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首先非常感謝上個帖子給我打賞的很多攝友!有那么多攝友給我打賞令我非常意外。雖然這些賞金跟我買的書和畫冊相比相差甚遠,跟我看書和攝影實踐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相比更不值得一提,但這是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大家對知識和經(jīng)驗價值的一種認同,也是給我的極大鼓勵!衷心感謝大家。同時,雖然有部分攝友不認同我的看法,甚至給我貼上“思想暴力”的標簽,把我理解為“評論家”“理論家”,這是誤解。我所寫的,不過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梳理。我的所思所想,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拍照片,僅此而已。感謝攝影途中眾多支持我的老師、攝友和身邊的朋友!】
本文更合適的題目是《如何看待有天賦的藝術家(攝影家)》。但是為了吸引你的眼球,我不得不標題黨了一回。不過這種現(xiàn)象確實普遍存在,極可能你也會認同。詳盡請看完我的文章,并請最后投票表示你的立場,非常感謝!
寫作本文是因為前文《攝影愛好者入門不完全手冊:你入門了嗎?》有個備注:
“ 以上問題對某些有天賦的人不起任何作用(比如抽象派大師波洛克據(jù)說基本功不好,素描根本不行,學校里學畫畫很差。但是畢加索基本功非常扎實)。我聽說過某攝影師學攝影不到一年,就獲得三影堂大獎,也聽說過某著名攝影師稍受啟發(fā),拍了一組作品馬上晉升為中國一流攝影師。這種狀況確實存在,某些人的天賦確實好,對攝影和藝術的敏感性特別強,找到某種感覺用相機就能拍出非常好的作品來?!?/span>
針對這個備注,我思考了很多,因此有了下文對這個現(xiàn)象的解釋。歡迎大家留言發(fā)表不同的看法。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轉發(fā),轉載請聯(lián)系:fox_ho,想加入頭撞影墻讀者群也請跟作者聯(lián)系。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帖子,一個生活在澳洲的亞裔小孩Cassie Gee,三歲開始畫畫,五歲辦畫展,已經(jīng)售出了100多幅畫作。我們來看看她的作品。
五歲能畫出這樣的作品確實令人贊嘆。無獨有偶,22歲的姑娘良秀學習攝影不到一年,居然獲得2017年度三影堂大獎。我們先來看看大獎作品。
良秀作品《蛹》系列
這兩件事反映出一種現(xiàn)象,似乎藝術創(chuàng)作并不需要理論的指導。贊同這個觀點的藝術家不在少數(shù)。很多藝術家厭煩評論家和哲學家嘮叨(藝術家不喜歡看書也因乎此)也居于這種觀念:藝術需要的是天賦和直覺,理論沒有什么用。還說:先有藝術,然后才有藝術史;先有藝術家,才有評論家等等。這種觀點廣泛流行于藝術家(攝影家)中間。因此,圈子內有一種隱秘的、不能公開的現(xiàn)象:藝術家在作品需要展覽和推廣的時候,往往需要評論家無限的解讀和吹捧,好讓大眾覺得作品高大上,而私底下對評論家又不屑一顧:評論家對創(chuàng)作沒有任何幫助。因為藝術家們可以隨便舉出一大堆例子來進行反駁——我上面隨便舉出兩例就是。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看待這種現(xiàn)象?
我仔細考慮了一下,找到了藝術家存在的誤區(qū)。我們還是以五歲小姑娘為例。這個小姑娘的畫作屬于“現(xiàn)代主義”范疇,她的畫作如果放置到十九世紀末期,她就是一個現(xiàn)代主義大師——我們?yōu)槭裁礇]有在藝術史上看到一個五歲的小孩成為一代大師呢?為什么這種事情在藝術史上不可能發(fā)生呢?很簡單,二十一世紀的大眾承認五歲的小孩是個天才,是經(jīng)過了近百年的現(xiàn)代藝術熏陶后才有可能“認識”她的畫作,如果小畫家出生在莫奈(Claude Monet)的年代,她的這種天賦是不可能被挖掘出來的。我們只要看看莫奈《日出-印象》的遭遇就知道了,在那個時代,任何違背古典主義傳統(tǒng)的藝術作品都是被嘲笑的對象,連巴黎最有經(jīng)驗的繪畫大師都會對離經(jīng)叛道的東西嗤之以鼻,何況一幅小孩子的畫?同時,小孩子的家長如果也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代主義繪畫的熏陶,他們也會覺得這孩子畫得不像樣子,不會鼓勵她繼續(xù)畫下去,從而扼殺她的天賦。
良秀的作品同樣如此。如果良秀出生在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之前,她也沒有受到任何人的影響,純屬原創(chuàng),她的作品不會受到任何人的賞識(看看大師羅伯特·弗蘭克和威廉·克萊因的遭遇就知道了),不要說一年,她拍不了一個月,就會被周圍的人否決掉,抹殺掉。良秀的被賞識,依靠的是羅伯特·弗蘭克、威廉·克萊因、中平卓馬、森山大道等一系列前輩所建立起來的那種主觀化的、個人化的黑白視覺語言之后才有這種可能,因為在此之后,不管評委還是大眾,對這種語言和表達方式“已經(jīng)熟知”。
由此可見,所謂天才的誕生,或者一個沒有任何理論基礎的藝術家突然創(chuàng)作出令人驚訝的作品,這種情況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他(她)作品的語言或者審美已經(jīng)有一個非常成熟的范式,一個已經(jīng)被很多前輩規(guī)訓好了的我們已經(jīng)熟悉的框架。超出這個框架,他(她)在自發(fā)創(chuàng)作階段不可能形成一種成熟的語言或者審美——因為當他(她)剛開始創(chuàng)作時,他(她)的那種自發(fā)性馬上就會被周圍環(huán)境扼殺掉,即使沒有主觀的扼殺,沒有伯樂,沒有人欣賞,他(她)的創(chuàng)作一樣無法長期進行下去。
二、他(她)的作品還必須有人來賞識。缺乏經(jīng)驗的人在自發(fā)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其實無法自我肯定。比如上述五歲小姑娘和二十二歲的良秀,他們的自我肯定能力非常差的,他們實際上無法判斷自己的作品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目前處于什么樣的水準上,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起作品判斷的坐標系。在這種情況下,是父母或者評委的肯定(這需要父母和評委已經(jīng)具有良好的鑒賞能力),才給他們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作品是“好的”。
我們再來分析上述兩個條件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
首先,上述例子的父母或者評委的基本判斷力和鑒賞力來自哪里?毫無疑問,來自對前輩大師作品的認識,和對藝術史、藝術哲學的理解。就小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必須熟悉現(xiàn)代主義繪畫,不然他們沒有這種能力進行引導——假如他們根本不認識這是一種現(xiàn)代主義繪畫,他們甚至不會(或者找不到)合適的老師去進一步教育她、培養(yǎng)她。她的繪畫天賦也不會被挖掘出來。就良秀而言,評委們已經(jīng)具備了能夠鑒賞、識別她的作品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來自攝影史、藝術史、藝術哲學、藝術實踐等豐富的綜合知識,不然良秀不會被識別出來。
其次,大師跟這些有天賦的藝術家區(qū)別在哪里?非常簡單。大師是一個對藝術現(xiàn)狀非常熟悉,同時又能夠自覺地打破這種藝術現(xiàn)狀的人。請注意這里“自覺”兩個字。要做到“自覺”,他對藝術現(xiàn)狀的洞察能力是非同一般的,他對自己作品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水準也是一清二楚的。不管橫向還是縱向,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突破或者顛覆的是什么。而類似上述例子中有天賦的藝術家完全不同,他們的創(chuàng)作還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他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作品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坐標系之中??梢灶A見的是,這些有天賦的藝術家,如果不能進一步深化學習,他們的藝術道路不會走得太遠——五歲的小孩子一直會畫這種差不多類似的作品,而良秀也可能一直限于自我情緒的表達之中不能自拔。
其三,這些有天賦的孩子能夠成功的最本質的原因是,藝術在這一百多年間的“去技術化”。我們知道,在古典藝術時代,很難產(chǎn)生出一個五歲就成名的案例,因為在那個時候,技能在藝術作品中的因素占據(jù)了一個非常大的比重,沒有數(shù)年的素描基本功,不可能掌握基本的繪畫造型技能——中國書法界有類似的現(xiàn)象。我們知道要在中國書法界成名,沒有數(shù)年、數(shù)十年的長期刻苦鍛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書法的技能因素占據(jù)的比重非常大,因此也有人批評書法有工藝化傾向和工匠化傾向——而西方藝術界這一百多年發(fā)展要打碎的正是這種“技術化”“技能化”的“精英藝術”,要讓藝術走到大眾中間。所以我們看到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口號,他的理念就在于此。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眾已經(jīng)被“精英藝術”所熏陶,反過來根本“看不懂”博伊斯的“平民藝術”了。
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不去了解藝術史和藝術哲學的變化,不去反思解博伊斯的理念,片面強調自己的藝術天賦,滿足于自己的藝術天賦而沾沾自喜,通常導致他們藝術生命的止步不前。我們看到很多成名藝術家到了一定程度后就沒法進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觀眾可以發(fā)現(xiàn)某些成名藝術家,今天搞一個新作品,明天搞一個新作品,作品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差。他的藝術邏輯也是今天一個,明天一個,根本沒有連貫性。他基本上沒有什么一致的藝術理念(真正的大師都在追求最本質的理念),以為新創(chuàng)作出一個作品來,就是變化和創(chuàng)新。最后江郎才盡說的就是這種現(xiàn)象。
而很多大眾津津樂道的“成功案例”背后往往有著值得質疑的問題。比如,五歲的小孩子畫這種畫會覺得她是天才(我們得承認她的天賦),但是對一個美院的學生來說,這可能不是什么難事。大眾可能認為她五歲就這么厲害,到了五十歲就更了不得,所以愿意為她將來成為大師的“可能性”買單。但是大眾不了解的是,這種現(xiàn)代主義繪畫相對當代藝術來說已經(jīng)非常落伍,小姑娘能不能成為未來的大師還很難說。而良秀的作品是在一種評比式的藝術活動中“比”出來的,也就是她的作品只是相當于年度所有投稿中(不會太多)認為最佳的,并不能真正反映整個攝影界的創(chuàng)作面貌。所以這種成功帶有偶然性。
(順便插一句:即使那些拍糖水片的人也有感性的理論知識:藝術就是為了表現(xiàn)美。不是嗎?)
最后還是兩句老話:成功從來沒有捷徑,藝術也沒有止境。天賦很重要,學習依然重要。
2017/12/17
走過路過,投票不可錯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