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u 樓上的jingang1978,你的說法我不認同,原方用3兩折合今日應該近于9克左右.為此我們就要先清楚"細辛不過錢"的又來.此說始出于宋人陳承,陳承乃宋朝元佑時人,所著<<重廣補注神農(nóng)本草>>中云:細辛,非華陰者不得為真.若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雖死無傷.近年開平獄中嘗治此,不可不記"后來在大觀,政和本草中均有此說出現(xiàn).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亦引陳氏之言.‘細辛不過錢"之說由此之今.請注意,陳承所說.‘細辛不過錢"是有前提的,是針對"若單用末".與其他配伍時當不在此戒.仲景在當歸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小青龍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用量都過錢,就是明證. jingang1978你還是應該多去看看原來的書籍,不要............... 這個討論挺多的.下面是轉(zhuǎn)自丁香園帖子希望對你們有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細辛主治“百節(jié)拘攣, 風濕痹痛,死肌”;《本草正義》謂細辛“內(nèi)之宣絡脈而疏百節(jié),外之行孔竅而直達肌膚”,其功偉哉!但該藥為草本植物,又無毒性,若不論病情之輕重,一律僅用3g以下,何能發(fā)揮此等卓效?我用細辛入煎,少則3g,多則60g,從未出現(xiàn)過毒副作用。而“細辛不過錢”之諺, 自古迄今,不知糊弄了多少人,甚至一些名醫(yī)亦未能識破迷團,如張錫純便從之曰“細辛有服不過錢之說,后世醫(yī)者恒多非之,不知其說原不可廢”。我想,此諺可能來源于《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此說才真正不可廢,因為這是指將細辛軋細為末吞服,而不是水煎服。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細辛含有揮發(fā)油與非揮發(fā)油兩種成分;經(jīng)動物實驗證實,揮發(fā)油中的甲基丁香粉和黃樟腦油可使呼吸中樞先興奮后麻痹——呼吸、隨意運動逐漸減弱,反抗消失而死于呼吸麻痹。但細辛經(jīng)久煎之后,其揮發(fā)油幾乎揮發(fā)殆盡,而非揮發(fā)油這一有效成分依然存在。故用大劑量細辛久煎,實際上是取其非揮發(fā)油的通絡鎮(zhèn)痛作用,何來僨事之憂呢? --<名師垂教2>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中醫(yī)業(yè)內(nèi)人士均知“細辛不過錢”這句古訓。2000年藥典也規(guī)定,細辛用量1克~3克,多數(shù)臨床醫(yī)生不敢超越這一規(guī)定范圍,有的甚至干脆棄細辛而不用。細辛真的這么可怕嗎?我們先來找尋一下這句古訓的源頭。 據(jù)本草文獻,“細辛不過錢”之說源于宋代陳承的《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用即氣悶塞不通者死……”。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述陳說:“(承曰)細辛非華陰者不得為真,若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可見,李時珍雖然是收錄陳承的,但他還是將“半錢匕”改成了“一錢”。隋唐以后,“一錢”約合現(xiàn)在的3克。至此以后,“細辛不過錢”之說逐漸成為中醫(yī)臨床用藥的一條清規(guī)。但陳承的原意是指細辛散劑(單用末)的一次用量,如果不論單用還是合用、入湯劑還是入散劑、研粉與否,而一概將細辛用量限制在一錢范圍之內(nèi),是后人的一種誤解。 盡管如此,古代醫(yī)家也有相反的觀點,如張隱庵、張錫純、陳修園等。陳修園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讀》即質(zhì)疑說:“近醫(yī)多以此語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可多用?”“方書之言,類此者不少,學者不善詳察,而遵信之?!?br> 早于陳承的醫(yī)圣張仲景在《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應用細辛的湯劑有20首,其用量多為三兩,且并未言及禁忌。雖然漢代的劑量考證未達成共識,有考證一兩約為15克的,有考證一兩約為3克的,但按少的算,根據(jù)《傷寒論講義》:“一兩折合一錢(3克)”,“三兩”折算為現(xiàn)在的計量單位,約為9克。唐代的《千金要方》所載附子散,細辛(入湯劑)用量六兩(隋唐以后,一兩約合現(xiàn)在的30克)。宋代《和劑局方》之加減三五七散,細辛用至一斤八兩。明代《證治準繩》之滑氏補腸湯,細辛用量為三兩。今之醫(yī)家也有大量不拘古訓應用細辛,而獲取良效的例子??梢?,細辛入湯劑用量不應拘泥于一錢(3克)之內(nèi)。 我們再來看一下細辛的藥用部位。宋代蘇頌在《本草圖經(jīng)》中說:細辛“其根細而其味極辛,故名之細辛,二、八月采根,陰干用?!薄侗静菅芰x》亦言:其“極細直,深紫色,味極辛”,并言“細辛,用根。”其他諸多本草學著作,如《別錄》、《證類本草》、《本草綱目》、《和劑局方》、《本草求真》、《雷公炮制論》等,均認為藥材細辛,或去雙葉,或去苗蘆,均取須根入藥??梢?,細辛因根細味極辛而得名,根是細辛的極辛部位,也是入藥部位。事實上,直到50年代,細辛入藥一直用根。早在沈括的《夢溪筆淡》中就曾有大量例子說明:“藥有用根,或用莖葉雖是一物,性或不同,茍未深達其埋,未可妄用”。但是,現(xiàn)代藥材細辛的入藥部位已變?yōu)槿?。?jù)現(xiàn)代研究,細辛的全草與根,揮發(fā)油的含量有顯著差異。所以古今細辛的藥材已有質(zhì)的不同,如果仍照搬古代“細辛不過錢”的理論,顯然不在情理之中。 另外,細辛入湯劑,安全性要遠遠高于散劑?!侗静菪戮帯酚醒裕骸凹毿?,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增痛,獨用則氣盡而命喪”。根據(jù)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王智華等人的研究,細辛全草經(jīng)不同時間煎煮后,其煎液中揮發(fā)油含量隨煎煮時間增加而降低。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后,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故細辛“單用末”,應遵循“細辛不過錢”之說,而入湯劑則可適當加大劑量。細辛在臨床使用中多入湯劑,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受“細辛不過錢”的束縛,以致影響了細辛應有的功效。 大量的事實說明,在現(xiàn)實條件下,“細辛不過錢”之說已不再適用,它既不符合臨床實際,又束縛了醫(yī)者的手腳。不同的用藥環(huán)境就應當有不同的用藥標準?!凹毿敛贿^錢,過錢就危險”,這條界律也應當改改了。 這本名師垂教我有,有中醫(yī)愛好者的,我可以傳給你.希望能共同學習. 有的東西不好說 我的老師用巴豆100克同豬肉200克熬湯頓服治療 皮膚病 誰敢用啊! 我親見不下50例 從沒見什么不良反應, 我?guī)啄昵耙哺矣靡矝]什么不良反應-----而且療效很好! 可現(xiàn)在我不敢用 ,我也建議我的師弟不要用! 我怕醫(yī)療糾紛啊 ------(療效再好,也不用!!!!) 我很珍惜我的醫(yī)生生命------------"....鑒定的專家是依藥典不依經(jīng)驗'' 前幾年我治療類 風濕,細辛用到45克/日,細辛有毒大家都知道,在高溫時毒性揮發(fā),藥性不變.所以要久煎.它的毒性是產(chǎn)生房室傳導阻滯. 如果單就細辛,它只不過鎮(zhèn)痛較好,沒有必要醫(yī)生去冒險.如果復方使用,辯無可辨,非大量不行,你不妨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 lhp13008 我是以10克為上限使用的。也沒必要爭論不休,在使用中各自都有體會,知道他人的用法,作為自己的借鑒就好了。我的老師告訴我在藥物的使用中以安全為原則。這個安全既是指對病人,也是對自己。 同意樓上的說法所謂細辛不過錢應指細辛入散劑(單用末)的一次用量,同時不但有地區(qū)的差別,還有品種的差別,同時還有入藥部位的差別。 個人體制不同,用藥后出現(xiàn)的效果也不同. 人參可以大補元氣.但如果正常人,元氣不虛,服用人參后未必能見到效果. 主要是看病人體質(zhì),10年前我治療一牙痛病人用了5g就出現(xiàn)問題了 ,以后好多年不敢用,現(xiàn)在在臨床中看到體質(zhì)好的用15,體質(zhì)差的就少點。 同理,麻黃,細辛也一樣,體質(zhì)虛弱的人,別說10g或許5g和8g之間也能見到差別. 以上高人,所謂見仁見智,其實“細辛不過錢,過錢命相連”一句并不完全錯,細辛研未內(nèi)服,效果奇特,記得02年本人在江中進修,夜半老婆來電話, 牙痛劇烈而哭,一時急,智而生,囑拿北細辛粗根一根,爵服,不到一分鐘痛止而安。 本人有一方叫哭來笑去散,即細辛冰片各等份研未瓶裝備用,牙痛時取少許吹鼻內(nèi),一分鐘內(nèi)痛止,同時配合常規(guī)治療,患者無不叫神。 胃寒腹痛而劇,細辛粗者一根二根爵服,功效在6542之上而無其副作用。 以上可知細辛用不可過錢。 但是細辛煎劑則非其然,如用3~5克如隔鞋搔癢,不如不用,如用至少10克以上,如怕醫(yī)療糾紛,告君一招:處方時細辛開30克另包分三次先煎,然后暗示加入藥一起煎服,如萬一打官司就不會吃大多虧。如再怕糾紛就不用吧,哪樣,想做名醫(yī)就別想了,做個平醫(yī)吧,正如前賢所言:治急病要有膽有識。 聽說過治療緩慢性心律失??捎弥?0克,不過也的確看到研究發(fā)現(xiàn)細辛有腎毒性,個體有差異啊,哪怕一個病人因此出現(xiàn)腎功能損害,當醫(yī)生的心中不難過么?只是希望能夠找到緩解其毒性的配伍 我在小青龍湯里用6克的效果比3克確實好。 患者是四川籍的。 至少在2010版藥典里還是1-3克,所以用量大了還是得雙簽名、 很又意思。爭論了這么多。大家從小劑量用起來就可以了,我一般是從3克用起,然后6克,沒什么副反應,9克,沒有副反應,再加量,一般不要超過12克。 這是我經(jīng)驗,值得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