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是北宋后期在河南汝州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窯燒制的供皇宮御用的天青釉瓷器?,F(xiàn)從以下諸方面分析汝瓷的特征。 汝窯瓷器的胎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郭演儀先生對清涼寺窯址出土的天青釉汝窯瓷片進行了化驗,結(jié)果如下表: 宋汝窯瓷的化學(xué)構(gòu)成 化學(xué)成分 器物名稱 | Sio2 | AL2o3 | Cao | Mgo | K2o | Na2o | Fe2o3 | FeO | TiO | P2O5 | 清涼寺 天青瓷片胎 | 65.3 | 27.71 | 0.56 | 0.42 | 1.86 | 0.17 | 2.20 | 0.32 | 1.24 | 0.1 | 清涼寺 天青瓷片釉 | 58.8 | 17.02 | 15.16 | 1.71 | 3.24 | 0.6 | 2.11 | | 0.21 | 0.58 |
化學(xué)元素符號表 元素名稱 | 符號 | 元素名稱 | 符號 | 元素名稱 | 符號 | 鉻 | Cr | 鈮 | Nb | 鉛 | Pb | 鎳 | Ni | 鉭 | Ta | 鉍 | Bi | 硅 | Si | 氫 | H | 錒 | Ac | 錳 | Mn | 碳 | C | 鈰 | Ce | 鋁 | Al | 氧 | O | 鈹 | Be | 磷 | P | 鈉 | Na | 銫 | Se | 鎢 | W | 鎂 | Mg | 鋯 | Zr | 鉬 | Mo | 硫 | S | 鑭 | La | 釩 | V | 氯 | Cl | 鋇 | Ba | 鈦 | T | 鉀 | K | 汞 | Hg | 銅 | Cu | 鋅 | Zn | 鈣 | Ca | 鐵 | Fe | 銀 | Ag | 碘 | I | 硼 | B | 錫 | Sn | 溴 | Br | 鈷 | Co | 銻 | Sb | 氟 | F | 氮 | N | 金 | Au | 烯土 | Re |
從化驗結(jié)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鋁黏土配制而成,其三氧化二鋁含量在28%左右,助熔劑含量在3%左右。像這樣的高鋁質(zhì)胎,其 成溫度至少要達到1300oC才能使胎完全致密化,但根據(jù)手彈感受和復(fù)燒實驗可知,大多數(shù)汝瓷的燒成溫度只有1150~1200oC,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斷面沒有玻璃光澤,可見汝瓷的胎骨是生燒的。另外,汝瓷胎可見不少孔洞和氣孔,也說明胎泥中含有很多腐植質(zhì)和有機質(zhì)。汝瓷的胎色被稱為“香灰胎”,是因其色調(diào)與香灰的顏色比較接近之故。其實觀察殘片新斷面,我認為其色調(diào)大多數(shù)為灰白或白中偏灰,與南宋白胎龍泉青瓷的胎色有些接近,所以對真正的汝瓷胎色必須心中有數(shù)。 汝窯瓷器的釉 汝瓷的釉是石灰釉,燒成溫度不能太高,否則就會嚴重流釉。汝瓷釉的燒成溫度范圍極窄,同窯不同窯位稍有溫差,就呈不同顏色,所以燒制御用器時改用小窯爐,目的即在于減少溫差。汝瓷的釉色分為天青、粉青、月白、卵青(俗稱鴨蛋青)、豆青、灰青(艾青)、蝦青等,世評“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 這些不同色調(diào)的釉,它們的質(zhì)感也不相同。汝瓷各種色調(diào)的釉均為同一類型的配方。我在景德鎮(zhèn)所作的復(fù)燒實驗表明,汝瓷釉色調(diào)的深淺與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密切相關(guān)。燒成溫度在1150oC以下,釉呈月白色,具完全失透感;燒成溫度提高到1160~1180oC,釉呈粉青、卵青色,具半失透感;燒成溫度提高到1180~1200oC,釉呈淡天青色或天青色,具玉質(zhì)感;燒成溫度提高到1200oC以上,釉呈豆青、灰青或蝦青色,具玻璃質(zhì)感。呈色取決于燒成氣氛,氣氛的性質(zhì)則決定釉內(nèi)所含鐵質(zhì)的價態(tài)。還原氣氛弱,青釉中的鐵大部分為三價鐵狀態(tài),釉色呈黃色或青中帶黃;還原氣氛強,鐵大部分為二價鐵狀態(tài),釉色就呈美麗的青色。如果還原程度恰到好處,就呈淡天青色;如果還原不足,就呈豆青色;如果還原過度,就呈灰青或蝦青色。汝窯最美的釉色是一種純正的淡天青色,釉面呈玉質(zhì)感,迎合了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的審美趣味。 下表所列燒成溫度及燒成氣氛與釉呈色的關(guān)系,即是我多次在景德鎮(zhèn)用柴窯不同窯位復(fù)燒所得出的實驗結(jié)果。 燒成窯溫與釉面呈色關(guān)系 窯溫 | 釉面呈色 | 釉面透明度 | 低于1150℃ | 月白 | 完全失透 | 1160℃~1180℃ | 粉青、卵青 | 半失透 | 1180℃~1200℃ | 淡天青、天青 | 玉質(zhì)感 | 1200℃以上 | 豆青、灰青(艾青)、蝦青 | 玻璃質(zhì)感 |
汝窯瓷器的紋片 據(jù)本人對所藏汝窯瓷片的觀察和研究,大部分紋片呈冰裂紋、蟬翼紋、蟹爪紋,小部分有斜開片、魚鱗紋;一面有開片,另一面無紋或兩面無紋者,均極個別,即古文獻中所稱“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這是汝窯的特征之一,也說明古人的鑒賞確實細致、認真。無紋者確實好、確實少。在汝窯傳世品圖錄中,也僅見一件橢圓形水仙盆通體無紋。以上說明,同種胎土,同類型的釉同窯燒成,釉面無紋者是偶然天成的汝窯絕品。汝窯釉面的開片呈魚鱗紋的,本人認為跟胎土素燒溫度有關(guān)。據(jù)研究,汝窯胎土含有很多腐殖質(zhì)和有機質(zhì),采用950oC以上溫度素燒,將有機物排出后,素坯中就產(chǎn)生空洞,施釉燒成后,由于胎釉膨脹系數(shù)不一致,在出窯前后冷卻過程中先產(chǎn)生又粗又長的直開片,在出窯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胎、釉還有一定的應(yīng)力存在,因殘余應(yīng)力較弱,在大開片之間又產(chǎn)生小開片,坯面有孔洞的釉面就形成“釘子”(斜開片)紋。所以,斜開片、魚鱗紋是出窯后繼續(xù)開片形成的。 汝窯瓷器的燒制工藝 汝瓷的胎土選用風(fēng)化程度高的瓷石與當?shù)爻练e的白坩土,按配方以石碾壓碎后,在澄泥池加工、淘洗,通過幾道澄濾池后,將最后一池細土取出陳腐,經(jīng)踩練、揉泥而成為坯泥。只要是能使用模具的器物,都采用模制工藝,如洗、盤、缽、盆、碟、爐和部分碗、盞、波羅子(套盒)等。器物外壁有紋飾的用外模,內(nèi)外壁無紋飾者皆用內(nèi)模,提高了器形的規(guī)物蓋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待半干后經(jīng)慢輪修坯后晾干,再經(jīng)素燒。汝窯的釉料選用多種礦石(包括瑪瑙石),有的經(jīng)碾碎,有的通過火煅燒后粉碎,磨到一定細度,再和助熔劑(當?shù)厮渍Z指青石、松木灰)按一定比例加水調(diào)制,調(diào)合到一定的濃度配成石灰釉,將素燒好的器物視不同的形狀,用不同的方法施釉,如蕩釉、澆釉、浸釉或刷釉,入窯一缽一器燒成。 汝窯初期的窯爐是半倒焰式馬蹄形,匣缽不涂抹耐火泥,產(chǎn)品釉色質(zhì)量不穩(wěn)定。到了燒御用汝瓷時,改為橢圓形半倒焰式小窯爐,匣缽絕大多數(shù)使用外壁及封口涂抹耐火泥之工藝。由于窯爐的改進,溫差減少了,加之窯具工藝改革,防止了冷卻階段因空氣從窯外滲入匣缽而造成二次氧化,使釉面穩(wěn)定呈天青色,提高了產(chǎn)品質(zhì)量。 汝窯初創(chuàng)階段,支燒的支釘粗,支釘多為圓形豆瓣狀,餅與支釘皆用一般耐火泥土制成,支釘與餅往往容易脫落。隨著工藝的成熟,支釘與餅采用氧化鋁含量高的優(yōu)質(zhì)瓷土制成,支釘小而尖,支釘要先經(jīng)素燒才有一定的強度。同時出現(xiàn)墊圈支燒工藝。墊圈不僅制作簡易、堅固,而且還解決了高支燒器物墊餅支燒不足的缺陷。此時還大量使用火照及火照插餅,可見當時燒制御用器的溫度與氣氛控制得相當嚴格。大部分器物滿釉裹足,以芝麻狀支釘在圈足內(nèi)底面支燒,如洗、盤、碟、缽、盆、樽與個別碗采用了此種工藝。碗大部分為墊燒,瓶的種類繁多,滿釉支燒僅見于盤口折肩瓶和個別矮圈足小型瓶類器上。盞托、盞、波羅子比較特殊,這類器物以墊燒為主,滿釉者,3個、5個芝麻狀支釘支燒于圈足內(nèi)底面上;3個、6個或12個長條狀支釘橫置圈足端面上。汝窯的燒造必是二次燒成,因為它是高鋁質(zhì)胎,胎中含有很多有機質(zhì),只有通過素燒才好掛釉。它以木柴為燃料,木柴的火焰長,可以在半缺氧的情況下燒出還原氣氛,特別有利于青釉瓷器的燒成。據(jù)今天的科學(xué)研究表明,燒成溫度在1190oC(±)時,還原程度恰到好處,釉呈淡天青色或天青色。以上說明,汝窯以其獨特精湛的制瓷工藝、特殊的支燒方法和嚴格的燒成制度稱譽于世。 汝窯瓷器的器類與裝飾 本人收藏不少汝窯瓷片、殘器,到目前為止,可辨的器類有樽、瓶、波羅子、雕塑件、缽、盆、洗、碗、盤、碟、盂、盞托、盞、器物蓋、香爐、罐、盒、壺,共約20種。每一種器類又有多種造型,其中樽有三足樽、出戟樽;瓶有盤口瓶、玉壺春瓶、經(jīng)瓶(梅瓶)、長頸瓶;波羅子有大、小圓形、六邊委角形、六邊有棱委角形;雕塑件造型有騰龍、狻猊、鳥;盆有大、小折沿盆、橢圓形水仙盆;洗有三足洗、裹足洗、平底洗、深腹洗;碗有撇口裹足、墩式圈足、深腹高足、花口高足、敞口葵瓣高撇足諸式;盤有圓唇裹足、荷花形圈足、敞口弧壁裹足、敞口臥足、撇口裹足、八方平底、敞口平底諸式;盞托有花式盤形托,以及圓凸起一托和平底盤中部凸一圓環(huán)的樣式;器物蓋呈圓形子口帶寶珠形鈕,也有大、小經(jīng)瓶蓋,出香蓋、鏤孔蓋;香爐有龍首三足、狻猊出香、騰龍出香等樣式;盒有方盒、圓盒等等形制??梢哉f傳世品中的器類一般都有,有的器型為傳世品中所未見。 與常見傳世品不同的是,本人收藏的汝窯瓷片在一些器形表面有刻、模印、雕塑、鏤孔和堆貼等紋飾,最多見的是蓮紋、盞托刻劃蓮心與覆蓮紋,圓盒、洗、蓋也刻蓮瓣紋;香熏蓋鏤雕;缽內(nèi)底模印龍紋、外壁刻海水紋;出戟樽剔刻夔龍紋;熏爐也剔刻云紋,這在以釉色取勝的汝窯傳世品中實屬罕見。 綜上所述,汝窯瓷器類型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用具,少部分是陳設(shè)擺件;大部分器物為素面以釉色取勝,少部分表面裝飾花紋、幾何紋、動物或采用堆貼或鏤雕裝飾。 汝窯瓷器中的罕品 本人復(fù)原成型的汝窯瓷器中,有的器形十分罕見,甚至未見傳世品,舉例如下: 天青釉六邊有棱委角波羅子。似一朵未開的蓮花,形體優(yōu)美雅致,工藝復(fù)雜,滿釉裹足12枚長條支釘橫置于六邊委角圈足端面,此支燒工藝在以往文獻中未曾介紹過。 天青釉雕塑騰龍出香。龍的四足各五爪,抱珠,神態(tài)威武、兇猛,氣勢沖天,雕塑傳神有力,栩栩如生,它凸現(xiàn)了汝窯精湛的工藝,體現(xiàn)出汝窯的官窯性質(zhì)。龍是中國古代皇帝的象征,龍紋為皇家所專用,此汝窯龍器堪稱絕世之尊。 豆青色八方平底盤。八方折沿,口沿凸起一務(wù)圓唇,淺弧腹,大平底,滿釉支燒,底有三支釘痕,模制。傳世品未見。 圓唇洗。圓唇,深直腹,大平底,圈足,采用墊燒工藝。釉呈淡天青色,開細小紋片,古樸大方,應(yīng)為皇家案頭文房用具。 狻猊出香。通高37.6厘米,出香由上下兩層組合而成。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圖經(jīng)》“陶爐”條載:“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為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唯此物最精絕?!毙炀にf的是高麗國生產(chǎn)的仿汝窯天青釉瓷器,筆者修復(fù)的出香可能是高麗國仿汝的藍本?!扳♀ァ毙嗡篇{子。狻猊后腿蹲在爐蓋上,爐蓋呈六瓣圓形,蓋面堆貼數(shù)十顆乳釘和一繡球,狻猊屁股與有孔之蓋連成一體。狻猊體渾圓中空,抬頭張口,牙咬綬帶,雙目圓睜,脖頸上配有項圈,掛著3個鈴鐺和鎖鏈。雙耳貼于額邊,狻猊尾巴呈火焰尖形高高豎于身后。鬣毛施卷極其細致精美,整體雕刻十分細膩逼真,呈現(xiàn)出吉祥和諧,表明這種神獸已被馴服,更加襯托出君王的至尊和權(quán)威。下層爐身分為三部分,上部扁圓形爐身模印多層蓮瓣紋,直口,口沿刻12組各12齒紋,內(nèi)折沿邊凸起一圈母口,可承狻猊蓋。爐體深腹,平底中有一小孔可通氣燃香;中部堆貼三龍頭;底部呈喇叭狀,與上部對稱模印多層蓮瓣紋。胎灰白色,細膩潔凈。釉淡天青色,釉面瑩潤,微乳濁呈玉質(zhì)感,開片密布。圈足無釉,采用墊燒工藝。與傳世品以釉色取勝不同的是,這套集合范、鏤雕、堆塑、刻劃為一體的藝術(shù)品,造型獨特,豐富了汝窯的器類品種,填補了研究者對汝窯燒制工藝了解的空白,說明“汝窯無大器”的傳統(tǒng)觀念值得商榷。 汝窯瓷器的釉與瑪瑙 后人對汝瓷釉加入瑪瑙這個問題看得很神秘。有人認為瑪瑙石粉的引入是汝窯釉產(chǎn)生特殊色澤的根本原因,甚至認為汝瓷釉開片與摻入瑪瑙有關(guān)。其實瑪瑙就是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雜質(zhì)只是微量。而汝瓷釉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在各種氧化物中也是最高的。根據(jù)科學(xué)測試,汝窯釉中二氧化硅含量為58.8%,所以,在釉中摻入瑪瑙石粉對釉的呈色、開片不會造成很大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在釉中加入瑪瑙,釉的表面僅有細微變化,加入瑪瑙的釉表面較瑩潤。所以,汝窯特有的釉色、開片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在釉中加入瑪瑙。 汝窯瓷器的特征 汝瓷造型秀美,古樸典雅,制作工藝精湛,圓器圈足大部分外撇外卷,有的器物表面還飾有刻劃花、堆貼、雕塑和鏤空等裝飾。 汝瓷胎的色調(diào)大多數(shù)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俗稱“香灰胎”。 汝瓷釉面中的胎都較薄,盤、碗、洗和瓶等器物的壁與底幾乎等厚。 汝瓷釉正燒的溫度是1190oC(±10oC)。胎的質(zhì)地不夠堅致,斷面干澀而沒有光澤,吸水率和氣孔率較高,因此,以指輕叩聲音發(fā)木聲。 汝瓷釉質(zhì)的觀感大體可分為完全失透感、半失透感、玉質(zhì)感和玻璃質(zhì)感。釉色以天青色為主,其次有月白、粉青、卵青、豆青、灰青和蝦青等呈色,天藍色釉極為罕見。 釉層厚度約0.5毫米,釉層雖薄,但微帶乳濁狀。器口釉層薄處色淺,底足附近或其他積釉處色深,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模印、浮雕或弦紋凸起處釉層較薄,迎光照射釉面微閃紅暈,這是胎的色調(diào)對釉色的襯托作用。 釉面大部分有冰裂紋、蟬翼紋、蟹爪紋;小部分有斜開片、魚鱗紋;一面有片紋、一面無紋(或兩面無紋、兩面魚鱗紋)者極個別,撫摸釉面手感光滑似玉。 釉中的氣泡大而稀疏者古人稱其為“寥若晨星”,這種現(xiàn)象只存在于正燒的釉色表層,其余則釉泡密集而小,肉眼難以看見。 圓器大部分滿釉,支釘支燒在圈足內(nèi)底面(長條支釘橫置在圈足端面);支釘因器物大小而異,斷面呈白色的芝麻狀,常見支釘有3個或5個,6個支釘見于橢圓形水仙盆和波羅子。12個支釘僅見于六邊形委角葵棱波羅子。4個支釘也僅見于方形平底上。少部分器物用墊餅或墊圈支燒。 本人收藏的汝瓷復(fù)原器中有胎厚且高(或口徑)達30厘米以上者,說明“汝窯無大器”的傳統(tǒng)觀念值得商榷。 汝窯瓷器的真贗鑒定 造型:真品汝瓷系模制或手工拉坯,線條流暢、比例準確、造型秀美、古樸典雅,圓器之圈足大都是流暢圓潤的外撇外卷式。贗品的造型多無中生有或形態(tài)呆滯,大部分是灌漿成型,胎壁均勻,無厚薄之分,圈足外撇外卷,線條不流暢。 胎土:真品汝瓷的胎土為碾墳粉碎后淘洗而成,細膩潔凈,顆粒呈三角形,有交織力,可塑性強。贗品的胎土系用球磨的,顆粒呈圓形,交織力差,胎土有雜質(zhì)黑點。 看斷面、聞其味:真品汝瓷片斷面胎體有孔洞和氣孔,無玻璃光澤,釉層較薄,胎、釉之間有一層乳白色的過渡層(釉里的助熔劑將胎表層也熔化了)。緊靠過渡層的釉中氣泡小而密集,氣泡大的多處于上層。吸水率強,斷面吸水后,鼻聞有一種土沁味。贗品瓷片斷面的胎質(zhì)緊密、吸水率低(采用灌漿工藝,燒成溫度較高),無土沁味,釉層較厚(釉色靠疊加效應(yīng)形成),胎、釉之間有一條明顯的過渡線(燒成時間短),斷面釉層氣泡均勻,無層次感。 釉面:真品汝瓷釉面柔和瑩潤、潔凈,微帶乳濁狀,口沿、凸棱處不會滑釉,手模釉面光滑似玉。贗品釉面有黑點,有躁動感,口沿,凸棱處滑釉,表明釉質(zhì)黏附力差,手摸釉面有澀感。 胎體:真品汝瓷手彈胎體聲音發(fā)木。手彈贗品胎體,聲音較扎實。 氣泡:真品汝瓷是在柴窯里有木柴燒成的,在放大鏡下觀察氣泡有大中小,很通透,氣泡上下有層次感(這是由于燒成溫度高低反復(fù)漸進而形成的)。贗品是在梭式窯中液化氣燒成的,放大鏡下氣泡密集、均勻(說明燒成溫度從低漸高)。 支釘痕:長條支釘痕在圈足端面,眼看應(yīng)是在同一平面上。釘痕表面有氧化層,較平整,特別是釘胎釉之間有一層乳白色的過渡層。手摸支釘痕無刮手感覺。贗品端面上的長條支釘痕不在同一平面上(仿古者不知長條支釘?shù)男螤睿?,釘痕表面粗糙,釘胎釉之間沒有過渡層,手摸支釘痕有刮手感覺。 紋飾:真品汝窯器刻劃紋飾流暢,雕塑傳神有力,鏤孔細致,堆貼造型準確。贗品刻劃紋飾呆板生硬,雕塑有形無力,鏤孔粗糙,堆貼比例失調(di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