖為形,又似漢代博山爐樣式,造型運用極簡的現(xiàn)代設計手法,將山石呈片狀依序分布排列,各片山石間隔開槽孔,便于空氣和爐煙對流;下部為扁海棠式爐身,底呈四足。
爐內(nèi)可燃篆香,馥馥撩人的煙氣從山石間裊裊而出,與山石形成霧氣氤氳之變幻,可感受“空谷香靄,萬籟無聲”的審美意境。
胡慶松說,自己想做的香爐不只是一件實用器,更希望像古人的作品一樣,也能流芳百世。
所以,每每設計、制作一款香爐,他時刻提醒自己朝著制定的方向前行。
▼
從學徒到管理
“慶松堂”不忘初心
方二層印香爐
從當初的學徒到今天管理一個成熟的工坊,回想起曾經(jīng)的不易,胡慶松有著諸多感慨。他說,現(xiàn)在工坊里已有三十余人,自己也收了不少徒弟。
對于工坊的藝人們,他有著極高的要求,更多選擇年輕人參與其中。起“用年輕人其實是把雙刃劍?!?/span>
胡慶松說,年輕人雖然學習能力強,但比較心浮氣躁,不能深入地沉浸其中。
但他之所以選擇他們,是想到了年輕的自己。從最初的彷徨,到如今執(zhí)迷于香爐制作中不能自拔,都需要一個過程。
相較于受到京城文化影響的北方香爐,胡慶松工坊制作的香爐更帶有南方的印記,素雅簡潔,體積適中更適于文人雅士的賞玩。他說,這也跟南方人溫柔細膩的性格有關。雖然在香爐的制作上相當純熟,但胡慶松與他的團隊依舊要不斷學習:從翻看爐譜,研習古畫,到每去一個地方必去博物館里待上半天,看看精品青銅器,唯有學習,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具備豐富的內(nèi)涵。
在胡慶松看來,不論自己的工坊取得多大的成績,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以匠人的心態(tài)去提升自己。
當然,他努力培養(yǎng)更多人才,憑一己之力是有局限的,集百家之長才能讓香爐被更多人所認識。
▼
藏家越來越年輕
銅香爐收藏空間大
帝王印香爐
從近幾年的拍賣市場看,銅香爐的成交數(shù)量和價格在逐年上漲,各大拍場也頻傳捷報,證明銅香爐收藏市場的空間巨大。
在2010年,僅王世襄藏爐專場總成交額就高達9844.8萬元。
胡慶松說,這幾年開始,香爐的收藏人群越來越多,自己的作品也被藏家放到拍賣市場進行交易。但從大眾的接受度而言,仿古的宣德爐依然是亮點,但自己創(chuàng)新的印香爐也開始被年輕的藏家關注。
根據(jù)胡慶松的客戶來看,現(xiàn)今香爐的收藏主力集中于70后、80后,也慢慢往90后發(fā)展。
他們不僅有著強有力的經(jīng)濟基礎,同時有著更高文化素養(yǎng),他們的審美歷經(jīng)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開始漸漸理解簡約即是美,漸漸拋棄過去的繁復?!痹诤鷳c松看來,這對于他們而言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當然,胡慶松也提到,因為政府與社會對于傳統(tǒng)手工藝的重視和宣導,也讓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藝得以保留和延續(xù),這或許是手工藝從業(yè)者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手記/
在胡慶松店里,記者看到他手寫的一份工作心得,密密麻麻的字足足有一頁紙,全是他對于“匠人”的理解。時至今日,對“匠人”這個詞開始有了很多的解讀,也慢慢失去它原本的意義。
胡慶松關于制爐的愿景在很多人看來有些執(zhí)拗,在利益至上的今天,他卻首先想要做出一件件流芳百世的好作品,并為此目標而耕耘。這是胡慶松對于銅香爐的一份情愫,難以言盡,但暗留余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