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性情剛猛,武藝超群,對蜀漢政權(quán)不僅有功勞,也有苦勞。按說這樣的人在劉備死后,應(yīng)該早得大用,可實際上呢,境遇最差不說,還被逼得以“謀反”之名身死族滅,運氣真差到了極點。
在劉備沒死的時候,魏延雖不比關(guān)羽、張飛,可是論才能、見識,卻比趙云勝上一籌。不過,因為趙云是諸葛亮的心腹愛將,言聽計從,從不討嫌,所以,五虎將有趙云的份兒,而魏延卻不沾邊。雖然劉備也知人,覺得魏延有真本領(lǐng),后來給了個鎮(zhèn)守漢中的差,可與劉關(guān)張趙云黃忠相比,他卻始終沒進到核心梯隊里去,其后不管再怎么努力,壓根也還是個邊緣人。
是劉備不喜歡他嗎?顯然不是。劉備雖說是梟雄,用人有時也很意氣,看顏值,比如龐統(tǒng)的任用,就明擺著是不喜歡人家的那張臉。但總體上劉玄德還是知人善任的,要不怎么會讓諸葛亮殺馬謖時自覺不如先主知人呢?魏延不能進入核心層的最重要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蜀漢公司執(zhí)行董事諸葛亮壓根不喜歡他,對他有偏見。
比如魏延第一次與諸葛亮的接觸。魏延救了黃忠,還獻了長沙,劉備準備要賞他呢,結(jié)果諸葛亮卻認為他“腦后有反骨”,要殺人家。后來這個“腦后有反骨”不僅成了諸葛亮對魏延的總體看法,也成了后人常說某某人不忠誠的話,可是,這個認識到底怎么得出的?在那個年代,無論男女都留著長發(fā),何況魏延還帶著頭盔,作為一個軍師諸葛亮,他是怎么能千里眼看到魏延腦后有反骨的呢?簡直成了不解之謎。
由于諸葛亮成見在先,從中作梗,劉備以和為貴,也就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到劉備死后,盡管魏延更加努力表現(xiàn),更加為蜀漢進罰中原而出謀劃策,可是從不被諸葛亮所看重。甚至在魏延獻出“奇襲子午谷”的奇計的情況下,諸葛丞相還要硬著頭皮出祁山去打——難道,智謀過人的諸葛丞相不知道魏延的主意很正?他不用其計,怕就是擔(dān)心人家魏延拿了奇功,自己臉上沒面子吧?
可惜諸葛亮對他這樣,魏延也都忍了。這個忍,或許就是一腔忠義使然吧。也許在魏延看來,他是給蜀漢政權(quán)劉家天下干事的,并非忠的是諸葛亮,倘諸葛亮一死后,自己怎么說也會有被重用的一天??墒悄?,他雖然捱到了諸葛亮的死,可諸葛亮卻在死前還給他下了個“套”——不伐魏了,讓他斷后,讓楊儀管事,撤退。這對魏延無疑是莫大羞辱,這么大的軍事行動,說退就退了?而且,這個性格偏激的尚書楊儀,從來就不是什么好人,與他平時就冰火不容,丞相這樣安排,不是在臊他嗎?要在一般人,看看蜀國政權(quán)也就這樣了,早拍屁股走人了,可魏延呢,被憤怒沖昏了頭腦,沒認真思考,結(jié)果就干出了傻事。
他一邊上表,一邊率領(lǐng)人馬從后面向大部隊前面追,在他想來,在劉禪沒下詔之前,憑你一個丞相的遺言就定了軍國大事,豈有此理?所以呢,自己派去上表的人出發(fā)了,他則要力挽狂瀾搶先追到大部隊前面燒毀棧道,阻止撤退——畢竟是北伐,憑什么說撤就撤,再說皇帝也還沒下詔呢!不料,他的魯莽行動正好給楊儀這樣的小人制造了口實,不僅被馬岱斬殺,還以謀反被滅了三族。
可惜呀,魏延這么棒的人,要是司馬懿坐在諸葛亮的位置,一定會大用特用,哪有一貫聽話的姜維什么份兒。魏延在漢中時不反,處在大隊伍后面時不去投曹魏,非要傻了吧唧的折騰一番讓別人扣了反叛的帽子再去謀反,他是腦袋進水了嗎?還不是忠誠于蜀漢政權(quán)的千秋大業(yè)太過火了所致?所以,后來人讀《三國》,就好比在看職場,一旦自己是魏延一樣的個性,就千萬別往諸葛亮這樣的上司跟前靠,否則,再怎么努力也擺脫不了成見,用古人的話說就叫“良禽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