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是普遍歧視女性的,從前統(tǒng)治者為了不讓女人參與政治,便廣泛宣揚“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女人只能操持家務,不得與家庭成員以外的男性交流,切斷她們的外界聯系,將其徹底封閉在家里。帝制時代,我們的社會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只要養(yǎng)得起,納多少小妾都悉聽尊便,直到今天許多人都認為,能在外面包養(yǎng)個小老婆是有本事的體現,而女人出現不忠,婚前性行為,就被當做是骯臟下賤。在家里,妻子必須絕對順從丈夫,丈夫擁有絕對權利,可以隨意休妻、打罵妻子。認為不愿結婚不愿生孩子的女人是一無是處的卑劣者。
由于過去女人就職機會很少,女孩嫁了人,她的實際意義就成了丈夫的隨附品,男人出去干活養(yǎng)你,而你就是他的廚師、他的家庭保潔員、他的性玩偶、他的生育工具,而且女人自己的終身事只能聽家里安排,自己樂意不樂意都要服從,幸與不幸都要隨其一生。社會上人們也常把女人當做商品交易,過去青樓興盛,有姿色有才藝的女人都被男人們視為玩物,只要有錢就能得到好女人,地主老爺家里往往都養(yǎng)著幾十上百的通房丫鬟。
【婚姻結合中,男女方只要有一個心不純誠,便總像是娶“貨”和嫁“貨”。圖為“搬貨”回家的路上?!?/font>
這樣的社會規(guī)則世代沿襲,導致現代的中國女人在性別平等化的今天仍帶有舊時的“病癥”,許多女人依然覺得“男主外女主內”是天經地義,女人嫁了男人,那么男人就該無條件養(yǎng)她;依然覺得,自己是“有價格”的,我曾聽不少女人說過這種話:像我這樣的,就該找一個月薪多少的;對方怎么著也得有房有車吧;想娶我,彩金至少10萬起。
如果留心觀察我們會發(fā)現,生活里這樣的女人非常普遍,由她們興起的那種“小女人”風氣也日益猖獗:她們就像沒長大的孩子,總渴望被關懷,離開人就不能生活,好像精神永遠不能獨立。她們總是自覺而習慣地把自己當成半寵物,時不常地跟其他女性聊誰的男人對自己更好,更寵自己,喜歡共同抨擊那些對自己不夠寵愛的男人——姐妹們背地里抱成一團,相互聲援,動不動就義憤填膺地對某個姐妹喊道“那種男人還哪里要得,趕緊分了吧”。可究其本因,不過就是男友忘了給她買什么禮物或者在生活壞習慣上多說了她兩句。這種風氣正像病毒一樣在社會乃至校園中蔓延,一個傳染著一個,有些女生在高中就已有了頗為豐富的二奶經驗,身體尚未發(fā)育完整時,便懂得如何利用女性特色來向“干爹”討要名牌奢侈品。
我們的女性已變得越來越嬌弱和乖戾,越來越不懂女性尊嚴。這種現象是如今的我們所不得不承認,且不得不面對的。
女人們之間最常聊的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是愛情的幸福,可實際中真正懂得愛情是怎么回事的沒有多少。我認為現實中有一種殘酷是這樣的,即能夠擁有真愛,是一種能力,不是對每一個人來說愛情都是存在的。
現在許多人因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的缺陷,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千瘡百孔,心中破了許多洞,洞里總是漏風,所以常使自己感到可憐不幸又孤單。在這種人的意識里,“愛情幸?!辈皇菫榱恕皭邸倍嬖诘?,而是為了彌補自己心中的洞。所謂的愛情在她們身上成了幌子,結婚成了手段,愛人成了利用工具,而“利用對方來補救從前因自己性格的殘缺所造成的自己難以挽回的現實局面”才是目的:自己懶惰、沒有能力,又極度憧憬穿金戴銀的物質風光,就去找個有錢的老公;自己不愛閱讀,無甚上檔次的精神愛好,以致心中總感到空虛寂寞,缺乏安全感,就想趕緊找個知性紳士陪伴自己;因為自己任性驕縱,時常得罪人,與人爭執(zhí),就想找個有權勢的男人做自己的后盾和依靠,這樣的人很難說自己的婚姻是真正的愛情結合。
不論古今,我們社會上的適婚女子沒有幾個喜歡世俗的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但公平地講,如果你想要找一個脫離世俗的男人,那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一個世俗的女人。就女人而言,何謂“世俗”,即:在潛意識中便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做理應依靠別人而活的嬌氣軟弱的“社會第二物種”,把一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通通推到男人頭上,如果男人不為自己做或者做不好,就覺得自己可憐,受了委屈,從而百般責備男人,怪對方無能沒用,不疼自己。
我有個認識的女孩,和自己男友戀了3年,并在第三年開始同居,雙方家里都已開始籌備婚事。可就在前不久,有一天男友加班回來,全身顯得精疲力竭,洗完澡就上床躺下了。坐在他身旁的女孩此時正靠在床頭,抱著筆記本看恐怖電影,看完后女孩覺得害怕,不敢睡,就使勁拍男友起來呵護她,但男友此時已非常疲倦了,意識模糊,次日一早還要早起,只象征性地安撫她兩句,便又昏昏睡去。女孩再拍,他也起不來了,女孩只好“一個人”度過了“恐怖”的一夜。事后,女孩氣呼呼跟幾個朋友講了這件事,她連續(xù)幾周都為此心神不寧郁郁寡歡,她吐露心聲說,她現在覺得這個男人很不負責任,不男人,讓自己很沒安全感,這些天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找錯了人,越想越是恐慌不安。
今天許多女人都很介意男人性格中的“大男子主義”,但她們似乎從沒有認真思考過,現代多數男人的“大男子主義”事實上就是被那些“小女人”慣出來的。一個自身便透著一身嬌性世俗的女人,吸引過來的往往也都是“大男子主義”的男人,而令女人們向往的那種超凡脫俗的男士通常也不大可能看上一個世俗“小女人”。
俗話講“男女有別”,我認為是區(qū)別在身體和力量上,而“男女平等”是平等在精神思想上,那些在潛意識里便不分領域,覺得在所有方面女人都是弱者、理應得到謙讓和幫助的女人,難說是有自尊自愛的人,人缺乏自尊和自愛,又怎么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愛情呢。
兩個性格有缺陷的人在一起,他們所組成的絕不是愛情婚姻,而是現代婚嫁中最常見的“婚姻互助組”,兩個人一同生活的實際功能性更多一些,“功能性”這一部分增加了,那么精神高層次的“愛情”的所占比例就會受到擠壓。不是經常有吵架的夫妻這么說么:“你跟我結婚就是為了能有人給你洗衣做飯吧”;“你嫁給我就是為了房子吧”;“你其實一點都不愛我,只把我當個性娃娃用”。
鑒于此,對真愛有追求的年輕人不妨在結婚前認真地測試一番,看看你和戀人間的關系是偏重“互助”還是“愛情”。心理學上講,如果當一個人取得相較重大的成就時,他(她)總能第一時間找你分享,說明他(她)對你很可能是真心的。如果他(她)只有在自己遇到困難、有所需求或者內心狀況不好時才想起你,則說明他(她)對你抱有的是功能性的“愛”。
主張這一派理念的人在宣揚過程中聽到最多的反饋是這樣的:這太難做到啦;也太“女強人”啦;如果兩個人都是那種沒有所求的人,那不都成完人大仙了?
在看待這個觀點時,能夠脫口而出發(fā)出這種聲音的女性,我認為她們是自動把自己放到弱者立場上的,并在同時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做出犧牲,不可能拿出那種“把自己的心掏出來放在風里使其變得堅強完整”的勇氣。關于這一點我是這樣想的,就人性而言,人都愿意扎堆自保,“絕大多數”就代表著安全地帶、沒有壓力,就好像中國式過馬路,大家一起過,闖紅燈也無妨,肯定不會被罰,就好像古代中國女人纏三寸金蓮,大家都是不正常的腳,你如果不纏,唯獨你不隨大撥兒闖燈過馬路,那么你就成了不正常的那個。如果站在這個狹隘思維圈里看世界,你只會落入世俗,淪為女性群體中數最為廣泛的“小女人”中的一員,往后你稍看到有追求的思想主張,就會覺得難如登天,稍看到敢于付諸努力的女人,就說人家是“女強人”。如今“女強人”這種詞,已經被那些只知顧影自憐、數不勝數的“小女人”們肆意濫用了,而事實上現在人們口里所謂的“女強人”,都不是真正的女強人,剝去世俗成見的外衣,她們就是標準的女人,就是那個“普通的腳”,那個“沒有闖燈過馬路的人”,我覺得這樣的人才是正常的人,做出這樣的行為,才應當被視為理所當然。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排在首位絕不是沒有道理,人只有把自身修得圓滿了、完善了,不再是為了索求什么、擔心害怕什么而跟另一個人結合,才能真正懂得如何發(fā)自靈魂愛一個人。完整的人,帶有完整的氣場,所吸引過來的人大多也是完整的,當兩個完整體合在一起時,你們孕育出來的感情便是對對方零需求的、同是甘愿付出的純正而清澈的愛。文/馨綾。
聯系客服