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五色,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小便為水,常人小便之色,為什么是肺金之白色,而不是腎水之黑色哪?
五行之中,水分壬、癸,壬水為膀胱,癸水為腎。腎為五臟之一,膀胱為六腑之一?!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只有五臟之色,未見六腑之色。且膀胱雖為水府,歸藏一身津液,然而水主藏,不主出,其所以出者,乃因肺氣化水也。這一點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明確記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文中提到的“氣”,即是肺氣。
黃元御在《素問懸解》中對小便的來源也有解釋,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說的。
《素問懸解》中有文“蓋膀胱之水,悉由氣化,飲入于胃,化氣升騰,上歸于肺,肺氣清降,化為雨露,而歸膀胱,則成小便。肺氣善化,則水善出,緣水之所以化氣,與氣之所以化水,原于相火之蟄藏,脾土之溫燥也”。既然小便是肺氣清降所化,自然顯現(xiàn)肺金之色白,雖歸藏于膀胱,但小便并非膀胱所生。
那么小便之色顯現(xiàn)為黃、赤者,又該如何解釋?
《金匱懸解》有文:小便不利,以土濕木遏,郁而生熱。熱傳己土,而入膀胱,是以小便黃赤。黃者,濕土之下傳,赤者,君火之下郁也。 君火胎于乙木,故木郁則生下熱。 木氣遏陷,泄而不通,故水道淋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黃色為脾土之色,足太陰脾(己土)以濕土主令,病則濕土克水,于是濕土之黃色下傳于水,故小便黃;赤色為火之色,乙木中之溫氣(火),是生火之母,升則上達而化火,陷則下郁而生熱。木氣不達,侵逼土位,以其郁熱傳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簡單來說,就是乙木中之溫氣(火),病則傳于己土,己土再傳于膀胱,故小便顯赤色(火色)。
值得注意的是,按西醫(yī)的說法,腎臟是產(chǎn)生小便的器官,尿液由腎臟產(chǎn)生,儲于膀胱,最后經(jīng)尿道拍出體外,我個人非常認同這種說法。然而,西醫(yī)從未說過五色中,肝氣入腎為黑,西醫(yī)所說的腎,不能簡單地等同于中醫(yī)所說的腎。五色的說法,本就源于中醫(yī),自然,小便的顏色如何顯現(xiàn),也應(yīng)按照中醫(yī)的理論來。
作者簡介:本人是黃元御的粉絲,四圣心源的愛好者,專注于分享學(xué)習四圣心源的心得。喜歡的話,就關(guān)注一下我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