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交
管仲: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據(jù)說他早年經(jīng)營商業(yè),后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斗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并在國中設(shè)立各級軍事組織,規(guī)定士、農(nóng)、工、商各行其業(yè);在經(jīng)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政策。
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一起經(jīng)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于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jì)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fù)擔(dān)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jīng)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rèn)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zhàn),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里年老的母親。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dāng)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yōu)榱吮艿湥娂娞拥絼e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不久,齊國發(fā)生暴亂,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dāng)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后來,小白當(dāng)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dāng)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dāng)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rèn)為自己沒有當(dāng)丞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guī)范的國家制度,還善于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dāng)丞相。”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dāng)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么還能讓他當(dāng)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dāng)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于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dāng)了丞相,而鮑叔牙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嘆說:“當(dāng)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愿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jié),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yè)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8221;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guān)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