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種金魚是無背鰭、普通眼一類金魚的總稱。在金魚諸鰭中,背鰭起到平衡作用,這對于原生扁平的金鯽魚是至關(guān)重要的。金魚的變異,身體粗短并且出現(xiàn)了四頁尾鰭,可以相對彌補背鰭退化所造成的影響。使得無背鰭金魚個體也能正常游動,從而能夠生存下來。蛋種是金魚各品種變異中,最為顯著的,也是出現(xiàn)得最晚的一類金魚。蛋種在中國金魚中一向被視為“高檔”金魚,出現(xiàn)伊始即備受重視。有關(guān)無背鰭金魚最早的記載,出現(xiàn)在1726年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文中附了一張金魚圖,圖上所畫的三條金魚中,其中的一條就是沒有背鰭的。這種形態(tài)的金魚至今在日本仍有保留,身形為紡錘形,無背鰭,起名叫作“金蘭子”。 但既然稱作蛋種,自然身形還得短粗如蛋才“名副其實”。據(jù)清代姚元之《竹葉亭雜記》所載:“蛋魚此種無脊刺,圓如鴨子。其顏色花斑均如龍睛,唯無墨色,睛不外突耳。身材頭尾所尚如前。又有一種于頭上生肉指余厚,致兩眼內(nèi)陷者,尤為玩家所尚。此種純白而紅其首肉為上色,共名之曰獅子頭。魚逾老,其首肉逾高大。此種有于背上生一刺,或有一泡如金者,乃為文魚所串之故,不足貴也。”說明此時(1899年之前)不僅有現(xiàn)代所稱的蛋魚出現(xiàn),而且更為“高級”的獅子頭(即現(xiàn)代所稱“虎頭魚”)也出現(xiàn)了。在此日本出版的金魚書籍中,蛋魚也被稱作“卵蟲”。 蛋種金魚由于沒有了背鰭的阻隔,背部的鱗片分布更加均勻完整,俯視的效果也最好,背部的光亮令人印象深刻。著名語言學家林漢達贊曰:“(蛋魚)鱗細而光輝奪目,其色彩為橘紅色,宛如赤龍光彩四溢,較之任何金魚更為燦爛。”在自然界中,沒有背鰭的魚類是很少見的。如果沒有背鰭,尾鰭也是單尾的話,則魚很難平衡游動,所以沒有背鰭的變異是在雙尾金魚出現(xiàn)之后才有的,而且蛋種金魚的尾鰭必是三或四尾頁的,即所謂雙尾金魚。蛋種金魚出現(xiàn)之后,以其新奇、稀少,為人所追捧,被養(yǎng)在官宦人家之中,其中的名品更是尋常百姓所難得一見的。直至民國時期,蛋種金魚也僅為少數(shù)玩家所擁有,在市場上是見不到的。 北京的民俗學家金受申回憶到:“鴨蛋魚,俗稱‘蛋魚’,因身短而粗,形如蛋圓,無背鰭,所以名蛋魚。以尾短小的為佳種。凡無背鰭的都算蛋魚。由蛋魚繁衍出來的種類很多,有‘青絨球蛋魚’、‘紅絨球蛋魚’、‘蘭絨球蛋魚’,有這幾種再串出來的,青、藍、紅、黑相間,名‘五花蛋鳳’,皮色花塊,別有風趣。但以有大塊紅、大塊藍,顏色鮮明的為上品。又有‘紅頭魚’,以齊鰓紅為佳,身白如銀,紅如丹朱,也很美觀。我養(yǎng)魚時,由名畫家管平湖先生家得來數(shù)尾,花影扶疏,朱鱗沉潛,確有一番閑滋味。又有‘虎頭魚’,頭大特別顯出,兩額寬出。但紅頭虎頭全須尾短。近來又有一種長尾的,名‘鳳尾’,是蛋魚中的變種。” 蛋種金魚的變種很多,各具特色,可以說是將金魚的變異神奇演繹到了極致。蛋絨球、水泡眼、鵝頭、虎頭、丹鳳… …這些都是蛋種金魚的名品,當然還有當今最為熱門的品種 ---蘭疇。失去了背鰭的蛋種金魚,內(nèi)部骨骼發(fā)生了較大改變,部分脊椎骨發(fā)生融合,頭骨由于頭瘤的生長,被迫凹下。蛋種金魚的子代中會有脊椎骨退化的現(xiàn)象,在金魚背部出現(xiàn)突起或是凹下,俗稱“扛槍帶刺”的個體,被視為劣品。這種個體在幼魚時期一般就會被淘汰掉。研究日本對于蛋種金魚(蘭疇)的評鑒標準,早期,背部存在突起的個體同樣被視作劣品,而存在凹下的個體還能被接受,而近年的評鑒已經(jīng)更為嚴格了,背脊的凹下也被算作缺陷了。而事實上,背脊不平或者線條不流暢,必存在亂鱗、逆鱗的情況,在側(cè)視時十分明顯,即便是俯視角度,也會有所體現(xiàn),影響了整體的美感。 無背鰭的遺傳:蛋種金魚與其它有背鰭的品種進行雜交,其后代中大部分都是有背鰭的(包括殘缺背鰭),完全沒有背鰭的只占少數(shù)。一般養(yǎng)殖中應(yīng)該避免這種雜交。但有時為了培育新品種,或是扶壯蛋種金魚的珍稀品種,不得已進行這種雜交。如曾一度在市場上消失殆盡的鵝頭紅金魚(蛋種),由于數(shù)量稀少,近親繁殖引發(fā)退化,頭瘤已經(jīng)不甚發(fā)達,為了扶壯該品種,以獲得頭瘤發(fā)達的后代,中國和日本的金魚愛好者不約而同地嘗試了用文種鶴頂紅與鵝頭紅進行雜交。子代中已經(jīng)獲得了少量無背鰭個體。俗話說:“公出頭,母出尾。”老魚工的經(jīng)驗,選擇頭部特征明顯的鶴頂紅雄魚和鵝頭紅雌魚作為親魚,其子代出現(xiàn)良品的比率會大大增加。另外根據(jù)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王春元研究員的研究結(jié)果,金魚雜交還會出現(xiàn)“母性遺傳”,即子代中出現(xiàn)符合母體特征的幾率會高一些,選用無背鰭的鵝頭紅雌魚做親魚,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無背鰭的特征。 蛋種金魚的優(yōu)秀品種: 北京紅虎頭:地方傳統(tǒng)名種?;㈩^在南方叫做獅子頭,林漢達《金魚飼養(yǎng)法》有云:“頭如喇叭狗,頂上有肉塊,猶如老壽星,獅子頭又名堆肉。以背脊無鰭,尾巴短小,身成圓球形,堆肉高厚而整齊者為名貴。若脊上有短鰭或雖無鰭,而脊上略為隆起似為背鰭的遺痕者次之。”北京紅虎頭的特點是頭瘤方正,呈倒梯形,肉瘤緊質(zhì),在生長期出現(xiàn)的褶皺紋隱隱呈現(xiàn)出“王”字,加之粗壯的身形,更使“虎頭”之名形象。幼魚時即要選擇頭長嘴闊,北京話謂之“腦架”大的個體,有望培育出頭瘤發(fā)達的“成品”。 黑白水泡:在眼眶下部著生著充滿組織液的圓形水泡,半透明,游動時如水波狀晃動,好像舉著兩只氣球。水泡魚齡會不斷增長,超過鴿子蛋,甚至有個別個體能超過小雞蛋。粗壯的身形是選擇優(yōu)質(zhì)水泡金魚的要點,不僅為了視覺上的勻稱,更是為了強壯的游姿能夠負擔起碩大的水泡。二齡的水泡進入最佳觀賞時期,此時飼養(yǎng)的水質(zhì)要求清澈,以控制水中的含菌量,避免水泡感染細菌。黑白的顏色組合是從藍水泡中脫色出來,屬于近年來新培育出來的色彩品種。 紅頂白高頭丹鳳:蛋種金魚的尾形可分為長尾、短尾。長尾的也稱蛋鳳或是丹鳳。丹鳳金魚在幼魚時長尾的特征即會出現(xiàn),至三齡以后,尾長甚至要超過體長,游動時如同長袖飄舞的仕女。紅頂高頭也稱為鵝頭(陳楨,1925),目前已經(jīng)較為少見了,圖上這尾紅頂白高頭丹鳳,也可稱為長尾鵝頭紅,恰似歪戴紅絲小帽,笑吟吟的娃娃臉,加之紅色的玉兔朱砂眼,應(yīng)屬難得一見的佳品。 福州蘭疇:蘭疇也寫作蘭壽,最早也作“蘭鋳”。是從日本引入的金魚品種,被國外評為“金魚之王”。蘭疇引入中國以后,通過近三十年的繁育,在身形、體色都與日本原產(chǎn)的蘭疇有了很大區(qū)別。國內(nèi)蘭疇多數(shù)在福州市附近的漁場養(yǎng)殖,在其他中國金魚的傳統(tǒng)產(chǎn)區(qū),無論是養(yǎng)殖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不及福州出產(chǎn)的。福州蘭疇之名不脛而走,被愛好者戲稱為“福壽”,更增添幾分吉祥的寓意。福州蘭疇體型碩大,頭瘤發(fā)達,背弓流暢,背脊與尾鰭有著近90度的夾角。優(yōu)質(zhì)福州蘭疇個體的體長甚至超過20厘米,游動時氣勢非凡。 黑白虎頭:虎頭頭瘤發(fā)達,包裹住整個頭鰓,眼睛隱陷,好像睡眼朦朧。胖胖的身體,短短的魚鰭,游動時搖搖擺擺,宛如蹣跚學步的嬰孩,十分惹人憐愛。黑白的顏色組合在金魚色彩中最晚出現(xiàn)。銀白的基色上,黑色的斑紋漸漸褪去,形成猶如山水畫的圖案。或蒼龍舞動、或烏云密布、或田隱山郭,墨趣橫生。尾鰭的挑選應(yīng)注重粗尾柄、中尾鰭,這樣均衡的個體,不容易發(fā)生栽頭的現(xiàn)象。 紫藍花蛋絨球:絨球金魚尤以蛋種的最為正宗,鼻翼膜變異的“花束”,絨球以顏色、大小一致,抱團緊,球體大的為佳。絨球魚京津地區(qū)很受歡迎,老北京金魚里有一種“鐵鱗藍”蛋絨球,以清新淡雅的色彩,得到資深魚友的推崇,特別是與其它色彩的金魚混養(yǎng),尤為突出。圖上的這尾是近年來培育的,十分接近這種顏色的表述,在蛋絨球中最為名貴的是四絨球,即絨球有四只,目前還未能批量生產(chǎn)。 武漢貓獅:屬于武漢的地方名產(chǎn),頭瘤特別發(fā)達,向橫寬方向生長,頭瘤好像剝了皮的葡萄,晶瑩剔透,特別是嘴兩側(cè)的肉瘤碩大,甚至將嘴給擠成了一個小孔,憨憨的樣子,討人喜愛。美中不足之處,武漢貓獅的尾柄較細,與發(fā)達的頭部不成比例,在挑選時,應(yīng)注重身形的強健以及舒展的四頁尾個體的選擇,以防止栽頭的過早發(fā)生。近年來,各地也有引入武漢貓獅,與當?shù)氐胺N金魚進行雜交,以培育頭瘤發(fā)達的子代。 珍珠壽:珍珠魚原屬文種,先前也有無背鰭的品種出現(xiàn)(蛋種珍珠鱗),被視為珍稀異種,現(xiàn)已基本絕跡。珍珠與蘭疇魚雜交的后代,出現(xiàn)珍珠壽,這種短身形的后代,兼具虎頭頭瘤和珍珠鱗片的特征,并且體型十分奇特,游動不太平穩(wěn),飼養(yǎng)難度較高,目前在馬來西亞,有金魚愛好者在批量飼養(yǎng)。筆者將此魚暫定名為“珍珠壽(星)”,以為他人品評。 紅頂虎頭:此種在北京、天津、蘇州、福州等地均有養(yǎng)殖,培育出來各具特色的紅頂虎頭。此品種主要特征,頭瘤頂部為紅色微微凸起,鰓蓋的頭瘤為半透明的白色或淺黃色,體色銀白,身形粗短,尾鰭短小,此魚有著鴻運當頭的美好內(nèi)涵。在幼魚選擇時,頭頂?shù)募t色不能漫過腦后,身上、魚鰭上、肚皮上不能帶有半點紅色。由于正品率較低,此魚在市場上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價位。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