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4 13:43:12| 分類: 收藏與欣賞 | 標簽:中國 珍郵 欣賞 |字號大中小 訂閱
No.1 大龍闊邊黃5分銀全張
在中國珍郵中,排行第一位是大龍闊邊黃5分銀新票。它是中國首次發(fā)行的大龍郵票中的珍品。
1878年(清光緒四年)清go-vern-ment在海關試辦郵政。發(fā)行了第一套郵票,全套3枚,面值用銀兩計算:1分銀(綠色)、3分銀(紅色)、5分銀(橘黃色)。郵票圖案是一條龍,襯以云彩水浪,欲稱“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共發(fā)行過3次。首次于1878年8月發(fā)行,紙質為硬性半透明薄紙,兩枚郵票之間的距離為2.5毫米,全張25枚,通稱為“薄紙大龍”;第二次于1882年4月發(fā)行。子模之間距離加寬了,通稱為“闊邊大龍”;第三次于1883年4月發(fā)行,紙質較厚,稱為“厚紙大龍”。 1882年第二次發(fā)行“闊邊大龍”票時,正趕上郵件猛增,郵票用量大。印5分銀郵票時,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紙張,使用了一種法國產的薄而易脆裂的紙張印制,印制數量甚少,只有2萬枚。大部分被用于貼郵件。存世的新票僅有百余枚,已成為華郵中較罕貴之珍品。 闊邊大龍黃5分銀新票存世數量少,而大方連存更少。美國集郵家詹姆士·施塔1920年收藏一版闊邊大龍黃5分銀新票全張(25枚)被譽為“西半球最罕貴之華郵孤品”。1991年9月11日在英國蘇富比公司拍賣中以37.4萬英鎊的高價成交給了香港一位大收藏家。
No.2 紅印花原票
大清郵政于1896年正式開辦,公布了《郵政開辦章程》,中規(guī)定郵資按洋銀計算 以前印制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現在改為按洋銀計算,新郵票又來不及印制,因此,只好將庫存中的“小龍”郵票和“萬壽”。郵票加蓋暫作洋銀郵票使用,時間是1896一1897年初。由于“小龍”、“萬壽”郵票的存量不多,不夠使用,加上新開辦的匯兌和包裹業(yè)務需要高面值郵票,而“小龍”票的最高面值是5分銀,“萬壽”票的最高面值為2錢4分,不能滿足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用紅印花票加蓋不同面值暫作郵票使用。
紅印花票加蓋“大清郵政”郵票。發(fā)行時間為1897年。用紅印花稅票加蓋暫作郵票的一共有八個品種,即(1)小字當壹圓,(2)大字當壹圓,(3)當伍圓,(4)當壹分,(5)小字暫作4分,(6)大字暫作4分,(7)小字暫作2分和(8)大字暫作2分。
在加蓋時造成了幾種變體票。紅印花原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紅印花錯體票之王”、紅印花當伍圓倒蓋、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唯一銷戳的“小字當壹圓”、“綠衣紅娘”等均是罕貴之品。
所謂紅印花,曾一度被誤認為是印花稅票。經多方查證,它是海關在已完進口稅洋貨憑證上(Original Pass for Foreign Goods,簡稱“派司”)貼用的印花,以證明其為真實憑證。它是英國倫敦華德路公司印制的。面值為3分,紅色,故得名紅印花??傆×?6萬枚。紅印花原票是指未經加蓋作為郵票前的那種票,并未出售,全部加蓋改作郵票之用,所以原票流出很少,存世極少。據有關專家考證存世僅有53枚。未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并不是郵票,未被列入中國郵票之中,但是它是紅印花加蓋票的原票,被集郵人士視為“漏加蓋的變體票”。是華郵中的特殊票品,所以成為稀世珍寶,被列為“華郵四寶”之首。
1988年12月瑞士著名的費萊文公司舉行的珍郵拍賣,1件紅印花原票橫四連,拍賣估價為20萬瑞士法郎。
No.3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在紅印花郵票中是最先加蓋的。在開始加蓋“當壹圓”票時,“大清郵政”四字和中間直行“當壹圓”三字字體大小相同。因郵政當局嫌加蓋的“當壹圓”字體過小不便使用,又改用較大的字體加蓋。故加蓋小字的稱為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這種“小字當壹圓”加蓋票印出后并未銷毀。據傳說隨同“大字當壹圓”票一起交郵局出售了。實際上這種“小字當壹圓”是加蓋樣票,并未公開出售,據考證,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加蓋實際上只有40枚,信銷票存世僅有33枚。其中有四方連、橫雙連各1件,其余都是單枚,信銷票存世僅1枚。紅印花“小字當壹圓”有一種珍貴的變體票,即英文“dollar”后無名點,是華郵最名貴的郵票之一,蜚聲國際郵壇。
1997年我國出版的《中國清代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1枚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為180萬元(人民幣)、“dollar”后無句點的為200萬元(人民幣)。
No.4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
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在紅印花加蓋票中僅有1件,被集郵人士譽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原藏于郵票設計者費拉爾之手,直到他死后20多年,1927年中國著名集郵家周今覺才以2500兩紋銀購得,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郵票買賣的最高價格。周今覺也因擁有這件最罕貴的孤品而享有“華郵之王”之美稱。1947年周將這件四方連珍寶以330兩黃金轉讓給中國集郵家郭植芳。不久郭移居美國,這件珍寶也之漂流到了海外。其間多有外國人想購買,均未能如愿,直到郭先生臨終前,叮囑其妻要把這件“華郵珍品”轉讓給中國人收藏,寧愿在經濟受些損失。1982年香港集郵家林文琰先生以30萬美金將這件四方連珍寶從美國購回,使這件在海外流落幾十年的“華郵珍寶”回到故里。林文琰也因此獲得當代“郵王”美稱。1983年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郵展上,林文琰先生將這件國寶公開展出。
No.5 唯一銷戳的紅印花“小字當壹圓”
中國最名貴的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存世僅30余枚,因為紅印花“小字當壹圓”是試版印樣,并未正式發(fā)行,其中大多都是新票。銷有八卦戳的舊票僅發(fā)現1枚,是傳世孤品?,F藏于中國郵票博物館。是集郵家馬任全1944年在上海從山東集郵者劉子惠手中以美金購得。1956年,馬任全將自己的郵集捐獻給國家。其中包括這枚八卦戳銷印的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
No.6 紅印花錯體之王
大清郵政于1896年正式開辦,公布了《郵政開辦章程》,中規(guī)定郵資按洋銀計算 以前印制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現在改為按洋銀計算,新郵票又來不及印制,因此,只好將庫存中的“小龍”郵票和“萬壽”。郵票加蓋暫作洋銀郵票使用,時間是1896一1897年初。由于“小龍”、“萬壽”郵票的存量不多,不夠使用,加上新開辦的匯兌和包裹業(yè)務需要高面值郵票,而“小龍”票的最高面值是5分銀,“萬壽”票的最高面值為2錢4分,不能滿足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用紅印花票加蓋不同面值暫作郵票使用。
紅印花票加蓋“大清郵政”郵票。發(fā)行時間為1897年。用紅印花稅票加蓋暫作郵票的一共有八個品種,即(1)小字當壹圓,(2)大字當壹圓,(3)當伍圓,(4)當壹分,(5)小字暫作4分,(6)大字暫作4分,(7)小字暫作2分和(8)大字暫作2分。
在紅印花加蓋改作郵票中,有幾種變體票十分珍貴。其中有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倒蓋兼復蓋票。所謂倒蓋,紅印花原票票面上有英文字CHINA、REVENUE、CENTS等字樣。在加蓋改作郵票時,加蓋“大清郵政”“暫作洋銀”文字的字模方向應與英文字的上下方向相同。但是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票在加蓋中文字模時,由于印刷者一時疏忽,把加蓋用的紅印花原票全張放倒了,加蓋后,票面上的文字和原票上的英文字互相顛倒,形成倒蓋的錯體票。所謂復蓋,是在加蓋過程中連蓋兩次造成的,票面上的加蓋文字重復出現。復蓋現象在加蓋票中極少見,而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票不僅出現倒蓋而又復蓋,可謂是“雙料”變體票。此種錯體票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票以上。被人稱為“紅印花錯體之王”,被譽為紅印花八寶之一。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票,除“貳分”倒蓋兼復蓋票外,還有倒蓋、復蓋以及“cents ”之“s”倒置等錯異體票也都是比較珍貴的。
No.7 紅印花“當伍圓”倒蓋
紅印花“當伍圓“票,其加蓋數量約5000枚。由于面值高,出售極少,大部分都被用在匯票上貼用,匯款兌付后,匯票上繳郵政總局后被銷毀,故“當伍圓”加蓋票流傳于世為數甚少,只有幾百枚,也屬紅印花加蓋票中珍品之一。在“當伍圓”票中還發(fā)現有“當伍圓”倒蓋票。這種倒蓋票是當時在郵局發(fā)現的。但郵局發(fā)現后并未停用收回,而視同“當伍圓”正票一齊用在匯票上貼用。因而存世為數罕少,是著名的紅印花加蓋票的變體票之一,罕品。
1996年5月20日北京郵品拍賣會,1枚紅印花“當伍圓”倒蓋上品,底價13萬元(人民幣),以14.5萬元成交(人民幣)。
No.8 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
1897年大清郵政當局在加蓋紅印花“暫作洋銀肆分”票時,初排版用的阿拉伯數字“4”是小號字,只加蓋了200枚。之后,又改找成大字號“4”字。所以紅印花“暫作洋銀肆分”票有大小字之分。小字4分加蓋票中還有一種更為珍貴的雙色復蓋變體票。這種票開始是采用紫色油墨加蓋的,墨色較淡,字跡模糊。后又改用較濃的黑色油墨重蓋一次,但第二次重蓋沒有和第一次紫色加蓋的字跡完全吻合,先加蓋的紫色居中,而重蓋的黑色偏右,黑色又較明顯,因而出現雙色復蓋小字4分票罕品。
據有關紅印花專家考證,此種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票存世僅發(fā)現29枚,其中有4枚舊票,數量稀少,非常名貴。1988年香港鑒珍有限公司拍賣一枚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票底價為2.4萬元(港幣)。紅印花雙色復蓋小字4分票身價遠遠高于紅印花小字4分加蓋正票。
1996年11月蘇富比公司在香港舉辦的珍貴華郵拍賣,1件紅印花小字4分復蓋橫3連,黑色及紫色加蓋,是存世最大的相連票,拍賣結果以220萬元(港幣)拍出。
No.9 試樣珍郵---“綠衣紅娘”
“綠衣紅娘”郵票的學名應稱為“紅印花加蓋小字‘暫作洋銀二分’綠色試樣票”,“綠衣紅娘”僅是集郵者的愛稱。
1896年,清朝go-vern-ment首開國家郵政,在實行幣制改革中,通貨由銀 兩制改為銀圓制,原來以銀兩為面值印就的郵票已不能使用,而重新 設計印制郵票周期較長,一時又來不及。于是,人們便將國庫中存留 的一批紅色印花稅票加蓋“暫作洋銀”字樣等權充郵票使用,這就是 紅印花加蓋郵票。
紅印花加蓋郵票,無論何種形式,大字小字,各種面值,所使用 的加蓋油墨均為黑色。但是在1942年,上海集郵界卻發(fā)現了一枚使用 綠色油墨加蓋的小字“暫作洋銀二分”郵票,一時轟動郵壇,引起集 郵家們的關注。當時上海集郵者中有文人雅士給這枚郵票起了一個好 聽的名字“綠衣紅娘”。
這種郵票最初是由著名集郵家宋慧泉先生發(fā)現并收集到的,當時 有人懷疑這枚郵票是否因為油墨退色造成,據專家鑒定,并非如此。 因為黑色油墨不會退為綠色。后經考證,這種郵票系北京白紙坊財政 部印刷局移交郵政檔案中的資料票。當時正處于戰(zhàn)亂時期,局勢動蕩,檔案中所存珍貴票品不斷流失出來。這枚新發(fā)現的“綠衣紅娘”即為宋慧泉所得,后又轉讓于陳志川、宋醉陶等人。
1948年,又有一枚綠色油墨加蓋“小字二分”郵票露面,其上同 時印有黑色英文“Speci?men”(樣票)字樣。此后到1963年間,又 陸續(xù)發(fā)現了5枚。由此可以斷定,綠色油墨加蓋的“小字二分”紅印花票并非正式發(fā)行的郵票,而是當時作為印刷廠試色使用的樣票。樣票印刷后認為綠色油墨加蓋在紅色票底上不甚清楚,才改用黑色油墨加蓋正式發(fā)行。那些綠色油墨加蓋的樣票,便被封存在檔案之中,因為戰(zhàn)亂才流落到集郵者手里。“綠衣紅娘”郵票備受中外集郵家垂青,僅有的幾枚試樣票使集郵家們追蹤了半個世紀,終于搞清了它的來龍去脈,確立了它在中國郵票史上的珍郵地位。
以上陸續(xù)發(fā)現的7枚樣票均為單枚。至1981年,香港愛國人士孫祿芳先生向國家捐獻了一批早期華郵珍品,其中小字二分帶上紙邊的直雙連紅印花加蓋票,竟是“綠衣紅娘”直雙連票,堪稱世界孤品。孫先生的這一愛國之舉,豐富了國家的收藏,獲得了國家的褒獎。“綠衣紅娘”現存世共計9枚,枚枚都有一番不同尋常的經歷。在1988年出版的中國清代郵票目錄上的標價,單枚“綠衣紅娘”為24萬元,直雙連則難以計數了。近年各地郵票拍賣會此起彼伏,但始終不見“綠衣紅娘”上拍的蹤影。
二、民國珍郵
No.1“宮門倒印”郵票
中華民國郵政于1913年5月5日(民國2年)正式發(fā)行一套普通郵票, 全套19枚。面值半分至1角的,圖案為一帆船,背景鐵橋上飛駛的火車,寓水陸交通發(fā)達之意,通稱“帆船票”;面值1角5分至5角的,圖案為一收獲的農民,背景為天壇,寓發(fā)展農業(yè)之意,通稱“農獲票”。面值在元以上的郵票圖案為北京國子監(jiān)牌樓,寓弘揚文化,通稱為“宮門票”。這套郵票發(fā)行了3次。1913年發(fā)行的郵票是在英國倫敦印刷的,稱倫敦版。第二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不能繼續(xù)在英國印制而改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制,于1914年發(fā)行第二版帆船郵票。郵票圖與倫敦版相似,初期亦為19種面值。1919年又增加發(fā)行1分半、1角3分和20元3種面值,全套總共為22枚,稱北京老版。1923年在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制的第三版,全套22枚,稱北京新版。在北京老版的“宮門票”中,有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等五種元單位票。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現了嚴重的錯印。主圖牌樓為黑色,邊框為藍色,此票采用雙色套印的方法印制的,即先用一個版印出邊框,再用另一個版套印中心圖案。由于印刷工人忙中出錯,將其中一個版放倒了,所以印出來的郵票中心圖案牌樓是倒印的,俗稱“宮門倒印”票。據考證,這種“宮門倒印”錯體票僅流出48枚,十分罕見,被列為“民國四珍”之一,被譽為“后四寶”之首,為中國郵票中的珍罕之品。 1996年4月蘇富比公司在香港舉辦的“遠東珍郵”拍賣,1枚“宮門倒印”以20.7萬元(港幣)成交。另有1件橫雙連“宮門倒印”以59.75萬元(港幣)拍出。
1996年5月20日北京郵品拍賣會,1枚北京老版2元“宮門倒印”,帶版銘,有藍色鑒定號“2115080”,底價25萬元(人民幣),以38萬元(人民幣)成交。
No.2 北京老版帆船3分“暫作2分”倒蓋票
1922年11月1日(民國11年11月1日)中華民國郵政調整郵資,時值圣誕節(jié)和元旦期間,賀年郵件猛增,2 分郵票出現緊張,郵政當局決定將庫存北京老版3分帆船郵票加蓋。該票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加蓋。加蓋的形式是在票中間加蓋“2cts”,兩側加蓋“暫作貳分”字樣,并以小星加蓋四角原面值。加蓋墨色為紅色,加蓋全張為50枚。于1922年11月11日發(fā)行。在3分加蓋“暫作2分”票中出現倒蓋變體票。即加蓋的“2cts ”和“暫作貳分”字樣與原3分帆船郵票圖案形成倒蓋。
據集郵家們考證,此種帆船3分“暫作2分”票存世約有十余枚,數量很少。被列入“民國四珍”之一。這種帆船3分“暫作2分”珍郵十分昂貴。
1996年4月蘇富比公司在香港拍賣1枚北京老版帆船3分加蓋“暫作2分”倒蓋新票以32.2萬元(港幣)成交。
No.3 北京新版帆船4分“暫作3分”倒蓋票
1922年11月(民國11年11日)中華郵政總局整郵政資費,國內平信郵資由3分調為4分,并已印制了大量的面值4分郵票備用。由于各地軍閥反對,新郵資實行不久便被迫停止。平信郵資仍為3分,4分郵票派不上用場,而3分票用量增大,出現短缺。于是郵政當局將灰色4分帆船票加蓋“暫作叁分”使用。加蓋形式是,在票中間加蓋“3cts”兩側為“暫作叁公”,加蓋字體為5號宋體鉛字,加蓋顏色為紅色。加蓋版式有兩種:一種為1全張50枚;一種為40枚。此種加蓋票于1925年(民國14年)起發(fā)行。這套新版帆船加蓋票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加蓋。在加蓋中出現了倒蓋票,即加蓋的“3cts”和“暫作叁分”字樣與原4分帆船票圖案形成顛倒。這種倒蓋錯體票存世約10枚,數量極少,成了名貴的郵票。
1996年4月蘇富比公司在香港舉行珍郵拍賣,1枚北京新版帆船4分加蓋“暫作3分”倒蓋舊票,以41.4萬元(港幣)拍出。
No.4“限省新貼用”郵票
中華民國時期因各省長期軍閥割據而形成各省區(qū)自己的幣制,各地差異很大。而郵票都是郵政總局統一印發(fā)的,再按當地幣值照郵票面值出售。為防止有人從中牟取暴利,中華民國郵政時期在郵票發(fā)行中,采取加蓋限省貼用郵票的方式。如“限新省貼用”、“限四川貼用”、“限吉黑貼用”、“限滇省貼用”等郵票。
其中“限新疆貼用”的郵票。加蓋形式是“限新省貼用”5個楷體字,直行加蓋于郵票中央。除面值1元票加蓋紅色外,其余均為黑色加蓋。在加蓋中出了毛病,“限新省貼用”5個字長16毫米,呈直行。但“限”字向左略偏1毫米,俗稱“新省歪頭”。這套郵票于1915年(民國4年)發(fā)行,全套16枚。在第二次加蓋時,把“限”字移正,俗稱“新省直頭”。由于“新省歪頭”郵票數量少,價格較貴。在這種“限新省貼用”歪頭郵票中,令人們注目的是,在面值1元的“宮門”郵票上,加蓋紅色的“限新省貼用”5個字中,其中1枚第二個字和第三個字顛倒,變成“限省新貼用”。這種錯體票是由于印刷工人馬虎造成的。這次加蓋不僅出現“限新省貼用”歪頭,還造出“限省新貼用”錯體票。這是限省貼用郵票中的珍品,為數很少,十分珍貴,這枚珍郵被集郵家列入“民國四珍”之一,備受集郵家重視。
1998年我國出版的《中華民國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1枚加蓋“限省新貼用”新票為10萬元(人民幣)。
No.5 “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一天,重慶南溫泉立人中學的學生鄭晴初從重慶一家郵局集郵窗口買了一卷因通貨膨脹,調整郵資,而面值不適用的整版郵票,每卷都是面值從半分到20元都有。當他在家整理郵票時,他的妹妹發(fā)現孫中山像郵票中的一種面值2元的郵票上,所印的頭像是顛倒的。鄭仔細一看,果然,一整版郵票人頭像全是倒印的。他意識到自己幸運地購到一版珍郵。這就是后來被譽為“民國五珍”之一的“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郵票。
“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票,是1941年2月21日(民國30年)中華民國郵政發(fā)行的一套孫中山像郵票中的一枚面值為2元的郵票,該套票全套16枚。面值為分、角、元3種。郵票的中心圖案為孫中山頭像,邊框上部為中華民國國徽,下部為“中華國民郵政”六字,左右為面值數字。白色無水印紙印制。由美國鈔票公司印刷,稱紐約版。
其中面值2元郵票,出現中心圖倒印的錯體票。這種票為雙色套印,邊框為藍色,中心圖案孫中山像呈黑色,分兩次印刷,美國鈔票公司印刷工人在印刷過程中,把需套色的紙張放倒了,便產生了中心圖案倒印的現象。這套郵票發(fā)行后,只出售了兩個多月。目前已發(fā)現的只有鄭晴初的一版50枚,其它均無下落,因此十分珍貴。
1996年5月20日,’96北京郵品拍賣會,1枚“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底價18萬元(人民幣),以29萬元(人民幣)拍出。
三、解放區(qū)珍郵
No.1 贛西南赤色郵政郵票
1930年5、6月間贛西南赤色郵政總局發(fā)行了第一套赤色郵政郵票。據有關資料記載,贛西南赤色郵政發(fā)行的第一套郵票為方型,蓋以紅朱,略似圖記,四周及中央繪有星形,上有赤色郵政及1分等字樣,薄紙,但未見到實物。
1930年10月贛西南赤色郵政總局發(fā)行了第二套郵票。全套3枚:面值1分(藍色)、3分(黃綠色)、8分(藍色)。郵票主圖為葫蘆型花框內直列“贛西南赤色郵政”字樣,上端左右兩角圓內為中文面值,下端左右兩角圓內1分票各印“1”字,3分票各印“3”字,8分票則分別印有“郵票”2字。郵票圖幅約為24毫米×19.5毫米。白紙。石版印刷。無齒孔。這3種郵票當時僅在贛西南蘇區(qū)三十多個縣內流通使用。目前所見到的這套郵票,均為實寄封上貼用的,未見新票,迄今僅發(fā)現14個實寄封共21枚郵票,其中面值1分票2枚,面值3分票6枚,面值8分票13枚。
1998年我國出版了《中國解放區(qū)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全套3枚52萬元(人民幣)。
No.2 江西赤色郵政郵票
該票目前僅發(fā)現一枚面值1分舊票。這枚郵票呈橫長方型,淡紅色,圖案為葫蘆型花框,框內直列“江西赤色郵政”字樣,上端兩角圓圈內為中文面值“壹分”,下端兩角圓圈內各為“1”字。 該票是1931年5月江西赤色郵務總局發(fā)行的。當時發(fā)行的有半分、1分、3分、8分等4種面值郵票和1分、2分、5分3種欠資郵票。由于革命戰(zhàn)爭時期環(huán)境極其艱苦,保存下來的罕少。
1998年出版的《中國解放區(qū)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為30萬元(人民幣)。
No.3 半白日圖郵票
1937年11月中國Communistparty領導的華北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一晉察冀邊區(qū)設立臨時郵政,12月發(fā)行一套半白日圖郵票。全套2枚,面值1分(藍色)、5分(淺藍色)。2枚郵票圖案相同,主圖為一個倒三角形。倒三角上方橫框內印有“臨時郵政”4字。郵政頂部橫框內印有“晉冀察邊區(qū)”5字。倒三角形的中間為半個青天白日徽,下邊為面值。圖幅為28毫米×28毫米。石版。白紙。無齒孔。另有黑色5分票一種,據傳是樣票。這是套晉察冀邊區(qū)發(fā)行首套普通郵票,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區(qū)發(fā)行的第一套郵票。此票于1938年10月停用,使用不到一年,發(fā)行量小,流傳下就更少,是“區(qū)票”珍郵之一。
1998年出版的《中國解放區(qū)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1分票(藍)15萬元(人民幣),5分票(淺藍)12萬元(人民幣),全套27萬元(人民幣)。
No.4 獨特的“稿”字郵票
“稿”字郵票,是專門供給淮南區(qū)《新路東》報社記者、通訊員寄發(fā)稿件使用的郵票,是1943年淮南交通總站發(fā)行的,屬于“郵資總付”性質的郵票。圖案是內有面值數字“20”(分)的五角星,四周有放射的光芒,紅色。五角星的上面是拼音文字“XUAI NAN”(淮南)。五角星的中間加蓋黑色二號宋體“稿”字。石版。報紙。無齒孔。圖幅為18毫米×18毫米。《新路東》報社印制。因當時處于戰(zhàn)爭年代,環(huán)境艱苦,缺少紙張,利用使用過的電報紙的背面印制的。此票存世不足20枚,無論新票還是舊票,都是“區(qū)票”中的罕品,尤其是“稿”字四方連郵票存世只有一件,是中國解放區(qū)郵票中最著名的珍罕品,被集郵家們譽為中國解放區(qū)郵票中的“紅印花”郵票,現已列入世界珍郵之林。1988年日本的《中國解放區(qū)郵票圖鑒》標價:每枚170萬日元,四方連為1500萬日元。1989年出版的《吉本斯郵票目錄》標價:每枚8000英鎊。1998年出版的《中國解放區(qū)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單枚票20萬。
四、新中國珍郵
No.1 藍色“軍人貼用”郵票
1953年2月為了優(yōu)待軍人寄信郵電部發(fā)行一套“軍人貼用”郵票,郵票共3枚,面值均為舊人民幣800元,圖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徽,軍徽下面印有“軍人貼用”。“中國人民郵政”、“800元”字樣。第一枚底紋為橘紅色,俗稱“黃軍郵”;第二枚紫色,俗稱“紫軍郵”;第三枚藍色,俗稱“藍軍郵”。圖幅為21毫米×32毫米,齒孔14度,全張90(9×10)枚。膠版。由北京人民印刷廠營業(yè)分廠印制。擬于1953年8月1日發(fā)行。這套郵票于1953年7月初開始印制,是新中國第一套軍用郵票。郵票分批印完,陸續(xù)下發(fā)到各部隊和軍事機關,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于通信。郵票下發(fā)后,有的部隊反映,在沒有信箱代號的情況下使用軍人貼用郵票容易泄密,郵票使用范圍和對象也難以控制等等,為此,有關部門決定“延期實行”,停止使用。后來,軍隊有關領導機關作出決定,沒有下發(fā)的郵票全部銷毀。但在個人手中的軍人貼用郵票仍被使用。這三種郵票都流出一些,其中藍色“軍人貼用”郵票印成較晚,留存下來的數量最少,成為罕品,極為珍貴。
藍色“軍人貼用”郵票在1994年的拍賣中,曾創(chuàng)造出新中國郵票單枚郵票80萬元的最高價。
No.2 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郵票
195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日,郵電部擬發(fā)行一套紀念郵票。全套4枚;面值均為舊人民幣800元。第一枚郵票圖案為Mao.ZD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塔樓上;第二枚圖案為列寧在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講話;第三枚圖案為列寧運河入口處的斯大林像;第四枚圖案為斯大林在演說。郵票圖稿經征求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意見,定名為“偉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郵票總局同時設計了紀念郵戳,送到中央辦公廳審核,中央辦公廳要求加上“蘇聯”二字,因此郵票名稱改為“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這套郵票圖稿幾經變更,未能在11月7日前印完。于是發(fā)行日期改為1953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紀念日。并1953年1月31日《郵電部公報》上刊登了發(fā)行“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郵票的通令。上海郵局接到郵電部通令后對郵票名稱提出意見,中宣部在答復中指出:紀念十月革命已規(guī)定了口號,并無“蘇聯”二字,因為先進行十月革命,然后產生的蘇聯,這套郵票應停止出售。當時郵票已分發(fā)到各地郵局,只等2月14日發(fā)售。據統計當時全國已有一百多個郵局出售了四萬多枚。湖南省漏發(fā)了停售通知,該省出售的最多。重印的郵票于1953年10月5日發(fā)行。
1997年4月20日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一套新票,上品,底價5.5萬~6萬元(人民幣),以5.5萬元(人民幣)成交。
No.3 “天安門放光芒”郵票
“tian~an-door放光芒”郵票,被集郵者稱為“放光芒”,是1956年發(fā)行的“首都名勝”特種郵票中的一枚。
1956年6月15日郵電部發(fā)行一套“首都名勝”特種郵票,全套5枚,分別以頤和園、北海、tian~an-door、天壇、太和殿和圖案。其中tian~an-door圖郵票圖稿表現的是tian~an-door早晨的景色,旭日東升,光芒萬丈,但郵票印刷出來的效果不好。tian~an-door上空的祥云形成直射的光芒。這各刺眼的光芒令人極不舒服,在發(fā)行前有人提出異議。郵電部決定停止發(fā)行這枚郵票,收回此票。同套其余4枚郵票仍按原定發(fā)行日期發(fā)售。但江西、江蘇、浙江等省個別郵局提前出售。雖經追回,仍有少量流出,大約有六七百枚。1957年2月20日重新補發(fā)了一枚“tian~an-door”郵票。
這自然是這枚“放光芒”郵票罕見的原因。只有少數幸運者才藏有這枚“tian~an-door放光芒”郵票。
1997年11月21日’97第二屆郵票錢幣博覽會郵品拍賣會,1枚特15“tian~an-door放光芒”新票以28萬元(人民幣)拍出;另一枚新票以29.5萬元(人民幣)拍出。
No.4 “大一片紅”郵票
“大一片紅”郵票是相對比同年11月25日發(fā)行的同名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的票幅大而言的,1968年9月,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除臺灣省外)都成立了革命委員會。為了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郵電部決定發(fā)行一套紀念郵票。郵票圖案為紅色的中國地圖,上面印有“全國山河一片紅”字樣,下面為工農兵群眾高舉《Mao.ZD選集》,一片紅旗招展,下邊橫框內印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字樣,左邊票幅上方有“中國人民郵政”,下方有面值“8分”。郵票票幅為60毫米×40毫米。郵票印好后并未按計劃發(fā)行。但有少量流出。由于數量稀少,而被集郵家視為珍郵。1987年香港旭力集郵有限公司曾拍賣1枚“大一片紅”舊票,底價為8萬元港幣,是當時“小一片紅”郵票的10倍,至今再未有此種票在拍賣市場上露面。這種票極為罕珍,目前市場估價約120萬元以上(人民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