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脹滿受虛寒,秘結(jié)須從實熱看, 熱多寒少休妄議,虛虛實實夭人年。 大抵小兒多因飲食、饑餓、生冷、甜膩,聚結(jié)不散,或因久患疳積,及癥后癖塊不消,皆能為脹,按之如鼓,膨脝者是也。故有疳脹、蟲脹、積脹、食脹、虛脹、冷脹種種不同,一言以約之,寒脹是也。故疳虛者皆屬寒,宿食積癖皆屬熱。各隨虛實主治,庶不差誤。 錢氏云:小兒腹脹,由脾胃虛寒攻用②作也。實者,悶亂喘滿也,可下之,不喘。喘者,虛也,不可下。若誤下致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衰甚,必主目跑腿腫也。黃色者屬脾,治用塌氣丸漸消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也。 ?、倌殞崳褐倚盘帽咀鳌澳毻弧薄"诠ィ褐倚盘帽咀鳌肮省?。 小兒易為虛實,脾虛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熱則生熱,當(dāng)識此意,勿誤也。 凡治小兒虛腹脹,先服塌氣丸不愈,腹中有食積結(jié)糞,小便黃,時時微喘,脈伏而實,時時飲水能食者,可下,瘥。木香檳榔丸主之。脾初虛而后有積者,不可便下,以肥兒丸調(diào)之;不愈,以三棱丸主之。 塌氣丸:治小兒虛腹脹大者,加蘿卜子,名褐丸子。 胡椒,一兩。蝎尾、去毒,五錢。蘿卜子、炒。加陳皮,青皮,木香,各三錢。 未,面糊為丸,粟米大。服五七丸,陳米飲下。 三棱丸:治先脾虛,后傷食,不可下者,及疳疾腹脹。 三棱、醋炒,莪術(shù)、制,青皮,陳皮,枳實,厚樸、麥焙,半夏、姜汁、炒,黃連、炒,香附、醋焙,川芎,使君子肉,夜明砂,神曲,麥芽,干蟾,燒存性,檳榔,木香,砂仁,各三錢半,當(dāng)歸,一錢。 另取神曲煮糊,丸,黍米大,服二十丸至五十丸,米飲下。大便黃,涎臭穢為度,此積滯去也。 治小兒腹脹法用: 蘿卜子、炒,紫蘇根,干葛,陳皮,等分。甘草、少許。 煎服。食少加白術(shù)。 一法用蝦嘛一個,人豬肚內(nèi)煮熟,去蝦嘛,將肚食盡,效。 如有因食積而腹脹者,有熱,用木香檳榔丸;有寒,用丁香脾積丸。有因食多肉多腹脹者,用三黃枳術(shù)丸,料內(nèi)加香附、半夏,蒸餅,丸服。 實者宜下之,消之,次補之;虛者溫之,升之,補為要也。 《針經(jīng)》曰:夫脹者皆在臟腑之外,排靠臟腑而廓離脅,脹滿皮膚,故曰脹。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宜詳辨之。如腹脹時減者為虛,腹?jié)M不減者為實;按之濡者為虛,按之堅者為實。如大病瘧痢之后脹者為虛;外感風(fēng)邪寒邪入里者,及傷飲食者,其脹為實。虛者補之,內(nèi)加行氣之藥,勿太犯溫,及成熱中也。實者下之,內(nèi)加補脾之藥,或先補脾而后下之,勿大下之,恐傷胃氣,常用家秘胃苓丸,以柴蘇湯下,多服。 病脹氣喘者,宜分氣飲主之。 分氣飲治腫脹。 桔梗,赤茯苓,陳皮,桑白皮、炒,大腹皮,枳殼,半夏,藿香,紫蘇,等分。甘草,減半。 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姜三棗二,煎服。 病脹者,腹堅而大,腹皮無紋,臍突背平,胸高而喘,或滑泄,皆不可治。 《內(nèi)經(jīng)》曰:五實者死,腹緊脹一也,氣上喘二也,身壯熱三也,脈供數(shù)四也,大小便秘五也。如此五實者,宜急下之,得利者生,神效丸主之。方用: 大戟,芫花,甘遂,醋炒,澤瀉,葶藶子,炒。連翹,桑白皮,木香,赤小豆、炒黑牽牛,炒,取頭末,各等分。 大棗(蒸,去核),搗泥,丸,麻子大,量兒,檳榔湯下,以利為度。 此乃救急之方,非可常用,得利后,用參苓白術(shù)散,去甘草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