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萬歷十九年九月進,二十年三月致仕
任職時間:1591-1592
任期:半年
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1368年建國起,歷經(jīng)惠宗朱允炆(年號建文,1399年-1402年)、成祖朱棣,(年號永樂,1403年-1424年)、仁宗朱高熾(年號洪熙,1425年)、宣宗朱瞻基(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英宗朱祁鎮(zhèn)(年號正統(tǒng)—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代宗朱祁鈺(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憲宗朱見深(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孝宗朱佑堂(年號弘治,1488年-1505年)、武宗朱厚照(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1522年-1566年)、穆宗朱載垕(年號隆慶,1567年-1572年)后,到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歷,1573年-1620年)時, 已經(jīng)十三代了。
到萬歷十九年(1591),總共316年的明朝已經(jīng)過了224年了,這時的神宗朱翊鈞雖然只有近30歲,但他已經(jīng)干了近20年的皇帝了,他有些厭煩了,對朝政有些懶得理睬了。于是,大明王朝也越來越走向衰敗了。于是,明朝內(nèi)閣也開始從他的鼎盛時期了走向了他的動蕩時期。下圖是山陰縣地圖。
申時行之后的首輔是王家屏,從他開始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自盡)的魏藻德,首輔是不停地換,短短54年間,先后有33人次出任首輔,平均每人次不超過2年。這其中趙志皋、葉向高、韓爌、周延儒分別都是兩次擔(dān)任首輔,所以這期間擔(dān)任首輔的實際只有29人。干的稍微長點的有:趙志皋兩次8年、方從哲6年、周延儒兩次5年、沈一貫5年、溫體仁4年、李廷機4年,剩下的23人基本是曇花一現(xiàn)。
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號對南,大同山陰(今山西朔州市山陰縣河陽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東圖大學(xué)士入予機務(wù),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致仕歸里。所以,在廣大雁北地區(qū)民間以“王閣老”相稱。下圖是王家屏。
王家屏出生于一個家道衰落、只能且耕且讀的農(nóng)民知識分子家庭。他天賦聰穎,才思敏捷,智力過人,13歲為秀才,29歲中舉,明穆宗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他33歲時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在史官予修《世宗實錄》時,權(quán)臣高拱的兄長高捷任職江都御史,貪贓枉法,民憤很大,王家屏不顧一些老朋友的勸阻,不怕得罪權(quán)貴,秉筆直書,這在當(dāng)時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初年,王家屏擔(dān)任修選,充日講官,后升為待講學(xué)士。
明代中葉以后,皇帝的朝講經(jīng)筵多流于形式,神宗皇帝對于這種典禮更待以兒戲。但是,每當(dāng)王家屏開講,“敷奏剴摯,帝嘗斂容受”。萬歷帝欽佩他的博學(xué)多才和端莊氣質(zhì),在眾人面前稱他為“端人”。王家屏的為人正直,行止端莊,還表現(xiàn)在他對宰臣張居正的態(tài)度上。張居正從萬歷元年到十年,一直擔(dān)任首輔,神宗非常器重,權(quán)傾朝野,誰要想得到高官,必先得居正垂青。就是這樣一位顯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張居正生病時,朝內(nèi)大臣都去看望,有的還到寺院祈禱,奉迎至極,唯獨王家屏沒有前去。萬歷十年,張居正去世后,群臣對他一反常態(tài),倒張的浪潮甚囂塵上,神宗也撤銷了他生前的太師頭銜,籍沒其家產(chǎn)。但是,在這墻倒眾人推、迎合上心的倒張浪潮中,而王家屏又能夠秉公持法,對張居正給以正確的評價。下圖是明朝禮部尚書奏折。
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為禮部右侍郎。不久,為吏部左侍郎兼東圖大學(xué)土,輔助朝政。王家屏執(zhí)閣六年,時間雖短,但給當(dāng)時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貪權(quán)武斷,“推誠秉公,百司事一無所擾”(《明史》卷217);他恪盡職守,秉公執(zhí)法,“每議事秉政持法,不亢不隨”;他注意處理同內(nèi)閣諸臣關(guān)系,與同僚們和睦相處。
王家屏輔政之時,皇帝就是出名的昏君明神宗朱翊鈞。朱翊鈞深居簡出,成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大臣們一年也見不到幾次。當(dāng)時,官僚腐敗至極,財政危機非常嚴重,軍備弛懈,土氣積弱,加之戰(zhàn)爭頻繁,天災(zāi)不斷,明王朝正經(jīng)歷著由強盛轉(zhuǎn)入衰亡的時刻。在此多事之秋,家屏步入仕途,縱有天大本領(lǐng),也挽救不了明王朝潛在的危機。況且,朱翊鈞又是個恣意妄為、剛愎自用的人。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評事(名隹)于仁向他上了“四箴”疏,說他“嗜酒、戀色、貪財、尚氣”。論理,這“四箴”疏正切中了朱翊鈞的毛病,但他容不得大臣們對他說三道四,震怒不已,非治其于死罪不可。當(dāng)此之時,王家屏挺身而出,要代替于仁“伏罪”。他說:“思之于仁庶官也,于皇上之愆違尚能諫之,臣職親于庶官,任專于輔導(dǎo)乃尚有所不知不諫。夫不知失職也,知之而不諫,失職也。安可獨罪于仁哉?”(《復(fù)宿山房全集》卷四)在以王家屏為首的幾個人營救下,于仁雖然被罷了官,總還是保住了腦袋。下圖是山西朔州山陰縣的雁門關(guān)。
根據(jù)明神宗的脾氣特點,王家屏總結(jié)了一條“委曲以開導(dǎo)之,盡力以扶持之,至誠以感動之。其有不從,然后可以強諫力爭”的進諫之路。他針對當(dāng)時封建統(tǒng)治者置國盡民貧于不顧,反而想方設(shè)法搜刮民財,以滿足其窮奢極欲生活的情況,在給皇帝的奏疏中直言不諱地說:“縱欲敗度其源在上”。他針對神宗皇帝不臨朝講,不做典禮,不發(fā)章奏、政事皆廢的情況,上了“請御朝講發(fā)章疏疏”,認為“堂陛之交所恃以存禮貌者惟有朝講,軍國之政所恃以集其謀議者惟有章疏”。他針對“武備積弛,士氣積衰”的狀況,提出了“治之以不治,款之以不款”的方略,主張“置其順者,剿其逆者,去者不追,來者必拒”的戰(zhàn)術(shù)。 王家屏作為一個有嚴重愚忠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一心想重振朝綱,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但是,他的“犯顏觸諱、抗?fàn)巸f事”,深深觸怒了皇帝。下圖是山陰古城鎮(zhèn)王相府故址。
為了明哲保身,王家屏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要求辭官回鄉(xiāng),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三月得到朱翊鈞允許,告老回鄉(xiāng)。晚年,他花了大量時間,收錄整理自己寫過的文稿,他的著作有兩種:一種是收入《四庫全書》的《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另一種是《復(fù)宿山房文集》四十卷,一直留傳至今。甚至有人認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王家屏。萬歷三十一年正月,皇帝感念王家屏的公道正派,派人去山陰慰問他,并舉行了盛大的儀式,賜他金幣、羊、酒。此后不久(1603年)家屏即病逝,終年68歲。死后,皇帝賜他謚號“文端”,并選擇山陰河陽堡桑干河畔為他修了一座占地十五畝的墳?zāi)埂?jù)史料記載,墓“外圍土墻,內(nèi)圍磚墻,有墓石門,上刻“文端之墓”。堂宇內(nèi)有萬歷、泰昌、天啟三帝所頒誥贈,俱勒石碑。門外有石柱、石人、石獸排為兩列。距墳一里,另有御修門堂三間,墳園內(nèi)還有王家屏同朝大學(xué)士沈一貫和沈鯉撰寫的碑銘……”下圖是王家屏墓遺址。
|
現(xiàn)在的王家屏墓位于山陰縣西南15公里的泥河鄉(xiāng)河陽堡村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家屏墓占地10168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地面享堂猶存,有石人、石羊、石馬等儀仗及碑石10通,碑文大部分為圣旨加封等內(nèi)容,現(xiàn)已破壞嚴重。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