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古稱巴陵,又名岳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北部,地處中國三大動脈——長江、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交匯之地,是1992年國務院首批的全國五個沿江重點開放城市之一,是長株潭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武漢城市圈湖南唯一成員城市。
遠處夜幕里星星點點閃爍不停的,應是洞庭湖上的漁火吧
白天再看看街景,左前方那城墻樓閣就是即將去之地----岳陽樓景區(qū)了
巴陵廣場
兩座飛檐翹角的城門樓高高矗立在廣場北側(cè)
后羿射巴蛇雕塑
羿受堯遣使,乘風破浪,來此張弓搭箭,射死巴蛇,蒼生得以安寧
死于濱水的巴蛇,拋尸如丘,積骨成陵
于是此地始稱巴丘,史傳又名巴陵,巴陵就由此而名
這是位于廣場北側(cè)的東城門樓
上臺階、穿洞入城,踏進了一條充滿明清古韻的仿古街——“汴河街”
汴河街
街名由來:岳州城始建于三國魯肅、盛于晚清。舊時岳陽人習慣將臨水稱之為伴河
岳陽方言中的“伴”讀“便”,此地臨湖伴水筑城立市,就俗稱“便河街”了
但文人們卻以為“便”字不雅,就改為“汴”,就與北宋汴京之汴河同名
沾點古都的榮華富貴之光喲
巴陵湯包店
前面的潔雅小南方俏巴魚館(店名是不是有點呦口了)
聚香園鍋餃
汴河街上各色名優(yōu)小吃超百余家,許是雨天、或時間關(guān)系,店中游人不多
他們也是匆匆而過,沒入內(nèi)享用美味
街一角的紫薇
據(jù)專家考證,此乃南宋遺老,已是八百多歲高齡,直徑約1.9米
擂茶店鋪
有驅(qū)邪健身功效的擂茶制作
手握擂杖在擂缽內(nèi)有節(jié)奏地旋轉(zhuǎn)擂動
主要原料為好茶、芝麻,配料則可隨時令變換
秋日風燥,可選用金盞菊花或白菊花、金銀花
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
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功能的“擂茶”
如加茵陳、白芍、甘草,為“清熱擂茶”
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為“防暑擂茶”
這家“擂茶”店
門前明明掛聯(lián)“不可一日無此茶”,不知為何此日卻鐵將軍把門
在街上見有一正方石欄桿相圍處
湊近向下瞧瞧,好大的一只銅制龍頭龜身趴在下面水池里
四周地下室似還有人居住
“龍頭龜身”赑屃-----龍之九子之一
力大無窮、任勞任怨,寺廟里常用以馱碑
也是風水上常用之物,是富貴長壽的代表
池中有零星散落的硬幣
石欄圍墻壁上有精致雕刻
還有安民告示------在此擲幣好處多多
圍欄旁墻上的“八仙過海”壁雕
躍躍欲跳的青蛙?蟾蜍?
雕塑創(chuàng)作取意于呂洞賓之-----《絕句》
朝游北越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壯
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沿湖邊的湘靈鼓瑟
雕塑創(chuàng)作取意于唐代詩人錢起之應試詩《湘靈鼓瑟》
苦調(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為古代應試詩中屈指可數(shù)的五言排律佳作
精致的岳舞臺
岳舞臺的背面
游完汴河街,出此牌坊,前面岳陽樓景區(qū)核心區(qū)到了
對聯(lián):《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橫匾:巴陵勝狀
仿佛在告知人們什么------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到了
入里也就得花銀子了,門票 80元/人
大門上的對聯(lián)、橫匾,告知游人,門里有天下第一的岳陽樓、有洞庭湖的全貌、有巴陵的景觀,正在迎候大家呢。但凡上過學的,雖岳陽樓不能說人人都看到登過,但那篇“岳陽樓記”可說人人皆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言,在多少代人的心中打上了烙印。中學課堂上語文老師慷慨激昂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其聲音容貌清晣呈現(xiàn),仿佛就在昨天。
五朝樓觀
環(huán)水而建的五朝樓,是目前亞州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黃銅模型建筑群
唐代岳陽樓
平面呈正方形,邊長5.39米、高約5米,凈重12.3
“岳陽樓”匾額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書
宋代岳陽樓
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6米、進深3米、高4.5米、凈重12噸
“岳陽樓”匾額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書
元代岳陽樓
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6米、進深3.1米、高4.3米,凈重12.2噸
“岳陽樓”匾額為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書
平面呈六邊形,單面闊1.88米、高4.5米,凈重9.1噸
“岳陽樓”匾額為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書
清代岳陽樓
平面呈長方形,面闊4.4米、進深3.15米、高4.83米,凈重10.7噸
“岳陽樓”匾額為清朝康熙皇帝書
坐東朝西的雙公祠
明清祠堂式建筑風格的雙公祠,建筑面積800平方米,為單層磚混結(jié)構(gòu)
門額“雙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28代后人范敬宜題寫
祠內(nèi)有兩個展廳
展示岳陽樓的建置沿革、形制演變、范仲淹和滕子京的生平及對岳陽的歷史貢獻
范仲淹和滕子京,人物與環(huán)境均以青銅鑄就
背景是以宋代畫家范寬的《岳陽樓圖》為藍本的大型銅版畫
慶歷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后給其寄去一封《求記書》和一幅《洞庭秋晚圖》,請范為岳陽樓作記。慶歷六年9月15日,范仲淹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碑廊臨湖而建
在碑廊中曲折穿行,倒是不用擔心雨淋
碑廊曲折連綿,眾多歷代名家碑刻作品陳列其中
集真、草、隸、篆等多種流派于一廊
毛澤東手書的杜甫《登岳陽樓》一詩
碑廊里黨和國家其他領(lǐng)導人的題刻
石碑用料講究,為一色質(zhì)材細膩色澤光亮的河南鞏縣青石
碑座輔以濟南青花崗石,做工精細
新碑廊與五朝樓觀曲水相連
碑廊蜿蜒曲折,圖右邊的即是《岳陽樓記》碑刻
南端牌樓,高約8.8米
四柱三間七樓柱不出頭式石牌樓坊與踏道口相連
柱腳兩邊均飾有抱鼓石,額枋與柱接榫處以雕花雀替相托
平板枋以上是木結(jié)構(gòu),樓頂為宮殿式,上蓋孔雀藍琉璃瓦
牌樓的青石匾上,正面刻有“南極瀟湘”
字體按清乾隆時張照所書“岳陽樓記”中筆跡復制
牌樓反面刻有“天邊月白”,由當代書法家夏湘平書寫
中柱上鐫有楹聯(lián)-----“南極瀟湘千里月;北通巫峽萬重山”
為清張照所撰、由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補書
過此牌樓,在踏道兩邊的石欄柱頂上都有石雕飾
神態(tài)各異的獅、象、麒麟、兔、蓮花及人物等,令人目不暇接
仙梅亭,位于岳陽樓南面
仙梅亭呈平面六邊形,純木結(jié)構(gòu),二層三檐、六角攢尖頂
高11.99米,上蓋藍色琉璃瓦
亭中豎一仙梅石碑,上鐫《仙梅亭記》及摹刻的“仙梅”
圖左邊的就是仙梅亭,位于岳陽樓的南面
寬敞的大平臺即城墻平臺平面中央
而岳陽樓就“隱身”在圖的最左邊,現(xiàn)看不出來喲
三醉亭,位于岳陽樓北面
系根據(jù)民間流傳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故事而建
初名“望仙閣”,與君山的“朗吟亭”隔湖相呼應
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時,改稱“三醉亭”
三醉亭坐東朝西,重檐歇山頂,主體建筑的面闊、進深各3間
占地135.7平方米,全亭總高11.59米,覆蓋藍色琉璃瓦
岳陽樓
岳陽樓,3層純木結(jié)構(gòu)
樓高19.42米,平面呈長方形,面寬17.24米、進深14.54米、占地250平方米
運用插榫法構(gòu)造的抬梁式(柱上架梁,梁上立柱),與穿斗式相結(jié)合的構(gòu)架
彼此牽制,相互咬合,沒用一顆鐵釘,一道橫梁
全樓重量由四根楠木大柱承負、12根廊柱支撐二樓、24根檐柱頂起飛檐
跑到正面看看,樓頂是大型盔頂式建筑,酷似一頂將軍頭盔
二樓是明廊環(huán)繞、精巧別致
三層飛檐翹首騰空,如意斗拱疊合精美,脊飾浮雕栩栩如生
一樓大廳正中,迎面就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雕屏
藍色字體篆刻在十二塊漆成黑色的檀木上
由曾教過三朝皇帝毛筆字的張照書寫
二樓大廳中央也是《岳陽樓記》雕屏
范仲淹寫下的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璣
怎么樓上樓下都是兩幅同樣的《岳陽樓記》雕屏?僅是字的顏色不同
導游說,這金字的才是真品,一樓掛的是贗品
據(jù)說當時的縣令也酷愛書法,就找人臨摹后偷偷的換下了真品據(jù)為己有
贗品堂而皇之的懸掛在了一樓的正廳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天下起了暴雨,沖走了真品
縣令一家人抱著十二塊檀木一同沉到了湖里(此檀木極重),遭報應
后來當?shù)貪O民無意中打撈上來沉在湖底的真品,于是就懸掛在了二樓
左邊仙梅亭、中間大平臺、右上方洞庭湖
樓北側(cè)的三醉亭
樓正中前望,八百里洞庭湖煙波浩淼
向下看到岳陽門,即古時西城門
門額上嵌青石匾一方,上鐫“岳陽門”三個大字
城門隧道沿岳陽樓縱軸線貫穿城墻,隧道長38米
門洞寬2.10,由門洞隧道地面至半圓旋頂高3.85米,至城墻平臺地面高6.75米
三樓大廳正中懸掛毛澤東手書的杜甫《登岳陽樓》一詩
兩邊對聯(lián):“天水一色, 風月無邊”
為詩仙李白世上唯一的四字對聯(lián)
極目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氣象萬千
難怪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
并記之于文,詠之于詩,形之于畫
各層內(nèi)懸掛歷代名家撰寫的楹聯(lián)
下樓來到岳陽樓的后門-------岳陽樓的東門
看如此有名的岳陽樓的匾額竟無落款
據(jù)說匾額當時是請偉人毛澤東題的,毛考慮此地應由文人題為妥
就交于郭沫若題,郭寫了7、8條的岳陽樓,放于信封內(nèi)讓挑選
最后毛說,就信封上的“岳陽樓”三個字吧
因信封上的無落款,于是樓匾上也就沒落款了
北端的牌樓
北端牌樓,形制與南端牌樓完全一樣,僅是樓匾、楹聯(lián)文字不同
正面樓匾“北通巫峽”,字體按清乾隆時張照所書“岳陽樓記”中筆跡復制
反面“江上風清”,由當代書法家夏湘平書寫
柱上楹聯(lián)------“閑云野鶴自來往;沅芷澧蘭無古今”
為清何紹基所撰、由當代書法家李鐸補書
南北兩個牌樓的樓匾及楹聯(lián)的書法均屬精品
照壁正面為蘇東坡手跡:“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背面刻有《重修小喬墓記》
墓冢為圓形土堆,墓頂植女貞兩株
墓前石碑高約一米,上書“小喬之墓”
仿古城墻,有內(nèi)、外兩個城墻,最高處達16米,長1200米,設(shè)有400個箭垛、3個碉樓
此臺階將內(nèi)外兩個城墻相連,下此臺階可到外城墻
外城墻體,為古時發(fā)送信號的地方,有代替樓梯和美觀的作用
借鑒了湖北荊州古城墻的規(guī)格,采集了6省8個城市的40多萬塊青磚砌成
民國12年(1923),岳陽縣政府拆城墻賣磚
以解決財政困難,共拆毀城墻1300余丈
為保存岳陽樓這一名勝古跡,西門一帶這百余米城墻才得以殘存
岳陽文廟又名岳陽學宮,始建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
現(xiàn)存大成殿、欞星門、狀元橋等,時間關(guān)系沒入內(nèi)
岳陽市第二中學前的孔子行教像
慈氏塔
始建于唐代,塔為磚石結(jié)構(gòu),實心
下部塔基用五層麻石鋪砌而成,塔身全部用青磚砌筑
樓閣式,八角七層,通高39米
自第二層起,每層四面均設(shè)有小佛龕,共有28個,龕內(nèi)原供小佛像
每層檐角設(shè)小鐘,微風吹來,叮當作響
街上的古戲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