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胸悶,上邊見火,并且拉肚,大便爛。一般認為是厥陰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用上就慘了。因為病人拉肚舒服,否則胸悶的受不了。這是交泰丸證,萬病回春里的交泰丸。厥陰病,見上熱下寒。但是上熱下寒,不都是厥陰病。
五臟,除了心沒有專著之外,其余都有。脾有《脾胃論》,肺有《紅爐點雪》,肝有《西溪書屋夜話》,腎有夾陰傷寒派之作,這方面書難弄。
用風藥升陽是李東垣獨創(chuàng),并且甚為高明,這是因為:第一風藥升陽氣,第二風藥除濕,第三是升肝氣。尤其是升肝氣,不為人所熟知。你用理氣藥,只是疏肝氣了,但是不升發(fā)肝氣。理解了東垣師之醫(yī)術(shù),可治許多疑難病。比如眼底視網(wǎng)膜動脈血瘀,人失明,其中一部分人用補中益氣湯,加活血藥就好了。陰火煉血液成瘀,用補中益氣湯把陷入血中的陽氣提出來,則血中無陰火啦,絕生瘀之源。再把已經(jīng)形成的血瘀化掉,就完活了,也成名了!
再例如:腦梗病,其中一部分,也是用補中益氣湯,加活血通絡之品,就治好了,機理同上述。這類病,有脾胃氣虛表現(xiàn),易誤診成補陽還五湯證。
真正理解東垣師的陰火學說之后,可與升降大法有機結(jié)合,將納入升左之中,則升降大法如虎添翼!主客交理論,陰火學說,是中醫(yī)里不多見的特殊理論之二。補中益氣湯治氣陷,干嘛用當歸,陽氣陷入血中變成陰火,陰火耗血了。
用補中益氣湯升左,用溫膽降右。同時用仿三甲散治主客渾受,這套路厲害!
脾虛,有時不僅陽陷入血中生陰火,還生濕,一旦肝腎不足,則發(fā)生主客交或主客渾受。把病機搞的極氣復雜。您用單一的扶陽,或六經(jīng),或其它套路,根本就不行,不見什么效果的。
李東垣治濕,對外入濕熱講的不多,只提了一個暑濕。薛生白治濕,對脾胃只講了脾虛,未提陽氣下陷。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方,可以視為將兩家合一之方。
瀉黃散,其中用防風,可以視為升陽的代表,用霍香可以視為宣透外濕的代表。此方可視為薛生白與李東垣結(jié)合之方。我首次用瀉黃散,我開了三劑,自己試一下,看看是什么感覺?無不良感覺,吃完了美容了。
人陽氣下陷,外之濕熱就不入了?沒有這事,那怎么辦?用東垣師與生白師合一治療,分清誰是主即可!可以參考瀉黃散理解。
上熱下寒,只是一個現(xiàn)象,一個癥狀。病因多了。首先要掌握心腎相交體系,之后才能理解各種上熱下寒之病機。許多時候,根本就不是上熱下寒,而是上盛下虛。
欲深入理解東垣師之醫(yī)術(shù),必先理解天地之道,這是因為東垣師成功地將天地之道演化為生身之法。生身之法就是治病之法。東垣師常說“不行春夏之令”,春夏之令是什么?肝心唄。用風藥,不僅升脾之陽了,也升發(fā)肝氣了,春夏之令行。人體衰弱了,得有生,得有長,才能逐漸強壯。
肝隨脾升,脾虛則肝郁,肝不“生“了。火生土,脾虛則脾與心失衡,心火相對盛,心又不“長”了。生長收藏,東垣師重視生長階段。
舌淡苔白膩唇暗。
邪在于經(jīng),重(四肢煩重)不勝;邪在于絡,肌膚不仁。
印象:脾腎兩虛,肝血虛。
予:黨參白術(shù)(益氣),當歸川芎(補陰血行血)四君-升脾脾不虛,使陷于血中之陽升,濕去,陰火滅。茯苓桔梗牡蠣礬石干姜吳茱萸-化痰濕通陽,+防風(升脾陽調(diào)肝氣)細辛桂枝-營衛(wèi)調(diào)和,
佐黃芩去肺熱,合菊花清肝熱。而且方中:干姜茯苓白術(shù)-解腎著。升脾驅(qū)主軸,+調(diào)肝肺副軸。升清降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