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感謝為本文提供資料的袁洪仁、朱霜菊等老師)
【傳承鏈】
1.張席珍原青島盲校教師。中醫(yī)世家,相傳其祖父是早年燕趙地區(qū)名醫(yī)。張席珍自幼跟隨祖父刻苦學習,深得祖父真?zhèn)?。年青時便能熟練運用針灸、推拿醫(yī)術為百姓治病,是百姓眼中“頗有本領”的草根醫(yī)生。五十年代,張席珍被派往北京參加全國首屆盲人按摩培訓班。結業(yè)后,因其在小兒推拿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天賦和技能,被青島市盲人按摩學校聘為講師。他全身心撲在小兒推拿事業(yè)上,創(chuàng)立了張氏小兒推拿流派。為島城小兒推拿臨床和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貢獻。
2.張寄崗張席珍之子。從小耳濡目染了父親的小兒推拿,認真學習中醫(yī)和小兒推拿,18歲即開始獨立行醫(yī),亦被聘為盲校教師。在40余年的小兒推拿臨床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積累知識。教學臨床相長,深受家長和學生愛戴,目前日門診量平均在200人次左右。他明確提出張氏小兒推拿流派,總結出流派“三快”(操作頻率快、時間短、療效好)特點。將張氏小兒推拿流派推向新高度。
3.張寄青張席珍之子,畢業(yè)于青島醫(yī)學院,現(xiàn)任青島市濟青中醫(yī)院院長,中國性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性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名醫(yī)理事會副理事長。張寄青學識淵博,理論水平高,早期曾協(xié)助父親張席珍整理出版《張氏小兒推拿》一書,是張席珍小兒推拿流派的理論奠基者和手法傳承人。其在不孕不育癥治療方面也頗有成就。
【學術思想】
1.切而知病,切推結合:由于該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張席珍老師本人為盲人,其教學對象就是盲人(許多流派骨干也是盲人,如張淑華老師等),傳統(tǒng)四診的望聞受限。張席珍根據(jù)盲人的特點(識記性強,手感強,觸覺靈敏)確立了以切診為主的學術思想。臨床上,該流派只簡單了解相關病情,就開始推拿。邊推拿,邊體味手下感覺,如手腳、額頭皮膚的干濕與溫度,頸部及寸口動脈的搏動,脘腹的膨隆與凹陷,丹田與命門的冷暖等。通過觸覺發(fā)現(xiàn)病變所在部位、經(jīng)絡和異樣點,確定推拿重點。將切診發(fā)揮極致,將切診與推拿有機融合一體。同時,也重視問診,通過問診了解主要病情,了解發(fā)病經(jīng)過,了解治療效應。
2.百病歸宗,陰陽為本,建立二元論。該流派認為,小兒形氣未充,體屬稚陰稚陽。陽易耗散,陰易消亡。疾病千變?nèi)f化不離陰陽,任何病變都可以用八綱來概括,而陰陽則是八綱的總綱,因此,只要把握住了陰陽兩綱就把握住了疾病的本質(zhì)。本于此,該流派從陰和陽立論,創(chuàng)立陰陽二元論。分別針對陽證(綱)和陰證(綱)特別
設立調(diào)節(jié)陰和陽的各種組合(見附表2)。創(chuàng)造性地將八綱辨證和臟腑辨證相結合。其選擇的證型深刻反應了兒科實際情況。同時根據(jù)小兒生理病理特點,考慮到單純補陽常傷陰,單純補陰多礙陽,該流派又特別注重補陰補陽不宜太過。如常將推上三關和退下六腑,將各種陰陽套路按一定比例聯(lián)合運用,以調(diào)平陰陽。
3.天人合一,按時開穴:該流派將盲人擅長的五行和八卦推算與小兒推拿相結合。重視子午流注理論,在治療小兒咳嗽、發(fā)燒、腹瀉,以及每天定時而發(fā)的一些病癥時,多掐指計算該癥狀出現(xiàn)時辰所屬經(jīng)絡(氣)的盛衰,五輸穴(井、滎、輸、經(jīng)、合)的開合,卦運的推算等。并根據(jù)時辰變化、五行生克、八卦演繹等確定穴位、方向、手法等對小兒進行調(diào)節(jié)。張席珍前輩就根據(jù)《內(nèi)經(jīng)》“順之(天)則倡,逆之則亡”的訓誡,認為天人關系失調(diào)是百病之源(疾病的基本病機之一),調(diào)節(jié)天人關系就成了該流派治療小兒疾病的基本思路。
4.強調(diào)內(nèi)功,形神合一。該流派除強調(diào)基本手法練習外,還特別注重練功。自創(chuàng)“三步練功法”(二元辯證、穴位配伍和手法練習),要求學員內(nèi)外皆修。練成后,識病準確,成竹在胸,施術自然,動作圓潤,呼吸調(diào)勻,手感靈敏,探穴準確,易于得氣。而具體小兒推拿操作時,則要求在有限時間內(nèi)全神貫注,做到手到、心到、意到、氣到,實現(xiàn)形神完美結合。
【技法特征】
1.左右對稱,全身按摩,完整套路:該流派本為盲人所設,又是為了盲人教學,因而執(zhí)簡御繁。臨床以八大套路為主。左右手穴位均推,從頭至腳,前后均設計有步驟。寓靈活變化于看似不變之套路之中。
2.手法以推、揉、顫為特色。推法總結出“直推一條線,運推穴相連,分推向兩邊,合推朝中間,刮推指縫現(xiàn),搓推往來返”等經(jīng)驗。在穴位或重點部位操作時多行振顫法,或采用揉3振1復合手法。揉以和之,振顫產(chǎn)生波,既有助于推拿信息和能量的深透,又有助于其擴散和傳導。
3.手法輕快、柔和。該流派力度較輕,被形容為清風拂云,水波蕩漾?;純捍蠖喔杏X舒適,一般不會哭鬧。其頻率特快,常達到每分鐘200次以上。
4.操作時間短,一般5分鐘左右。該流派涉及部位多,穴位多,操作已經(jīng)覆蓋了小兒頭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等全身部位,但因操作頻率特快,故整體小兒推拿操作時間短。少則2-3分鐘,多則5分鐘。因時間太短,就不需要介質(zhì),且小兒更易于接受。
5.特殊穴位定位與推法
(1)肝、心、肺、腎等穴位的特殊定位。該流派與傳統(tǒng)小兒推拿的五經(jīng)穴位于手指螺紋面不同,規(guī)定為從指尖到掌指橫紋(掌指關節(jié)處)的直線。
(2)特殊的腎經(jīng)推法。該流派認為向心從小指尖推向指根為補腎陰,反之離心從小指根推向指尖為補腎陽。
(3)突出重點,主穴先推:該流派雖然有一定套路,但推拿時,多根據(jù)病情,將適應主要癥狀的穴位先推。如以清熱瀉火為目的時先平肝、清心、清肺;如欲滋陰清熱則先推天河水、補腎陰、分陰、揉總筋等。
6.數(shù)字有陰陽,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該流派在溫陽益氣操作時多用7的倍數(shù),而在滋陰降火時,多用6或8的倍數(shù)。
【常用處方】
1. 常用套路
該流派在大量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兒科病癥主要集中于脾胃和肺系病癥,它們各有寒熱虛實?!吨嗅t(yī)兒科學》各大病種之間的證型又互相重疊。因此,只要設計并掌握有針對性的常規(guī)推拿套路,再根據(jù)臨床具體病情作相應增減就能很好地切合病機,取效于臨床。這是對臟腑辨證理論的發(fā)展。
(1)實衛(wèi)固表套路
癥狀:小兒四肢欠溫 易外感 自汗 哭聲無力 神疲乏力
組方:補脾 補腎陽 清天河水 分陽 關3腑1 揉太陰(男)太陽(女) 虎口入天門 清補肺(為關鍵穴位)順運內(nèi)八卦 平肝 外勞宮。
(2)解表發(fā)汗套路
癥狀: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無汗。
組方:清天河 分陰陽 分陽 關3腑1 順運外八卦 平肝 清肺 一窩風 兩扇門 揉太陰(女)太陽(男) 外勞宮 。
(3)溫陽益氣散寒套路
癥狀:小便清長 四肢欠溫 腹冷痛喜溫喜按 遺尿 大便溏瀉 不思飲食 嘔吐 腹脹 面黃少華 發(fā)育遲緩 唇淡舌淡苔白膩 脈濡弱
組方:補脾 補腎陽 清天河水 分陽 合陰陽 關三腑一 順運內(nèi)八卦 運土入水 平肝 補大腸 清小腸 一窩風 外勞宮 逆揉神闕 上推龜尾七節(jié)骨 上推承山 正捏脊 點顫百會
(4)清熱化積利濕套路
癥狀:大便粘膩,臭穢,里急后重,腹痛腹脹大便頻數(shù)量少,晝重夜輕,面赤唇紅,四肢溫,小便短赤,煩躁,夜臥不安,多動,舌苔黃膩。
組方:取天河水、分陰、合陰陽(化濕熱)、腑三關一、逆運內(nèi)八卦、順運內(nèi)勞宮、平肝、清心、清大小腸、清肺、運水入土、清脾胃(利濕熱)、順揉神闕、下推七節(jié)骨、點刺長強。
(5)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套路(晝輕夜重、晨起加重)
癥狀:脾虛加肺寒所致之咳聲重濁、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虛,理論上應痰易咳,但小兒不會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
組方:補脾(斷痰源)、補腎陽(助脾陽)、清天河水、關三腑一(溫)、分陽、合陰陽(化寒痰)、順運內(nèi)八卦(治寒)、離宮順掐至乾宮(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橫紋、順揉乾宮(治寒,乾宮對應肺)、點顫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6)清化熱痰、肅肺止咳套路(晝重夜輕)
癥狀:咳聲輕揚,痰粘難咳,鼻流濁黃涕,四肢溫或伴大便干
組方:取天河水、補腎陰、分陰和陰陽(化熱痰)、腑三關一、逆運內(nèi)八卦、順揉內(nèi)勞宮、小橫紋、由離宮逆掐至乾宮(治熱咳)、平肝、清肺、清大腸、清脾胃(利濕熱)、運水入土、天門入虎口、點顫天突-俞府、膻中、肺俞。另熱咳應配點刺少商、關沖。
如治療過程中由晝重夜輕轉(zhuǎn)為晝輕夜重,說明用寒過多,應反過來溫之。
(7)滋陰清熱套路
癥狀:潮熱 盜汗 面紅目赤 手足心熱 四肢溫 夜臥不安 便干 咳嗽 溲赤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組方:取天河水 補腎陰 分陰 清六腑 揉總筋 逆運內(nèi)八卦 順揉內(nèi)勞宮 運水入土 清大腸 平肝 清肺 清心、清小腸(小便短赤者用) 固膀胱(小便清長者用)順揉神闕 下推龜尾、七節(jié)骨 支溝 照海
注:支溝在腕背橫紋上3寸,當尺、橈骨之間,能清泄三焦,和解少陽,通利胸脅,治熱病無汗、便秘、目赤腫痛、口噤、暴喑、嘔吐、耳鳴耳聾、脅肋痛、肩背酸痛;照海在內(nèi)踝尖下一寸,內(nèi)踝正下緣凹陷處,滋陰補腎,清利下焦,清心寧神。
(8)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套路
癥狀:高熱難退,面赤唇紅,口舌生瘡,肌膚發(fā)斑瘡,舌紅苔黃,脈數(shù),抽搐
組方:取天河(蘸涼水)、補腎陰、分陰、清三關六腑、(大寒)逆運內(nèi)八卦、水底撈月(順運內(nèi)勞蘸涼水,吹氣)、平肝、清心、清肺、總筋、擦百會(瀉熱效果好)、倒捏脊、點刺靜脈(腘、肘靜脈)。
2.特殊穴位與手法
(1)天河水
1)清法代表:天河天河天上之河,有河就有水,有水就能滋,“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該流派承襲傳統(tǒng)小兒推拿觀點,廣泛將其用于一切外感和內(nèi)傷發(fā)熱。并認為該穴不僅能清熱,還能存陰。尤其是取天河水借助涼水和所吹之涼氣的涼潤之性更能提高療效。
2)發(fā)散外邪:天上銀河,烈日當空,天河之水蒸騰升華。該流派根據(jù)這一特性,認為天河水還有蒸騰透邪之功,故亦用于風寒感冒、發(fā)熱、流清涕和其他表癥(如風疹、濕疹等)、頭痛、身痛等。
3)防溫燥太過:在補益處方中運用清天河水能防止溫補太過。此為反佐用法。如常在補脾經(jīng)和補腎經(jīng)的同時配合清天河水。
(2)內(nèi)八卦
1)內(nèi)八卦具有開臟腑之閉結,通全身之氣血之功。
2)順運治寒,逆運治熱。
3)卦與腑臟相應??病I,艮—山—胃,震—雷—膽,巽—風—肝,離—火—心,坤—土—脾,兌—沼澤—小腸、膀胱,乾-天-大腸。
以左手為例:由乾→坎……→兌為順運;由艮←坎……←震為逆運。順運時先揉乾宮可增加順運的功效,逆運時按八卦方向逆運艮宮可增加逆運功效。每一宮都可按順揉或逆揉調(diào)理相對應的臟腑機能。如咳喘者,可揉乾宮(肺);厭食者可揉艮宮(胃);肝膽火旺者,可逆揉巽宮(肝)、震宮(膽)。
亦可根據(jù)臟腑之間五行生克關系配伍應用(乾、兌屬金,震、巽屬木,離屬火,坎屬水,坤、艮屬土)。如火旺時,可由坎宮逆掐至離宮、巽宮、震宮取水克土之意。
特殊的八卦配伍應用如離宮掐至乾宮,治療咳喘效穴;順掐治寒,逆掐治熱。乾坎艮入虎口,為消食導滯效穴。
(3)捏脊:該流派捏脊以輕柔見長。操作時可隔著衣物,輕柔捻推脊旁皮膚。正捏脊由龜尾捏至大椎,功能健脾消積;倒捏脊從大椎捏至龜尾,能退熱。均操作6-7遍。
(4)分陰陽
部位:小天心兩側,橈側為陽穴,尺側為陰穴。
操作:以兩拇指(或單手拇指)從小天心處向兩側(或向一側)分推稱分陰陽(或分陽或分陰)。
功效:分配陰陽,調(diào)和五臟。
主治:一切臟腑之寒熱證。熱盛分陰(單手拇指推向尺側)或重分陰,重分陰(分陰陽不均)為分陰多而分陽少;寒盛則分陽或重分陽。疾病治療本身就是分配陰陽,據(jù)天人相應觀點,分陰陽以取天河水(分陰)或清天河水(分陽)為前提。熱證須補陰,必依次取天河水、補腎陰、分陰;寒證須補陽,必先清天河水,再依次補腎陽、補脾、分陽。蓋腎陰、腎陽為五臟陰陽的根本。
【代表著作】
《小兒推拿療法》(張席珍著,山東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
【地域】
山東青島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