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重點知識點解析: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區(qū)別
來自:要學(xué)習(xí)網(wǎng)
閱讀原文 一、選擇題(8×8′=64′) 1.關(guān)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力必定聯(lián)系著兩個物體,其中每個物體既是受力物體,又是施力物體 B.放在桌面上的木塊受到桌面對它向上的彈力,這是由于木塊發(fā)生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 C.壓縮彈簧時,手先給彈簧一個壓力F,等彈簧再壓縮x距離后才反過來給手一個彈力 D.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zhì)可能也不相同 解析: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所以A正確;產(chǎn)生彈力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同時發(fā)生形變,但彈力是由施力物體形變引起的,反作用力是由受力物體形變引起的,放在桌面上的木塊受到桌面給它向上的彈力,這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B不正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故C選項錯誤;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性質(zhì)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向心力,可以是繩子的拉力,也可以是電場力,還可以是其他性質(zhì)的力,D選項正確. 答案:AD 2.如下圖所示,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3 N,GB=4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fàn)顟B(tài),這時彈簧的彈力F=2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 A.1 N和6 N B.5 N和6 N C.1 N和2 N D.5 N和2 N 解析:彈簧的彈力為2 N,有兩種可能情形: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因此對應(yīng)的解應(yīng)有兩組.①當(dāng)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由A、B受力均平衡可知,D正確. ②若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同理可知,A正確. 答案:AD 3.如下圖所示,用拇指、食指捏住圓規(guī)的一個針腳,另一個有鉛筆芯的腳支撐在手掌心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掛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這時針腳A、B對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對這兩個作用力方向的判斷,下圖中大致正確的是( ) 答案:C 4.三個質(zhì)量均為1 kg的相同木塊a、b、c和兩個勁度系數(shù)均為500 N/m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繩連接如圖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靜止.現(xiàn)用水平力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為止,g取10 m/s2.該過程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 )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解析:因緩慢地拉動,故系統(tǒng)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該過程中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等于兩個彈簧長度變化量之和;最初,p彈簧處于原長,而q彈簧受到豎直向下的壓力N1=mbg=10 N,所以其壓縮量為x1=N1/k=2 cm;最終,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q彈簧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N2=mcg=10 N,其伸長量為x2=N2/k=2 cm,ab之間繩中的拉力F=(mb+mc)g=20 N,彈簧p受到的拉力為N3=F=20 N,彈簧p的伸長量為x3=N3/k=4 cm,則彈簧p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為x=x1+x2+x3=8 cm,選項C對. 答案:C 5.如下圖所示,與水平面夾角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m=1.0 kg的物體.細(xì)繩的一端與物體相連,另一端經(jīng)摩擦不計的定滑輪與固定的彈簧秤相連.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4.9 N.關(guān)于物體受力的判斷(取g=9.8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為零 B.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為4.9eq \r(3) N,方向豎直向上 D.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為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由題圖可知,細(xì)繩上拉力等于彈簧的示數(shù),F(xiàn)繩=4.9 N.設(shè)物體受到一個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則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受到四個力的作用:重力G、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N、繩拉力F繩、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f,將重力G分解成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x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Gy.則Gx=mgsin30°=4.9 N,Gy=mgcos30°=4.9 eq \r(3) N,物體受力平衡,N=Gy=4.9√3N,選項D錯; 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N垂直斜面向上,選項C錯;由f+Gx=F繩,代入數(shù)據(jù),得f=0,斜面對物體沒有摩擦力,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 答案:A 6.如下圖所示,在兩塊相同的豎直木塊之間,有質(zhì)量均為m的4塊相同的磚,用兩個大小均為F的水平力壓木板,使磚靜止不動,則第2塊磚對第3塊磚的摩擦力大小為( ) A.0 B.mg C.mg/2 D.mg/4 解析:將四塊磚視為一個整體,由于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受力平衡如下圖(甲)得F1=F4=2mg,方向豎直向上,再將3、4整體視為研究對象,受力如下圖(乙)得F23=0,故答案為A. 答案:A 7.如下圖所示,A為長木板,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運動,物塊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若是v1=v2,A、B之間無滑動摩擦力 B.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動摩擦力 C.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動摩擦力 D.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動摩擦力 解析:若v1=v2,則A、B相對靜止,故A對;若v1>v2,則A相對B向右運動,故B對A施加向左的滑動摩擦力,B、D錯;若v1<v2,則A相對B向左運動,故B對A施加向右的滑動摩擦力,C錯. 答案:A 8.如下圖所示,在μ=0.1的水平桌面上向右運動的物體,質(zhì)量為20 kg,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一個方向向左的大小為10 N的拉力作用,則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g=10 N/kg)( ) A.10 N,向右 B.10 N,向左 C.20 N,向右 D.20 N,向左 答案:D 二、計算題(3×12′=36′) 9.一木塊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木塊重20 N,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滑動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靜摩擦力,求: (1)用6 N的水平力拉木塊,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font> (2)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多大的水平拉力. (3)木塊在桌面上滑動過程中,使水平拉力大小變?yōu)? N,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的大?。?/font> 解析:當(dāng)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其受到的摩擦力為Fμ=μFN=0.4×20 N=8N. (1)用6 N的水平力拉物體,由于6 N小于8 N,物體不動,所以此時Fμ=6 N. (2)要使木塊開始運動,水平拉力必須大于最大靜摩擦力,而最大靜摩擦力可近似認(rèn)為等于滑動摩擦力,故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8 N的水平拉力. (3)木塊滑動后,滑動摩擦力與水平拉力無關(guān).Fμ=μFN=0.4×20N=8 N. 答案:(1)6 N (2)8 N (3)8 N 10.用彈簧測力計測定木塊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如下圖甲、乙所示. (1)為了用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表示滑動摩擦力,兩種情況中木塊A是否都一定要做勻速運動? (2)若木塊A在拉力FT的 作用下做勻速運動,甲圖中A、B間摩擦力是否等于拉力FT? (3)若A、B的重力分別為100 N和150 N,甲圖中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60 N(當(dāng)A被拉動時),F(xiàn)T=110 N,求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解析:(1)甲圖中只要木塊A相對B滑動即可,而乙圖中的木塊A只能做勻速運動,因為乙圖中,只有當(dāng)木塊A勻速運動時,拉力FT才與摩擦力大小相等. (2)甲圖中,木塊A受上、下兩個接觸面上摩擦力的作用,故木塊A、B間的摩擦力小于拉力FT. (3)甲圖中,對木塊B研究,已知Ff=60N,F(xiàn)N=150 N,根據(jù)Ff=μFN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Ff/FN=60/150=0.4. 答案:(1)見解析 (2)見解析 (3)0.4 11.如下圖所示,在傾角為37°的固定斜面上靜置一個質(zhì)量為5 kg的物體,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8.求: (1)物體所受的摩擦力;(sin37°=0.6,cos37°=0.8) (2)若用原長為10 cm,勁度系數(shù)為3.1×103N/m的彈簧沿斜面向上拉物體,使之向上勻速運動,則彈簧的最終長度是多少?(取g=10 m/s2) 解析:(1)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則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Ff=mgsin37° 代入數(shù)據(jù)得Ff=5×10×sin37° N=30 N,摩擦力方向為沿斜面向上. (2)當(dāng)物體沿斜面向上被勻速拉動時,如圖2所示,彈簧拉力設(shè)為F,伸長量為x,則F=kx F=mgsin37°+F滑 F滑=μmgcos37° 彈簧最終長度l=l0+x,由以上方程解得l=12 cm. 答案:(1)30 N 方向沿斜面向上 (2)12 c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